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山西科技學院體育系 山西 晉城 048000)
體育產業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于體育事業,具有強烈的謀求獲利,追求經濟效益的目的,是指提供各種體育服務的各行業的相關總和,包括生產體育物質產品和和提供體育精神服務等產品。
體育產業可以理解為利用體育資源開展的經濟活動,包括體育競技、體育健身、體育教育、體育旅游等多個領域。它的內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經濟價值:體育產業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體系,可以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效益。體育產業的發展可以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經濟增長;社會價值:體育產業不僅僅是經濟產業,還具有社會價值。體育活動可以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體育產業的發展可以改善公眾的體育環境,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文化價值:體育是一種文化形態,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體育產業的發展可以傳承和弘揚優秀的體育文化,推動體育文化的多元發展。
健康發展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促進經濟增長:健康的體育產業能夠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財富創造機會,推動經濟的持續增長;提高生活質量:體育活動對于個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健康的體育產業能夠提供更多的運動場地和設施,方便公眾進行體育鍛煉,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體育活動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與凝聚力。健康的體育產業能夠提供更多的社會交往機會,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總之,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對于社會經濟的增長、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社會和諧的促進都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精神文明的發展,體育產業占比在國家經濟結構中的重要性越發凸顯,體育產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到國家經濟結構的健康發展,根據十四五規劃及國家相關政策表明:在未來3-5 年期間,體育產業年增長率將維持在5%左右,體育產業規模將達到5 萬億,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在新發展階段,立足新發展格局,經濟發展更加注重高質量,更高效率的方向發展轉變。因此,體育產業綠色健康發展,對順應國家號召,響應國家政策,提高我國公民生活質量有著重要作用。而體育產業發展不僅可以為社會提供大量的社會工作崗位,有利于社會安定和諧發展,促進經濟結構穩定,同時滿足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近年來我國體育人口飛速增長,受到全民體育等優惠政策的影響,全國體育基礎設施迅猛發展,常年參加體育運動的人口已經超過4 億人,并且還在不斷穩定增長,截至2021 年,全國體育場地數量增至397.1 萬個,體育場地面積達34.1 億m2。從事體育工作的人口已經超過500 萬,體育產業產生的效益對經濟發展的內部推動作用不斷增長。此外,《“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 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達到5 萬億元,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將超過2.8 萬億元,從業人員超800 萬人。
截至2020 年底,全市共有各類體育場地9088 個,場地面積540 萬m2,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3m2。晉城市圍繞國家體育最新政策,將體育產業建設放在全市戰略地位,并逐年提高對城市鄉鎮體育器材設施建設的財政預算。2016-2020 年,全市體育性財政支出9007.68 萬元,其中公共財政支出6657.85 萬元,體彩公益金支出5650.36 萬元,年均增長21.2%。
根據調查表明:晉城市最近這十年間體育場地面積大大增加,體育場的數量和規模也大大提升,體育賽事舉辦的種類項目越來越多,且賽事水平也越來越高。整體來看,晉城市體育市場產業發展事態良好,一直呈穩定增長狀態。
晉城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全境居于晉城盆地,四周全山圍繞,屬于溫帶大陸季風氣候,截至2022年底,常住人口大約220萬,全市生產總值約2035.4 億元,位于山西省2022 年GDP 生產總值第四名,人均GDP 第一名,主要以煤炭、礦產等能源為支柱產業。由此可見,晉城環境宜人,經濟在省內屬于發展前列,適宜發展體育旅游、體育康養、越野、球類等常見項目,不適于冰雪等環境限制性運動。截至目前,晉城市健身房、游泳館、籃球館、體育公司,數量和規模基本都不是很大。根據調查數據顯示,與大部分一、二線城市,甚至三、四線城市相比,晉城市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仍處在落后地位,人均體育場面積靠后,體育財政支出相對較少,可以看出,晉城市缺少對體育產業相對應的扶持和重視,沒有特色體育產業方向。而由于晉城氣候宜人,晉城大力發展旅游康養產業,可以以此為基礎,以康養產業為基礎,發展晉城體育旅游和休閑體育,以晉城能源經濟為支撐,推進體育基礎設施建設。
(1)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
在2020 年,中國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保護全球環境,提出了“雙碳目標”,在2035 年的時候要實現二氧化碳的碳達峰,要在2060 年的時候實現碳中和,這就意味著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必須以綠色環保為理念,實現更加環保、更高質量的方向轉變,而體育產業作為國家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向著綠色健康環保的方向前進。對于晉城體育產業的發展來說,國家實行這一政策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晉城市作為以康養旅游為口號的產業發展來說,與國家政策不謀而合,體育產業的綠色發展從長遠來看對晉城市未來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發展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而弊端就是綠色健康發展意味著球館場地設施建設等需要更高的資金投入,因為器材的材質以及場地基礎設施建設都對生產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國家提出的全民體育也對晉城市的體育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體育基礎設施在一段時間內迅速增長,晉城市體育人口也不斷增加,而大齡人口也紛紛走出室外進行戶外體育活動,健步走和廣場舞也逐漸風靡全國。學校對體育人才的培養也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各大體育院校和體育專業也漸漸受到學生和家長的重視,從事體育方向的學生也越來越多。
(2)晉城市地區經濟發展。
晉城市的經濟發展對體育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且直接的影響,也是影響晉城市體育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只有晉城市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好,體育產業才能有機會發展得更好,晉城市居民才會更加重視運動健身項目,健康理念才會更加深入人心。一個地區的經濟水平可以直接影響到體育產業的發展以及設施的完善。從目前來看,晉城市主要以能源產業為核心,其他產業規模相對較小,難以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規模。
(3)晉城市人口規模及消費觀念。
截至2023 年,晉城市人口218.93 萬人,城區約50 萬人,難以形成容納量巨大的人口部落群,人口規模對于體育產業的形成具有重大內部推動力,晉城市人口下設六縣區,人口相對分散,修建大型體育場館和增設先進體育項目,難以吸引周圍人口,所以難以形成規模產業;其次,人口數量少,群眾的體育消費需求大大減少,人口少也會導致競技體育人才選拔減少。
(4)政策扶持力度小,社會觀念難以轉變。
晉城市主要以能源產業發展為主,資源傾斜比較嚴重,人口相對分散,地形起伏,對體育產業的扶持力度較小。作為一個四線城市,人群消費能力有所欠缺,對于體育消費更是短時間難以讓大部分人群接受。但是晉城又是充滿了希望的一個城市,地處太行,三山環繞,又與河南接壤,擁有發展文旅康養的豐富資源,所以只要政府大力扶持體育產業與旅游康養相融合,一定能吸引大部分人來晉城旅游定居,從而刺激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
(5)制度制定不完善,缺乏一定的保障。
就目前我國體育發展而言,由于人口福利和一些政策扶持,體育產業發展迅速,但是和大部分發達國家相比,體育制度制定不夠完善,對于全民參與缺乏一定的保障,而相關部門對體育市場的管理也相對混亂,導致體育市場混亂,很多體育產品以次充好,難以完全刺激中國的體育市場。晉城市也存在這些問題,消費者難以維權,難以刺激晉城市體育消費市場,體育行業相對混亂,也難以吸引外地投資者。
(6)體育經濟人才嚴重不足。
體育人才的不足也是晉城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阻礙因素,任何事情的產生發展都需要人去推動。專業的人去干專業的事,當大量體育專業人士和專家去建設體育產業時,晉城體育產業才能迎來快速發展。對于體育市場的運行機制,消費者的心理等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調查,只有把握市場經濟運行機制以及內部原理,把握時代發展方向,將體育產業與市場機制下相融合才能發揮市場經濟的優勢,促進晉城市體育產業快速發展。
晉城市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適宜旅游康養,康養+體育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市場發展的新業態。根據日前發布的《中國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年度盤點(2021)》顯示,康養產業將會成為新的熱門產業,而晉城作為十大康養城市之一,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自然優勢,而體育與文旅產業融合的趨勢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晉城市人口老齡化,需要不斷促進產業融合,形成康養旅游服務等產業的深度融合的新業態,發揮晉城康養的產業優勢,以此來帶動晉城市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從其他康養城市發展情況 來看,“康養+體育”的產業結構模式已經是一種非常成熟的產業模式了,對于體育產業與康養產業、養老旅游等相結合已經展現出非常積極的融合趨勢。面對更多以及更高的市場挑戰和機遇,產業間的相互融合已經越發重要,同時這也是產業升級發展的必經之路。
體育制造業是體育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加快建造體育用品制造基地,吸引外地投資商和周圍城市群來晉城投資和做生意,帶動晉城市體育企業發展;另外一方面要大力支持本地體育龍頭企業,支持本地品牌做大做強,走出本土,提高晉城市體育產業的深度,同時加大資金投入,讓晉城體育制造業真正用質量吸引消費者。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不斷深化改革,由快速發展階段轉變為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融合是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晉城最近幾年大力發展文旅康養產業,并且入選十大康養城市,作為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體育產業發展需要康養產業為帶頭發展休閑體育、體育旅游、運動康復等,而康養產業需要體育產業作為內在驅動力促進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晉城康養之城。
賽事活動的舉辦可以極大地提高一個城市的知名度,刺激消費市場,吸引人群聚集落戶,高質量的大型賽事和體育宣傳,有利于轉變晉城市居民的體育消費觀念,提高居民的體育消費和從事體育運動的熱情;其次,要將晉城市特色產業與賽事相結合,不僅可以起到城市宣傳的作用,而且可以打造更具特色和高質量的體育賽事。
復合型專業人才是未來體育產業發展的主力軍。未來的市場資源搶奪就是人才資源的爭奪,一、二線城市已經開始人才爭奪,基于晉城市目前情況而言,難以吸引高層次人次的,所以從晉城市開展人才引進活動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育本土人才,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晉城市缺乏專業人才的問題。重視體育產業的人才培養戰略,關鍵是要改革創新體育產業人才培育的體制機制,支持學校與體育部門、相關企業建立復合型專業人才共同培養機制,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從職業型教學向專業型、復合型教學轉變,主動去滿足新時代體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需求。根據社會需要去培養相關人才,培育出一批真正會指導、能設計、懂經營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從而助力晉城市體育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0年,國家提出2035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遠景目標,這就意味著在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不僅要注重高速發展,而且要轉變為更高質量發展。體育產業發展也要考慮到綠色環保的問題,雖然在轉型初期會面臨高投入,回報見效慢的陣痛,但是從長遠規劃來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有利于晉城市未來的資源轉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也更有利與晉城市經濟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國家政策對體育產業的重視人民消費觀念的轉變,晉城市要積極促進體育產業與其他優質產業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流的“體育+康養”的生態圈,優化晉城產業結構,向更高質量產業模式邁進;根據晉城地方特色申報和舉辦更高水平的體育賽事活動;出臺有利與刺激晉城體育市場的相關政策,加大對體育制造業的資金投入;積極引進和培養體育經濟復合型人才,從而助力晉城市體育產業更快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