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四川省崇州市(成都市下轄縣市)羊馬街道恒大西辰綠洲小區內,一條未拴繩羅威納犬撕咬2歲女童,致其全身多處咬傷及右腎挫裂傷,此事引發廣泛關注。
10月17日下午,據“今日崇州”微信公眾號消息,崇州市聯合調查工作組發布通報稱,經查明,10月16日7時20分,兩只涉事犬只竄入事發小區,8時許發生傷人事件。8時20分,涉事白色拉布拉多犬于現場捕獲,21時許犬只主人賈某到案。22時許,傷人黑色羅威納犬被捕獲;10月17日3時許,黑色羅威納犬主人唐某到案。目前,警方已對該事件立案偵查,并對黑色羅威納犬主人唐某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狗主人承擔刑責并不多見
多年來,各地頻發私人豢養犬只傷人事故,此次事件再次引發輿論對于城市養犬亂象以及管理缺失問題的討論。
2010年頒布的《成都市養犬管理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禁止個人飼養烈性犬、大型犬;同時該條例也明確,城市限養區內養犬戶每戶限養1只犬,違反上述規定飼養犬只的,將由公安機關強制收容犬只,并對單位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該條例規定了包括西藏獒犬、中華田園犬等22種禁養的烈性、大型犬只種類。對照該條例,此次咬傷人的羅威納犬并不在禁養范圍內。實際上,羅威納犬身體強壯,動作迅猛,氣勢強悍,已被多座城市列為禁養犬。
記者查閱中國裁判文書網以及地方法院官網發現,在相關事件中對狗主人追究刑責的情況并不多見。
四川法治報2019年曾報道,我國首例因“狗咬人”判處動物飼養人刑罰案件發生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2010年4月18日,呼和浩特市西把柵鄉六犋牛村一住戶康某飼養的3只惡狗追咬4名村民,致1名男童死亡。呼和浩特市賽罕區人民法院以“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康某有期徒刑3年,緩期4年執行。
北京市高頓律師事務所刑事部副主任原東峰告訴記者,狗主人是否構成刑事犯罪,與造成的損害結果是關聯的,如果后續傷者被鑒定為輕傷,一般不會被追究狗主人刑事責任。如果造成傷者重傷,甚至是死亡后果的,狗主人就涉嫌觸犯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條的過失致人重傷罪或者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的過失致人死亡罪,將面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甚至是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據民法典的規定,狗主人應該全額賠償由此給被害人造成的一切損失,比如醫療費、誤工費以及精神損害撫慰金等等。”原東峰說。
違法成本過低助長違規養狗
為何在法律約束下,惡犬傷人事件還屢禁不止?其中,賠償標準過低已被輿論多次提及。實際上,高額賠償金被視為打擊不規范養狗的有效手段。此外,目前各地對犬類管理過于寬松,違規處罰額度也相對較低,也從客觀上助長了不規范養狗的現象。
專家指出,我國關于飼養寵物狗的法律、法規已經較為完善,但在目前情況下,犬只傷人事件頻發的原因不在于狗,而在于人,在于養狗人養狗素質的提升和普通民眾安全意識的增強。
(據界面新聞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