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愛輝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新課程標準實行范圍不斷擴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德育融入全學科教學中,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音樂作為一門藝術類學科,能夠通過藝術表現形式表達情感和思想,能夠提高人們對于美的感受力。在初中開展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道德情操、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重要教育形式。德育與音樂教育的整合,相得益彰。因此,文章對初中音樂教育與德育整合的途徑與方法進行分析研究。
一、德育與初中音樂教育整合價值作用
作為一門藝術科目,初中音樂在實際教學中能夠通過音樂作品的節奏、旋律、音色、詞曲、和聲等眾表達出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內在蘊含的美,能夠反映出作者的個人情感。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與道德教育。在初中教育中加強學科教學與德育的有機融合,能夠使德育與具體學科教育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音樂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方式與途徑之一,將思想道德教育與音樂藝術教育相融合,能夠豐富德育內容,拓寬德育手段。
(一)對初中學生進行娛樂和教化的作用
音樂這種藝術形式實際上與文字存在有著很大的區別,它能夠對人們產生一定的娛樂和教化的重要作用,甚至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心情。通過將音樂教育與德育進行整合,引導初中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陶冶情操,感受音樂給人帶來的強大力量。音樂與文字是不同的,音樂能夠表達出非常濃厚的個人感情,通過藝術渲染氛圍以及音樂的學習實踐,可以更好地讓初中生感受到蘊藏在音樂中的情感。比如,在學習《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這首歌曲的過程中,音樂教師一定要在演唱的過程中投入感情,這樣一來才能夠更好地通過這首歌曲傳達出自己作為人民教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自豪感和幸福感,讓學生能夠深刻地體會到教師這個職業的神圣與偉大。
(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三觀”
音樂作品是作者個人情感和思想的表達,優秀的音樂作品能夠激發出學生辨別美和感受美的能力。初中音樂教育的良好開展能夠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真善美,并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推動學生用正確的“三觀”去認識世界。初中學生在課堂上接受音樂教育時,能夠獲得正向、積極的情感體驗,并不斷凈化自身心靈與思想,有助于學生形成樂觀、積極的思想態度。除此之外,將初中音樂教育與德育進行有效整合,還能夠培養學生優秀品德。
(三)推動學生人際關系和諧發展
音樂是一門藝術類學科,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學生能夠通過音樂與其他國家、民族的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初中生在接受音樂教育過程中,能夠受到良好音樂作品的熏陶,形成開朗樂觀的性格和善良寬容的品質,能促進學生合作交流,從而推動學生人際關系和諧發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音樂具有非常大的魅力以及感染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音樂教育時滲透德育,可以更加真切地讓初中生感受到音樂所傳遞出來的真善美。比如,初中音樂教師在播放《龍的傳人》這一首歌曲的時候,初中生一般都能夠跟著一起演唱,因為學生們對這首歌非常熟悉,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審美情趣。
二、初中音樂教育與德育整合的途徑與方法
將德育與初中音樂教育進行整合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和意義。初中音樂教育與德育分別屬于不同的教育類型,只有選擇適宜的整合途徑與方法,才能使初中音樂教育與德育真正融合,達到相互促進的效果。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指初中音樂教師能夠充分利用課堂上或者是學校里發生的一些事情作為引入教學情景的例子,將這些例子與教學內容融合在一起,在課堂上進行講解,這樣一來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并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一個較為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正式進行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合理地使用教材當中所提到的案例,為學生提供一些可以展開深入討論的話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德育中去。
例如,在初中音樂教材當中收錄的《雨花石》《在燦爛陽光下》等,這些歌曲都具有一定的內涵和哲理,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充分挖掘隱藏在歌曲當中的德育功能。例如,在《念故鄉》這一首歌曲當中,作者通過音樂表達出對祖國、故鄉的思念之情,教師要通過該首歌曲的教學,激發學生的愛國愛家鄉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利用這首歌曲表達的情感以及相關的拓展資料內容來引導初中生感受當下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進而激發出學生對于該首歌曲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感悟。
(二)音樂教育與德育在課堂教學的融合
初中音樂課堂應當是音樂教師實現課堂音樂教育與德育融合的陣地,德育內容能夠與音樂教材內容以及音樂教學目標方案相融合,從而使德育以更加生動、有趣的形式開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具體而言,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細致研究并挖掘音樂教材中蘊含的德育資源,將音樂課堂教學目標與德育目標相結合。同時,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引導學生,使學生在音樂教育中接受品德教育,不斷完善自我,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歌曲教學、音樂欣賞等方面有效實現音樂教育與德育的整合,在培養學生歌唱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與生活態度,感受到音樂中蘊含的思想與情感。
(三)音樂教育與德育在課外活動中融合
初中音樂教學開展的形式較為多樣,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外活動提升學生音樂方面的相關技能,在有效激發學生興趣與熱情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在音樂審美教育中感受藝術的魅力。課外活動是音樂教育的重要延伸,教師能夠通過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將德育與音樂教育融合,也可以通過開展課外活動進行深度融合。通常而言,德育教育較為枯燥,學生接受程度較低,教育效果不佳。在此情況下,將德育與音樂課外活動進行融合,通過開展音樂課外活動的方式開展德育工作,能夠提高德育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參與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德育的效果。
(四)音樂教育與德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合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成長關鍵時期,也是學生審美情趣、道德品質、個人品格建立的關鍵時期。在初中教育中,進行校園文化建設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三觀,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將音樂教育與德育進行融合,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能夠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情操,緩解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壓力,加深學生與校園之間的情感,讓學生更加積極樂觀地成長。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音樂教育中整合德育具有多方面的顯著作用和價值,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其審美能力,還能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形成良好品格,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文章對初中音樂教育與德育的整合進行多方面分析研究,并詳細闡述和總結了初中音樂教育與德育整合的途徑與方法,希望能夠提高初中教育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