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言道,血濃于水,然而有一種親情超越了血緣關系。
彭文翠是山東省汶上縣軍屯鄉北陶村村民。她30年如一日照顧雙目失明、單身一人的叔公公,丈夫去世后堅持帶著叔公公改嫁的感人故事,在當地成為一段佳話。
恪守孝老之責 收獲幸福生活
1990年,彭文翠經人介紹認識了徐玉印,相處過程中她了解到了徐玉印一直照顧叔叔的故事。徐玉印告訴彭文翠,他父母還有徐玉印的哥哥可以依靠,而叔叔卻單身一人。叔叔年輕時為了整個大家庭勤勞忙作,把他們兄弟養大成人,一直連個家也沒成。“叔叔養我小,我要養他老,我要照顧他一輩子。”這句話堅定了彭文翠將徐玉印作為自己相守之人的決心。因為在彭文翠心里,一個重視孝道的人肯定有著強烈的責任心,也更值得自己托付終身。
1993年,23歲的彭文翠和徐玉印喜結連理,當時家里有公婆相幫,她和丈夫齊心合力耕種田地。1994年,他們的兒子出生了。在照顧孩子的同時,彭文翠便與丈夫一起照顧叔公公徐衍和。
婚后第五年,叔公公視線變差,看什么都模糊不清,彭文翠和丈夫便帶著叔公公去了多家醫院檢查。檢查結果卻讓一家人的心都沉到谷底,叔公公是重度眼底疾病,無法手術治療。一年后,叔公公視力越來越弱,直至失明。
面對叔公公的病情,彭文翠告訴丈夫一定要想辦法為叔公公治療,生活上更要加倍關心叔公公,做他的眼睛,讓他開心地度過晚年。
彭文翠和丈夫把叔公公當成自己的父親一樣照顧,吃穿住行事事關心,親力親為,無微不至。為了讓叔公公解悶,她就和兒子把看到的新鮮事、趣事講給老人聽。在她的精心照顧之下,叔公公精神飽滿,常滿面笑容。
有幸重組家庭 嫁人也要帶著叔公公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08年,彭文翠的丈夫徐玉印因病去世,照顧家庭的重任便落在了她一人身上。面對不幸,彭文翠不知道哭了多少回,可現實容不得她有半點遲疑,她毅然決然地挑起了照顧家庭的重擔。家里沒有男勞力,她每天早出晚歸干地里的農活,繼續照顧著67歲的叔公公和14歲的孩子。
2010年,彭文翠在親友的介紹下認識了現在的丈夫蘇慶洪,組建了新的家庭。談婚論嫁時,彭文翠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帶著叔公公一起改嫁。
許多人都覺得這個條件過于苛刻,勸彭文翠嫁到縣城后留下叔公公或者讓他住到敬老院。一起生活了這么多年,彭文翠早已把叔公公當成了自己的親人。他單身一人,又雙目失明,把叔公公送到養老機構或托付別人照顧確實輕松很多,但實在無法安心,彭文翠毅然決定帶著叔公公改嫁。
她的孝心感動了蘇慶洪,接納了沒有血緣關系的叔公公,一起把老人接到了汶上縣城內居住。
2015年7月份,叔公公因腦梗住院,彭文翠在醫院伺候了20多天。叔公公眼睛看不見、手腳不靈活,她一日三餐喂叔公公吃飯,每隔三個多小時就為叔公公按摩一次。老人牙不好,她就燉軟面條、炒雞蛋、蒸雞蛋羹讓叔公公吃得舒心。
同病房里的家屬都說親閨女也就是這么照顧了,彭文翠卻笑著說,這是所有做兒女都應盡的本分。從滿頭青絲到華發漸生的30年,外人很難想象彭文翠是怎么走過來的。“這些年,生活的酸甜苦辣都嘗過了,但日子還得過,我得擔起身上的擔子。”說起往日的辛苦,彭文翠微笑面對。
(摘自《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