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玥豪 張 依 張迪妮
河北建筑工程學院
蔚縣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西北部,東臨北京,南接保定,西倚山西大同,歷史悠久。作為河北歷史文化名城,蔚縣享有“河北省古建筑博物館”“中國剪紙藝術之鄉”和“八百莊堡”之譽。著名的傳統民俗打樹花及眾多歷史遺跡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參觀。蔚縣文化是由中原農耕文明與北方游牧民族間不同文化的融合與同化演變而來的。非遺經過千百年的傳承與積淀,反映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全球化、現代化進程加速發展的今天,因為環境變化、市場需求、生活習俗變化等,許多非遺瀕臨消亡。
2022 年冬奧的成功,讓張家口登上了世界的舞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為城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支撐,發掘張家口的城市文化成為當前的焦點。因此,借助冬奧這個契機,提出青砂器保護發展的對策及其具有的典型性,對研究非遺保護都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青砂器在傳承過程中面臨技藝傳承斷層、市場需求萎縮等困境。年輕人傳承意愿不高,導致傳承人數減少;現代生活方式的影響導致市場需求下降。這些問題需要傳承者、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從而確保青砂器的傳承與發展。
蔚縣青砂器屬于純手工藝制作品,設備簡單,工序不繁。包括碾土配料和泥、單人捏制成型、集中裝窯烘燒三個步驟。首先要把當地特有的矸子土放在較硬的土地上鋪成一個圈,然后用石碾碾壓成粉狀,用一個斜立式細篩子篩一遍,取下面的矸子土粉待用。把篩過的矸子土放入工房里專門和泥的池坑里浸泡8小時,有專門的藝人負責和泥,反復用腳踩揉,最后使坯泥軟和勁道。之后把和好的坯泥挖一塊放在手中搓揉成圓形,再放在轉盤上旋打。將矸子泥放平在轉盤上敲打成圓的餅樣,然后把餅坯放在模具上轉動轉盤雙手不停地拍打泥坯。在輪盤旋轉過程中,使用雙手把泥坯拍打得完全和模具吻合,然后用平刀修整鍋坯的邊沿直到整齊為止。同時為了完美,可以用毛氈片蘸水濕潤鍋坯邊,輕輕地捋鍋坯沿,使其圓滑。這樣一個鍋坯樣品就制作完成了。
蔚縣青砂器色青質薄,越用越亮,具有傳熱快、導熱慢、保溫能力強的材質特性。傳統的青砂器以砂鍋、砂壺、砂吊等器皿居多,且器型單一,在形制上未有過大的改進。[1]目前,市面上售賣的青砂器有暖酒膽、熱酒壺、煎藥壺、茶壺、砂鍋五種,其中白河東村王啟杰作坊主要制作煎藥壺和砂鍋,這兩種也是最具代表性、實用性的青砂器。
盡管市面上也存在暖酒膽與熱酒壺,但用途較窄,多被買來當作裝飾性文物擺件。而茶壺則因其造型較為樸實,因此市面上也比較少見。
非遺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歷史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非遺可以增強人們的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非遺涵蓋了豐富多樣的藝術、工藝、舞蹈、音樂等表現形式,保護非遺可以維護文化多樣性,促進文化交流與對話。同時,非遺是發揮地域優勢與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保護非遺可以刺激旅游業、文化創意產業、手工藝品市場等的發展,帶動就業和經濟繁榮。
非遺保護也有諸多措施。首先,法律與政策保護,制定相關法律與政策,明確非遺的保護范圍、義務與權益,加強非遺保護的法律保障。其次,開展非遺的教育與傳承工作,培養年輕一代對非遺的認識與興趣,提高傳承人的技藝傳承能力。再次,提供資金支持,鼓勵非遺項目的發展和傳承,支持相關的培訓、展覽、演出等活動。最后,增強全社會的參與意識,使社會大眾參與非遺保護,增強對非遺價值的認識,激發全社會對非遺的關注與愛護。
蔚縣青砂器作為已有300 年歷史的傳統手工藝制品,沒有工業的機械復制,沒有任何化學物質,充滿古樸的氣息,但如今面臨諸多發展困境。首先,由于制作過程完全依賴人工,工藝師傅需要具備高超的技藝和豐富的經驗,并且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導致其制作周期長,產量有限,難以滿足大規模市場需求。其次,因為沒有使用任何化學添加物,蔚縣青砂器的制作過程對原材料的選擇和處理要求極高。需要特定的材料,經過精心挑選和處理,以保證制成的陶器具有良好的質地和較強的耐用性。然而,這些原材料在現代變得更加稀缺,這給蔚縣青砂器的制作帶來了困難。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審美觀念和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傳統的蔚縣青砂器已經無法適應現代人的需求和喜好,市場需求面臨不確定性且充滿挑戰。
放眼市場,由于生產規模和制造工藝的限制,青砂器的生產一直局限于現有的幾種樣式, 沒有新的造型模具,也沒有創新性改變,甚至都沒有紋樣,還停留在最初水平。地域特色無法彰顯,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消費觀念的變化,人們對陶瓷器具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傳統的蔚縣青砂器面臨市場需求減少的問題,這給其傳承和保護帶來了挑戰。與此同時,保護和傳承非遺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資源,包括培養傳承人、建設保護設施、推廣宣傳等。隨著時間的推移,蔚縣青砂器傳統工藝的傳承人逐漸減少。年輕一代對傳統手工藝的興趣和參與度不高,導致傳統技藝的傳承面臨困境。截至目前,張家口地區只剩下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屈指可數的幾家傳統燒制作坊,且產品滯銷嚴重、產量不斷下降,這一傳統工藝正面臨失傳的境遇,從火爐退出人們居室后青砂器逐漸失去了地位。[2]
蔚縣青砂器主要有砂鍋、煎藥壺、酒嗉、砂銚等系列家庭適用的可直接上火加熱的器皿,形制主要有暖酒膽、熱酒壺、煎藥壺、茶壺、砂鍋五種,多數器皿的造型較為粗獷、方正。
暖酒膽是一種常見且獨特的青砂器形制,它通常以長圓形為主,通體顏色偏黑,瓶頸部較窄,方便用手端拿,適合單人或小范圍的飲酒使用。其底部可以放置炭火,通過炭火加熱酒水,保持酒溫,增強飲酒的舒適感,適合在寒冷的季節享受熱酒。
熱酒壺外形圓潤、穩重。熱酒壺的壺身相對較矮,底部較寬,壺嘴通常較為粗短,以保持熱酒在壺內的保溫性能,注嘴則是從壺身伸出的一段管道,用于倒酒。手柄位于壺身和壺嘴之間,以方便使用者提持壺身,整體呈現出穩重而大氣的感覺。
煎藥壺小巧玲瓏,便于攜帶和使用。煎藥壺整體是上大下小的結構,壺口和壺身之間的比例適當。煎藥壺因采用當地特產的泥料制作而聞名,這種泥料經過高溫燒制,呈現出深沉的銀褐色,同時具備較好的保溫性能。煎藥壺的壺口通常設計得較為寬大,以便將藥液倒入藥杯或其他容器中,這種設計有助于控制藥液的流動,使操作更加便捷。
茶壺的外形圓潤飽滿,整體是流線型設計,沒有過多的棱角,給人以溫潤和諧的氛圍。茶壺的嘴部通常較短,蓋子也相對較小。這種設計有助于控制茶湯的流速和濃度,使茶葉的香氣更好地散發出來。
砂鍋一般呈圓形或者略帶扁圓的形狀,底部較為平穩,能夠穩定地放置在火源上。經高溫燒制后,具有耐高溫、耐熱震和透氣性等特點。其通常配有一個彎曲的手柄,用于搬運和傾倒食物。這種設計使得使用者能夠更加方便地控制鍋體的位置和傾斜角度,確保烹飪過程更加安全和便利。此外,砂鍋的壁體相對較厚,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可以有效地保持食物的溫度,并均勻地散發熱量,使烹制的食物更加美味。
蔚縣青砂器的特點是:采用天然原料,無化學添加;制作過程依賴人工,無機械復制;色澤素雅,呈現出深邃的青灰色調;質地堅實,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器物造型簡潔大方,注重線條的流暢和比例的協調。蔚縣青砂器憑借其獨特的傳統工藝和古樸的美感,成為文化傳承和藝術表達的重要載體。
現代化產品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發展,因為科技的發展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了生產成本和勞動時間,而且使產品更加科學美觀。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高端技術的運用已經越來越成為影響傳統手工藝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使傳統手工藝面臨更多的挑戰。實踐表明,在諸多的傳統手工藝中,那些擁有廣闊發展空間的手工藝主要還是運用高科技進行產業化發展。就砂器制作工藝來看,其制作工藝與制作過程大體相似,都是由傳統手工捏制,經過高溫燒制,產生窯變,最終得到成品。
蔚縣青砂器由于改革的成分相對較少,因此,在我國的砂器工藝發展上遠不如四川的滎經砂器和山西的冠窯砂器,山西陽泉的冠窯產業在發展規模、經營模式、工藝制作技法等方面都進行了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使砂器朝著良性循環的道路快速發展。
色彩作為非遺產品中重要的表現元素之一,對其保護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建立色彩數據庫可以幫助傳承人和工藝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蔚縣青砂器的色彩特征,確保傳統色彩在制作中得到恰當的運用和傳承。建立蔚縣青砂器色彩數據庫有利于收集、整理和保存具有代表性的青砂器作品的色彩信息。
蔚縣青砂器色彩數據庫為學者、研究者和設計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和教學資源。研究人員可以從數據庫中獲取色彩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進一步探索蔚縣青砂器色彩的歷史、演變和意義。教育機構可以利用色彩數據庫進行課程教學和學生培養,促進學生對蔚縣青砂器色彩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創作能力。此外,色彩數據庫的建立可以促進其與其他地區和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通過分享和展示色彩數據庫,可以增強外界對蔚縣青砂器的認識和了解,提高其在文化推廣和旅游產業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色彩數據庫平臺是一個結構化的數據庫系統,用于有效地管理和存儲大量的色彩數據。它可以存儲各種類型的色彩信息,包括顏色數值、色彩空間、色板樣本、顏色分類等。在選擇色彩數據庫開發平臺之前,應確定需要的數據庫類型和功能。例如,是否需要支持圖像上傳和處理、色彩分類和標簽、搜索和篩選等功能。蔚縣青砂器的色彩數據庫是一個記錄和整理了蔚縣青砂器不同釉色和裝飾色彩的信息數據庫。該數據庫旨在收集和展示蔚縣青砂器在顏色方面的多樣性和藝術特點。
色彩數據庫平臺具有強大的查詢和檢索功能,用戶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和條件,快速搜索和獲取所需的色彩信息。用戶可以根據色彩數值、色彩名稱、色彩分類等進行查詢,并獲得相應的結果。此外,色彩數據庫通常具備可視化展示功能,可以以圖表、色彩樣本或色彩板的形式展示色彩數據。這樣,用戶可以更直觀地觀察和理解色彩信息,從而更好地應用于設計、藝術和其他領域。
數據庫應包含有關蔚縣青砂器的圖像和詳細描述。蔚縣青砂器具有豐富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歷史淵源,數據庫可以為用戶提供有關蔚縣青砂器制作歷史、傳承和文化內涵的背景資料,可以幫助用戶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青砂器的價值與意義。圖像可以以高分辨率的照片形式存儲,以展示青砂器的外觀、紋飾和特點。描述包括構造材料、制作工藝、尺寸規格、特殊圖案等,提供對作品的細致描述和解讀。為了對蔚縣青砂器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檢索,數據庫應包含標識和分類信息,如作品名稱、作者、年代、產地、工藝類型等,這些信息將有助于人們對青砂器進行準確的辨識和組織。
色彩作為青砂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庫應包含有關色彩的信息,如色彩的名稱、色調、明度、飽和度等數據,以及色彩在作品中的運用方式和意義。數據庫還可以包括一些附加資料和參考文獻,如研究論文、專家評論、相關書籍等。這些資料可以為對青砂器感興趣的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更多的學術參考和深入了解的機會。
在非遺保護背景下,蔚縣青砂器形制研究與色彩數據庫建立,不僅為蔚縣青砂器的保護、傳承和創新提供了重要的資源和基礎,還提供了新的機遇與可能。在推動青砂器發展的同時,需要平衡創新與傳統之間的關系,并加強相關政策和法規的制定和完善,以確保非遺保護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需要開展傳統工藝的培訓和教育,鼓勵年輕一代參與其中。加強記錄和整理傳統技藝的工作,確保其準確傳承,還要積極開拓市場,探索新的應用領域和創新設計,將這個瀕臨失傳的手工藝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