2023年9月25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陜西省果業中心原黨委書記褚錦鋒被“雙開”。“形成巨額債務,引發政府隱性債務信用風險。”除常見的違紀違法情形外,通報特別提到了這一點,根據公開信息,各級紀委監委對落馬官員的通報中未見相同表述。根據公開信息,近年來各級紀委監委在通報官員落馬的通報稿中屢屢出現新提法。這些新表述主要描述落馬官員違紀違法的新現象、新特點或揭露落馬官員的真實政治態度。
增多的“新提法”
“形成巨額債務,引發政府隱性債務信用風險”的具體行為是,在擔任韓城市市長、市委書記期間,褚錦鋒主導決策和實施的一批項目存在無立項審批手續、未辦理施工許可證、無土地手續等違規問題。韓城市財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韓城市政府債務余額約為44.32億元。同年,韓城市財政收入僅為33.61億元。
除了引發隱性債務風險,也有通報將落馬官員在任期內舉債、導致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劇增羅列為違紀違法行為。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2023年7月27日消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原副司令員焦小平被“雙開”,通報中稱其“加劇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制造金融安全隱患”。
2023年初,湖南省紀委監委制作的2022反腐警示錄《忠誠與背叛》節目,介紹了湘潭市委原書記曹炯芳的違紀違法行為。2016年5月,曹炯芳就任湘潭市委書記后,不顧財力,不顧實際,在全市大拆大建,盲目提出將每一條城市道路,打造成景觀路、精品路、樣板路,累計鋪排項目345個,總投資617億元。
據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觀察,2015年之后,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落馬官員的通報中“新提法”逐漸增多。一個明顯的節點或是2015年6月。福州市紀委通報,連江縣政協主席林倫健、福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紀檢組組長陳白帆、長樂區副區長林忠等3人構成“嚴重違反社會主義道德”錯誤。
此后,各級紀檢監察系統在通報稿中頻頻使用新表述、新措辭,如“在黨內搞團團伙伙”“妄議中央方政方針”“做兩面人”等。記者梳理發現,這些新表述主要描述落馬官員違紀違法的新現象、新特點或揭露落馬官員的真實政治態度。
新表述與新問題
“新表述背后都有兩層意思。”莊德水分析,第一是在事實層面上對某一官員的違紀、違法犯罪問題進行劃線,總結其違紀違法特征以及所觸犯的黨紀和國法;第二是新的表述其實恰恰折射出反腐敗工作中新暴露的問題,或紀檢監察系統下一階段要著手查處的問題,是反腐敗工作的一個風向標。
2021年11月,江西省政協原副主席肖毅被雙開,通報指出,其“濫用職權引進和支持企業從事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的虛擬貨幣‘挖礦活動”,這是虛擬貨幣“挖礦”行為首次出現在紀檢系統的通報中。
2022年1月,浙江省委原常委、杭州市委原書記周江勇被雙開,通報提及其“與資本勾連,支持資本無效擴張”。《中國新聞周刊》報道,這一表述系首次使用。
2022年5月,江蘇省委原副書記張敬華被“雙開”,通報提到他“為謀求個人進步搞經濟數據造假”,這一表述在紀檢系統的通報中并無先例。
2023年5月,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成員、副主任紀國剛被“雙開”,通報稱其“肆意濫用中央和地方專項資金”。《解放日報》報道,這一措辭系首次出現。
莊德水注意到,這些新提法出現之后,已有一部分被吸收進黨內文件并被列為工作目標。黨內法規的完善是反腐敗制度建設的重要一環。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彭新林認為,“黨紀處分條例的修訂就是要把反腐敗工作中實際出現的一些新現象,或者一些好的經驗、做法及時上升為制度規范。”(摘自《南方周末》 10.17翟星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