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莉莉
領 銜 人:陸其勇(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組稿團隊:江蘇省陸其勇創意語文名師工作室
本期撰稿:袁莉莉,江蘇省鎮江市骨干教師,任教于鎮江市外國語學校。
傳記是記述人物生平事跡的作品。要想寫好一篇傳記,其實只要抓住兩個字的秘訣——真、細就可以啦!
首先,傳記要真實。英國歷史學家卡萊爾有一句名言:“只有傳記是真實的歷史。”這句話充分點出了傳記的本質特征。因此,同學們在寫傳記時一定要注意“真實”:信息真實,要寫清楚人物的基本情況;事例真實,寫好人物的主要經歷;情感真實,寫客觀的個人評價。為了做到真實,寫作前,我們要大量搜集資料,可以是親身經歷,也可以借助他者力量(如日記、照片、他人介紹等)。對于材料,我們必須細心鑒別,嚴格選材,棄粗取精,去偽存真。寫作時,我們還需要將這些材料按照一定的順序組織起來,做到條理清楚,一目了然,讓讀者明確寫作的層次和脈絡。
其次,傳記要細致。在“真”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追求傳記的文學性。因此,我們需要在“細致”上多下功夫,特別是人物形象要細致:借助典型新穎的事例表現人物個性,可以讓人物形象豐滿,個性鮮明;抓住人物的容貌、身材、穿戴、語言等特點突出人物的個性;等等。恰當地進行細節描寫,能見微知著,增強傳記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華華小傳
華華,出生于一個普通家庭,家中有姐弟四人,而她是家中老大,“工作”任務最重,但也是媽媽最喜歡的一個孩子。她的經歷可謂是“傳奇”。小學畢業后,她便輟學進入農具廠工作。雖然學歷低,但是她不甘落后,認真努力地學習各種知識,工作做得也不錯。
開頭不夠簡明。作為“他傳”,尤其是為普通人寫的傳記,開頭要能吸引讀者注意。
幾年后,因為農具廠日益衰落,華華被調到了供銷社,做了營業員。雖然是完全不同的工作,但是華華經過努力,連續五年獲得年度“優秀營業員”榮譽稱號,而且因為工作出色,升職成了專柜負責人。
這一段主要突出華華的“傳奇”經歷。但是小作者對華華年輕時的經歷是不可能直接了解到的。因此,小作者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全面了解所寫對象的生活經歷,可以通過他人的評價或者合理的想象再現所寫人物的生活,給讀者以現場感。
很多年后,華華退休了,但退休沒能改變她對工作的熱愛。華華去了一家公司做保潔員,干活細致到位,衛生死角對她來說根本不可能存在。可是她不愿只做一個小小保潔員,又去學校應聘當“食堂大媽”。但最終在我媽媽的反對下,華華還是終結了她的“退休再就業”夢。
傳記作品要做到人真、事真、情真。適當描述真實的環境、準確的時間、生動的細節都可以輔助表現人物的真實性。
現在,她和老閨蜜在河豚島的鄉間打理自己心愛的花園,而且通過發布短視頻晉升為坐擁諸多“粉絲”的抖音博主。華華為了做好短視頻,先后學習了剪輯、攝像等“新技能”,現在甚至比一些年輕人還精通。她的拍攝總是聚焦于一些微小而動人的細節,當我們刷到她的短視頻時,常常被感動。
既然是現在的事情,小作者應該是可以耳聞目睹的,因此可以加上“我”的所見所聞所感來強化真實性。
這就是我的外婆——華華,一個“有著野心,心懷大志”的中國女人。
結尾的議論應準確公允,切忌為了拔高立意而夸大其詞,也不可矮化人物。精準客觀最為必要。
小作者為自己的外婆立傳,突出了外婆“奮斗不息”的品質。時間線從其出生、工作、退而不休延續到其雖老而不怠的晚年生活,清晰而完整。但文章缺少典型事例和適當的資料輔助,少了一點真實感;同時缺少人物語言、重要行為和想象描寫,又缺失了一點細節感。
作為傳記,“真實性”和“細節感”是其雙翼,缺一不可。因此建議小作者首先要在“真”上下功夫,如增加關于外婆的具體信息,這樣可以使人物畫像更清晰。另外建議小作者在“細”上下功夫,注意選擇最能體現外婆精神品質的事例進行詳寫,并增加對外婆的典型語言和重要行為的描寫。最后建議對外婆的評價要客觀真實。
華華小傳
華華是一個我所敬佩之人。
文章開頭既簡單明了,又能引發讀者的好奇:華華是誰呢?她為什么讓“我”敬佩?
華華,出生于普通的農民家庭,家中有姐弟四人,而她是家中老大,自然應協助父母挑起生活重擔,成為弟弟妹妹的榜樣。她每天起早貪黑,跟母親一起下地耕作,經常累得連話都不想說。“不過,正是因為家境不好,從那時起,我就養成了勤勞的性子!”華華回憶道。
從人物的家庭基本情況入手,并輔以人物的語言描寫,為人物最重要的性格特征——“勤勞”交代了背景原因,同時也增強了傳記的真實性。
華華的經歷可謂是“傳奇”。她小學畢業后便輟學進入農具廠工作,過了幾年,又輾轉到城中供銷社做營業員。因為未受過良好的教育,華華總有些自卑,但她不甘落后,每天下班后都挑燈夜讀,試圖從書中汲取更多知識。
一切努力都是有回報的。她連續五年獲得年度“優秀營業員”榮譽稱號,也因工作出色,升職為專柜負責人。雖然時間的年輪加了一圈又一圈,但華華一直保持工作的熱情,三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后來,她被大家一致推選為“市巾幗標兵”,成為小島商場的一段佳話。
小作者著力描述的不在于人物退休前的經歷,而是退休后的表現,所以此處只是略寫一筆。
2015 年,華華退休了,但退休對她來說,不過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名詞。“休將白發唱黃雞!”這是華華日記本上的第一句話。2016 年,華華先去一家公司做保潔員,干了幾年,又想換一種職業試試,于是2020 年,她又去學校應聘當了“食堂大媽”。她似乎并未發現自己的雙鬢已染上白色,眼角多了些皺褶。為了不讓她過度操勞,媽媽對她進行了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華華總算終結了她“退休再就業”的夢。
具體的時間線、幾個典型事例、幾處細節描寫將華華退休后仍奮斗不止的特征表現出來了。時間線讓人物的人生歷程更清晰。典型事例更有助于體現真實性。這幾處事例在略寫中有一兩筆細描,這樣的描寫讓人物更顯真實。
現在,她和老閨蜜在河豚島的鄉間打理著心愛的花園,并跟隨時代潮流,拍攝短視頻,成了坐擁諸多“粉絲”的抖音博主。華華為了做好短視頻,先后學習了剪輯、攝像等“新技能”,甚至比一些年輕人還精通。當我們刷到她的短視頻時,不僅為她精湛的技術感嘆,更被她的堅持打動。一次,我跟著她去戶外拍視頻,看見她拿著攝像機拍著身邊的花花草草,還邊拍邊介紹,我不禁驚嘆于她對植物的了解程度。
這一處屬于詳細的典型事例。小作者著力在事件中表現華華的勤勞好學和對生活的熱愛。小作者在重點事例中添加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更利于體現人物的真實性和細節感。
真難想象像她這樣來自農村,一開始是一個半文盲的孩子,竟能創造出如此有意義的生活!我問她為何要如此努力,她輕描淡寫地說:“當時也就想著怎樣讓自己過得好一點,然后再給你們一個更好的起點。”
這就是我的外婆——華華,一個平凡但不平庸的農村婦女,一個“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的人。
結尾不僅點明了華華的身份——“我”的外婆,還用恰如其分的評價總結了外婆的優秀品格。
修改后的作文,明顯有了幾處提升。1.整體結構更加清晰:首先交代了外婆的家庭情況,然后用“傳奇”略寫外婆的前半生,最后詳寫外婆退休后的“再就業”之夢,重點寫了外婆緊跟時代潮流而富有意義的晚年生活,將人物一生的經歷清晰串聯,且詳略得當。2.所選取的事例典型而豐富,既有對外婆人生簡歷的交代,又有對典型事例的細致描寫,突出傳記“真”“細”的特點。3.對人物的評價更加準確客觀,文中既有他人的評價,又有小作者自身直觀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