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又珍
以往,我國中學的課程資源的結構和研發主體都很單一,不能反映動態變化的社會。從課程資源內容來看,學科知識的發展和課程資源滲透與融合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課程內容往往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利于學生的發展。2022新修訂的《歷史課程標準》指出:“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發展趨勢,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了解并認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識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在歷史教學中進行鄉土歷史教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提升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實,同時可以培養學生愛國愛家的情懷,還可以彌補歷史教材的不足,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
臨沂作為歷史名城、紅色革命老區,鄉土資源比比皆是,巍巍蒙山、滔滔沂水,看不盡大美沂蒙秀麗風光,閱不盡紅色沂蒙淵遠歷史。一首優美的《沂蒙山小調》唱出了臨沂無限秀美的風光。古有沂南北寨漢畫像石墓、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近有孟良崮戰役紀念地、山東省新四軍軍部遺址;三圣出在臨沂,二十四孝多在瑯琊。他們燦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著沂蒙大地人杰地靈、鐘靈毓秀。沂蒙山革命老根據地作為山東紅色旅游的核心區,是沂蒙革命精神的承載地,是山東紅色文化積淀最深的地區,更是山東紅色旅游體系的焦點和形象代表。
在歷史教學中充分利用好這些鄉土資源,將在不同層面,從多種角度為學生提供歷史見解,會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學生的歷史學習。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如何利用鄉土史進行教育,讓歷史課堂充滿鄉土氣息?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希望能有更多的學校和老師在歷史教學中重視鄉土史教育,更好開發和利用好鄉土歷史。
在教學中,我們從幾個方面做了研究與探索。
一、魯南古城秀,瑯琊圣賢多——課堂中的名人
在學習魏晉南北朝文化的時候,關于書法部分,最重要的主角就是王羲之,王羲之是東晉書法家,文學家,他精通書法,備精諸體,尤善楷行,博采眾長,自成一家。書風為歷代崇尚,世稱“書圣”。其作品《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他的兒子是王獻之,而二王的祖籍就是臨沂,我校在校本資源課中,也有書法鑒賞內容,所以在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們設置了這樣的活動。
(一)說書法名人:學生列舉家鄉有代表性的名人,主要是書法家,在列舉時,除了二王、顏真卿等之外,學生還列舉了臨沂電視臺的王牌節目《瑯琊風云榜》中提到的一些書法家,臨沂每年一度的“羲之文化節”,臨沂現在正在籌備的“水運瑯琊”等節目,思路非常開闊。
(二)論成就:學生把教材中“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編成舞蹈,做了繪聲繪色的藝術性表演,以舞蹈的動作展現書法其神韻,思路新穎、美不勝收。
(三)評自己:學生針對自己的平時書寫,結合校本課上的所學的內容,現場用鋼筆寫一段作品,并現場秀出來,在評點鑒賞的同時,找出自己的優點,缺點,并認識到字如其人的正確性,力爭在以后的書寫中要規范,清楚,流暢,書寫速度快,快而不亂,體現風格、彰顯個性。在此后的歷史作業中,學生的字體有了較大的改觀。
二、革命之圣地,紅色旅游鄉——革命遺跡在課堂
在歷史教學中,通過將鄉土教材內容應用到歷史教學中,可以更好的豐富歷史課堂,使歷史課堂更加生動、鮮明、充滿地域特色,使學生對歷史課充滿興趣,更有效果,使歷史教學更加更富多彩、形式多樣。
臨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戰爭年代,沂蒙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三萬沂蒙的優秀兒女獻身疆場。車輪滾滾的支前隊伍、送子送郎參軍的動人場面、紅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戰役記下了這一段光榮的革命業績。
在學習八年級歷史上冊《內戰烽火》時,除去教材外,我引導學生補充國民黨另一個重點進攻地點山東解放區,即孟良崮戰役。為此,上課前我讓學生上網查資料,查閱相關書籍,事先做了充分準備。學到這一環節時,我設計了 《家鄉熱土,紅色圣地》講故事這一環節,學生繪聲繪色地講述孟良崮的故事,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三、憑獨具慧眼,作全面分析——準確評價歷史人物
再如學習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濃墨重彩推出諸葛亮,作為三國名相,他是古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輔佐劉備建立了政權;在影視劇中,在民間傳說中,學生對他的故事耳熟能詳,被后世推為智慧與鞠躬盡瘁的忠君典型,被譽為民間智慧的象征,人稱:智圣。在掌握上述材料的基礎上,在學習三國鼎立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
(一)說名言
生一一列舉之前搜集的與諸葛亮有關的名言警句: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三國·諸葛亮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諸葛亮
(二)講故事
學生講出“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
(三)辯對錯
講過故事,趁熱打鐵。我們開始討論:“失街亭到底是誰的錯?是諸葛亮,還是馬謖?”教師通過層層設問,步步深入,引導學生推斷出諸葛亮深謀遠慮、足智多謀的特點,但他也有缺點:過于謹慎,過于保守,在對待魏延的態度上有個人偏見。但正是因為這些缺點,學生從多角度認識:諸葛亮是人,不是神,從而使這一人物顯得更加立體、可敬、可愛。這樣一節生動活潑的歷史課,即活躍了課堂,調動了學生積極性,也讓學生思維進一步開闊,深化了對歷史人物的評價。
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學生對自己家鄉特別親近,家鄉的秀視野美山川、歷史名人、淳樸風情、經濟騰飛,能讓學生津津樂道,倍感自豪。在教學中,結合教情、學情, 給學生創造展示的舞臺,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既拓學生視野,又增強學生的愛家鄉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