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冉
高中地理課程相較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課程,課程本身的邏輯性、實踐性和綜合思維性會更加突出,所以很多學生在剛接觸高中地理時,感覺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并且隨著難度的加深會影響學習興趣。學習興趣的缺乏,則會使得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通過合理化利用生活元素法、探究式學習方法、積極轉變教師角色及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
一、合理利用生活元素,培養地理學習興趣
新課改下的地理核心素養要求學生能夠正確看待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影響。根據這一要求,不難發現,以往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填鴨式”的學習模式)以及教育觀念很難契合新時代教育的發展。況且高中地理知識本身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及推理性,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綜合分析思維能力。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識,在教學時,可以以學生熟知的生活場景為導入點,一方面,學生能容易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必修一地理教學中“月相”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留意農歷一個月內月相情況,同時設置歸納性問題:“一個月內月相有怎樣的變化規律?”本來學生對這一生活現象就很熟悉,很容易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當然,在運用生活元素時,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其教學作用,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二、探究式學習方法,培養地理學習興趣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科學地設計地理教學過程,積極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是很有必要的,教師應與學生們建立“合作關系”。首先,在開展探究式學習的過程時,要以高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基礎為根據,讓所有學生參與問題解決的整個過程,可以是學生單獨探索某項學習任務,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索學習任務,但要保證學生們對地理知識進行全面的認識及思維的訓練,從而激發其內在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例如,在探究“傳統工業區轉型”這一活動時,要以發展的視角看待傳統工業區的轉型,了解其衰落原因和后期改革方式的合理性。具體操作如下:根據高中生們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能力的不同,科學地劃分小組,開展合作學習。比如設問題一:“傳統工業區有哪些典型例子?”進一步設問:“那么什么是傳統工業區?”深層設問:“傳統工業區有何優勢,后期衰落原因和改進措施分別是什么?”在提出問題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快速且積極進行討論,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也培養了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再比如,在教授高中地理《河流地貌》一課時,可提前要求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到學校周邊小河認真考察,并引導他們拍攝一些自己認為有用的圖片素材。等到上課后,請學生們把拍攝的圖片一一進行展示,同時描述一下自己的所見所聞。地理課堂即將結束時,再由小組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其次,探究課題選擇的合理性一定要把握好,例如,在學習“地球運動”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將“找一找地球自轉與公轉的異同點”作為探究課題,讓學生們通過合作研究、相互討論等方式,自行探究地球運動相關的知識點,為接下來的課程講解做好鋪墊。最后,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3D、AI技術等也是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的不錯手段。高中地理知識中,有很多的自然現象和形成過程較為抽象、難懂,若利用這些技術手段模擬地理現象產生機制以及運行過程,將抽象、難以理解的事物轉化為形象、生動、直觀的事物,再加上精練的闡述,課堂教學效果往往會事半功倍。比如:在講述《地形地貌》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展示動態的地形地貌形成圖,利用3D模擬技術讓學生們直觀地了解各式各樣的巖石類型及特點等。將學生們置于輕松的學習狀態中,誘發他們的好奇心,使地理課堂教學變得有聲有色。
三、新課程下的角色轉變,培養地理學習興趣
我們都知道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而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要“以人為本”,即“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角色的轉變都格外重要。首先,要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為“以學生為中心”,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創設智力操作活動,增強學生課堂主人翁的意識。避免出現“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其次,要將傳統的“教會學生知識”轉為“教會學生學習”。指導學生掌握地理基本理論知識,了解地理學科特征,把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再次,要將傳統的“重結論輕過程”轉為“結果與過程并重”。對于地理學科本身而言,很多地理現象的形成極為復雜,比如“洋流”的形成原因,如果只是簡單粗略的總結,那就變成了地形、海陸位置、大氣環流等。但新高考要求我們在研究地理現象時,要更加注重原因內部聯系與形成過程。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教師深思的。最后,要將傳統的“關注學科”轉為“關注學生”。以知識為本的教學理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重認知輕情感,重教書輕育人。在新課改下,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和情感體驗也是格外重要的。單一的傳授知識,學生學習興趣不大,違背了教育改革的初衷。除了上述理念的轉變外,想要調動學生們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們營造輕松且良好的學習氛圍也是很好的方法。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積極維系與學生們融洽的師生關系,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
四、加強地理實踐,培養地理學習興趣
發展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手段有很多。其中,地理實踐是一種很特殊的手段。因為它不僅要以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還要與地理學科知識相結合,積極引導學生樂于行動、獨立思考、自主認知。在高中階段學習過程中,學習占據了學生日常大多數的時間,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使學生們感到疲憊不堪,學生們時常盼著放學和假期,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里。高中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教學內容有一些是可以在戶外進行的,戶外考察活動的實施會極大增強高中生們對地理課程的學習興趣。例如,高中地理教材中,要求學生們可以對“一天內太陽高度的變化,日影朝向和日影長短的變化”進行理解,教師在授課期間就可借助學生們早中晚的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們去操場上,引導學生們觀察這時的太陽在自己什么方向?再看看太陽高度角的大小?接著,再觀察影子是朝向哪兒?觀察長短是怎樣的?隨后,引導學生們自己概括日影朝向和太陽方位存在的關系,日影長短和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學生們總結后,教師再給出結論:日影朝向和太陽方向是相反的;太陽的高度越大,那么影長就會越短,相反則越長;正午的太陽高度是最大的,而影長是最短的。學生在此活動中既可以輕松地理解所學地理知識,又能有效掌握知識點,還能提高高中生的地理學習興趣。
五、結語
綜上所述,學習興趣是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強大動力。對于高中地理教學而言,在地理核心素養指導下,想要高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