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卓
(南京中醫藥大學 審計處,江蘇 南京 210023)
當前時代背景下,國家針對高校工程建設的投資不斷提升,各高校建設項目數量呈增長趨勢,如何加大工程監管力度、保證資金利用率、提高審計人員的工作效率與質量,成為工程審計亟待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在大量學者的努力下,數據的分析處理技術日趨成熟,并在眾多研究領域發揮作用,為大數據技術與高校工程跟審工作相結合提供了技術支持。近幾年間高校工程建設的迅速發展積累了大量工程數據,應用大數據技術挖掘其利用價值,將對后續建設項目的跟審工作起到指導作用。
(1)高校工程跟蹤審計工作尚未覆蓋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工作要求審計人員隨著項目進程同步開展監督職能,并針對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節點實施審計。但如今多數高校跟審人員僅參與施工階段、驗收階段和結算階段的審計工作,并未涉及可行性研究階段的投資估算審核和設計階段的概算審核,也就無法對造價控制目標進行準確審計,審計工作存在滯后性。招投標階段以及合同簽訂階段的審計工作,往往與后續的竣工結算審計無法有效銜接,降低了跟蹤審計的監督作用。
(2)高校建設項目的特點是投資高、周期長,面對情況復雜的施工現場,跟審人員除了具備審計、工程管理、工程造價、法律法規等知識外,還要有豐富的調查分析能力與溝通協調經驗,才能結合工程實際提出高質量的審計意見。然而目前工程審計人員綜合素質難以達到上述要求,其工作重心仍停留在工程量測量與價格詢定上,對審計相關法規與高校政策規定重視不足,缺乏審計思維。多數高校跟蹤審計工作委托事務所完成,審計人員因專業能力的限制無法對外審單位形成有效約束,工作成果的準確性很大程度由外審人員決定。
(3)按傳統的工程審計流程,審計人員多數情況僅從建設部門報審資料中選取有用信息開展工作,審計資料獲取途徑單一,審計范圍難以覆蓋項目的全過程數據。此外由于人力資源的限制,審計人員很難有精力和時間去主動聯系其他相關部門收集、分析全面的數據資料,現有的資料之間無法形成互相驗證的信息閉環,也就無法對報審資料進行復核,進而影響審計結果的準確性。在審計意識方面,審計人員往往對數據關聯性重視不足,未能對數據進行深入挖掘,未能充分發揮數據價值。
大數據技術背景下,高校工程跟蹤審計工作應當以傳統審計模式為基礎,充分整合利用各方資源,建立多種數據庫,通過專業的數據分析方法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2.1.1 招投標與合同簽訂階段
招投標階段的工作重點是如何從市場上大量的企業單位中選出符合項目要求的中標單位。通過大數據技術,同一地區的高校可以共同建立施工企業信息數據庫,并按高校工程建設常見的工程類別如基礎維修、翻新改造、宿舍新建等對數據庫進行分類,數據庫中各企業的信息收集是多方面的:政府相關部門與社會服務機構可以提供工商注冊信息、經營體量、受政府獎勵與懲罰情況;各高校對之前合作過的企業可以從工程成果質量、全過程配合程度、工程造價控制、師生滿意度等角度進行評價記錄,由此組成的企業信息庫一方面為招標人員提供可靠的評標依據,有助于選定滿足項目需求的施工單位與供應商,降低項目管理風險,另一方面審計人員也可以根據信息庫判斷招標文件中投標條件的設置是否合理,中標單位是否真正滿足項目需求,為招標階段的審計工作提供依據。
工程合同涉及的金額大、履約周期長、易發生合同變更,很多工程案例中后期爭議的產生,都是因合同表意不明,甚至遺漏重要條款導致,因此對工程合同的審核至關重要。高校可以基于已發生的工程項目合同信息建立合同數據庫,針對付款方式、工期約定、價格調差、結算方式等重點協議條款建立分項數據庫,固化符合本校實際的合同模板。審計人員要重點關注已發生糾紛的類似工程案例,審查合同管理人員是否從中吸取經驗,將爭議解決條款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審計人員也應提醒同步完善合同數據庫信息,提高工程管理的主動性,保障建設方的利益不受侵犯。
2.1.2 施工管理階段
施工階段的管理工作繁瑣且不確定性高,工程跟蹤審計往往在這個階段投入最多的精力。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應用數據分析技術可以精準把握審計工作的重點,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財力,提高跟審工作效率。
項目過程管理需要多方人員共同參與,難免發生權限認定不清晰、推諉責任現象,簽證變更、隱蔽工程等重點環節的審批程序難以保證時效性。依托大數據技術可以深化責任劃分,確認管理流程的合規性,確定各階段合理的審批時限,以此形成對施工、監理、供貨商以及建設方各部門的有效監督,并能保存完整的行為記錄,為后續審計整改提供依據。同時動態跟蹤項目進度、質量、成本的控制情況,將信息錄入數據庫,應用專業數據分析技術對項目進行多角度評判。
2.1.3 后評估階段
項目結束后,基于數據庫信息可以從審計角度對項目整體進行回顧與評估。應用專業的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得到項目各項指標的正常值范圍,通過比對不同項目的信息,自動生成待評估項目的專業化評價,對后續項目運營發展提供可靠建議。
工程項目涉及的各類材料價格隨市場環境不斷波動變化,審計人員需要在項目實施的各階段及時掌握材料價格的變動。現階段行業常用的價格信息獲取平臺在價格采集與發布方面依然存在問題:如針對市場價格信息的處理不及時,未能及時反映出技術革新等市場因素對價格產生的影響;區域性的價格劃分多以市級為主,無法展現更小范圍的價格差異等。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很好地改善市場價格獲取機制:以整合各平臺價格信息為基礎,通過數據爬取動態采集市場數據,并應用數據分析技術進行深入整合加工,識別疑點數據,同時記錄已發生過的價格變動情況,從政策法規、圖集規范、行業動態與經濟發展趨勢等方面深入分析價格變動的基本原因,由此對市場價格進行合理預測,真正實現材料價格的動態管理,為審計人員提供可靠的審計依據。
為適應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趨勢,提高業務工作效率,各大高校開始逐步搭建自己的工程審計信息管理系統,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也需要依托一個可以方便數據記錄與提取的平臺。為了簡化審計信息管理工作,同時加快推進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將大數據技術與審計信息化平臺相結合,工作人員可以對收到的信息進行數據分析,識別信息的可靠性。大數據技術為平臺信息交流提供技術支持,同時信息化管理平臺上的工程資料也可以不斷豐富數據庫,為后續建設項目的跟審工作提供指導。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審計環境的變化促進了傳統審計模式的改革,工程審計人員能夠獲取的審計數據量不斷增加,如何從中識別出有效的數據、挖掘數據的深層價值,是審計人員面臨的重大挑戰。一方面審計人員應通過計算機培訓熟練掌握操作系統,另一方面審計人員也要學習數據采集分析原理,從應用的角度為專業系統開發人員提供合理化建議。同時審計人員要積極轉變審計思維,重視大數據技術帶來的學習機會,利用數據管理平臺上豐富的資源不斷提升自身素質,促進大數據技術在工程審計工作中的良好發展。
大數據審計系統中的審計案例數據庫,包含了從可研立項到結算審計全過程的工程項目數據,為審計人員提供現場管理、施工技術、工程造價、法律、財務等各領域信息。審計人員在大數據學習平臺上不斷豐富知識儲備,保持職業敏感性,準確識別審計重難點,提升風險識別和預判能力。
多數高校工程跟審資料歸檔采用傳統的紙質存檔方法,經過暫存、編頁碼、系統錄入等繁瑣步驟,需要多級檔案人員協作完成,增加了管理人員的工作量。這種歸檔方式難以保證歸檔資料的完整程度與借閱的方便性,資料易在被借閱時丟失,存檔質量完全依賴于資料員個人的業務能力,是一種較為低效的存檔方式。
大數據技術下,工程資料及時上傳系統,審計人員調取方便,審計結束后相關資料自動存儲歸檔,再輔以少量的紙質資料歸檔,便可以達到資料歸檔目的。這種存檔方式下,資料能夠按照既定原則分類存儲,自動檢查完整性,再次調取方便快捷。同時存儲時參照常用檢索關鍵字添加項目基本信息標簽,還可以按照如單位工程、分部分項工程等不同級別將資料拆分開來錄入數據庫,后續數據調用時能夠快速檢索出同類型項目信息,大大減少紙質資料的存儲量,延長存儲年限。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大數據技術下各類數據庫的數據來源廣泛,實際跟工作中常出現相關部門為減少審計查出的問題、降低管理難度而瞞報甚至偽造工程數據的問題。高校工程建設的管理工作需要多個部門協調推進,僅由審計部門參與建立的數據應用系統將成為信息孤島,無法有效發揮大數據作用。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要求各相關部門依據信息管理平臺建立起各專業的數據應用系統,將審計信息系統與其他部門甚至政府相關部門的信息系統相連通,有選擇的建立各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接口,基于信息管理系統搭建數據共享平臺,審計人員可以按照權限更加便捷地調用所需信息,同時明確責任人,對上傳數據的真實準確性負責。
大數據技術下的工程審計數據庫的搭建基礎是眾多高校多年積累的工程實例資料,但多年前的工程與現在相比,在政策、施工技術與經營條件等方面會有不可避免的差異,為了保證后續數據分析結果的可靠性,在對高校工程項目進行數據采集時,應考慮到上述外部因素的影響并修正數據。受當時記錄質量與紙質資料保存條件的限制,此類資料還會出現重復、缺失、錯誤等現象,需要對采集的數據進行極為專業的處理:整合重復數據,補全缺失數據、篩除錯誤數據。這個過程將對工作人員的經驗積累甚至創新開發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要依托于工程跟審信息管理系統的發展,管理系統要同步完善與大數據技術相適應的制度體系,固化大數據審計流程,更好的發揮審計監督職能。
數據共享的實現同時也增加了數據安全方面的隱患,建議安排專人作為安全員管理數據安全問題。系統安全員要重點關注各部門數據獲取的權限設置,特別是涉及政府部門機密的信息要有加密措施,信息的調取也要經過嚴格審批程序,以保證涉密信息的安全性。建議由政府部門負責監管信息平臺的運行,對違規行為約定懲罰措施,同時針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加快制定法律法規,明確大數據技術在工程審計工作上的發展方向。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為高校工程跟蹤審計工作帶來了新的可能。多樣化數據庫的建立可以實現工程數據的深度挖掘與利用,信息平臺的搭建能夠為審計人員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與高效的檔案管理系統,并通過信息整合完善價格獲取機制。但同時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也將為工程跟審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在工作中要注意拓展審計信息收集途徑,重點關注數據質量,保證數據安全性,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提高高校跟審工作的效率,保證審計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