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穎
CP 是由口腔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牙周組織的慢性炎癥性疾病, 可以在任何年齡發生, 但在成人中較為常見, 35 歲后其患病率明顯上升[1]。炎癥的發展導致牙槽骨丟失和牙齒脫落, 強烈干擾患者的日常飲食。牙周炎主要由厭氧菌引起, 替硝唑對治療此病具有明顯效果, 但易引起細菌耐藥性, 降低改善能力[2]。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是緩慢釋放的廣譜抗菌藥物, 可以滅活大部分的厭氧菌和共性厭氧菌, 同時可以干擾膠原酶活性, 與替硝唑協同使用可以提高CP 的治療效果[3]。此次試驗針對沈陽市口腔醫院收治的100 例慢性牙周炎患者, 分別單獨使用替硝唑和聯合使用鹽酸米諾環素與替硝唑進行治療, 比較其治療效果及安全性, 幫助臨床提供一個可靠安全的治療措施。現將詳細過程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沈陽市口腔醫院收治的100 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50 例。觀察組男31 例,女19 例;年 齡19~70 歲, 平 均 年 齡(46.4±9.1) 歲。對照組男29 例, 女21 例;年齡18~69 歲, 平均年齡(47.3±9.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性別 平均年齡(歲)男女觀察組 50 31 19 46.4±9.1對照組 50 29 21 47.3±9.8 χ2/t 0.167 0.476 P>0.05 >0.05
1.2 診斷標準 按照《牙周病學》中關于慢性牙周炎的診斷要求進行判定[4]。
1.3 納入標準 ①滿足以上診斷標準;②年齡18~70 歲;③患者及家屬均了解此次試驗目的,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患有嚴重的肝腎疾病、心血管疾病及惡性腫瘤患者;②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患者;③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④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5 治療方法 兩組均去除牙齦菌斑、色斑和牙石,磨光牙齒表面以減少牙石和牙菌斑的沉積, 用齦下刮匙刮除牙周袋中的牙菌斑和牙石, 研磨和修改牙齒形狀以減輕食物嵌塞和外傷性咬合, 使用0.9%氯化鈉注射液和3%過氧化氫交替沖洗牙周袋。結合以上措施,對照組單獨使用替硝唑片(山東方明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33666, 規格:0.5 g×8 片)口服治療, 0.5 g/次, 3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鹽酸米諾環素軟膏[Sunstar INC Japan(日本), 注冊證號H20150106, 規格:0.5 g×5 支]緩慢注滿牙周袋內至略有溢出, 每5 天治療1 次。兩組均治療4 周。
1.6 觀察指標 ①采集患者齦溝液, 檢測IL-10、TGF-β 水平;②采集患者靜脈血, 檢測Th17、Treg水平及Th17、Treg 占CD4+T 細胞的比例;③統計患者治療期間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 不良反應包括頭暈、惡心、瘙癢、施藥脹痛。
1.7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齦溝液IL-10、TGF-β 水平及外周血Th17、Treg 占CD4+T 細胞的比例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齦溝液IL-10、TGF-β 水平高于對照組, 外周血Th17、Treg 占CD4+T 細胞的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齦溝液IL-10、TGF-β 水平及外周血Th17、Treg 占CD4+ T 細胞的比例比較(±s)

表2 兩組齦溝液IL-10、TGF-β 水平及外周血Th17、Treg 占CD4+ T 細胞的比例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Treg 占CD4+ T 細胞的比例(%)觀察組 50 19.72±3.49a 72.47±14.06a 1.38±0.26a 4.25±0.74a對照組 50 15.85±2.96 59.52±11.24 1.72±0.35 4.87±0.85 t 5.980 5.087 5.514 3.890 P<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IL-10(ng/ml) TGF-β(μg/ml) Th17 占CD4+ T 細胞的比例(%)
2.2 兩組藥物不良反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0%, 與對照組的12.0%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藥物不良反發生率比較[n(%)]
CP 是導致牙周組織損害的常見疾病, 其發病幾率較大, 可能和局部刺激、牙周菌斑、多種厭氧菌感染等多種因素關系密切。有70%的成年人都會發作輕微以上程度的牙周炎, 是損害牙齒的常見病因[5]。牙菌斑的病原微生物是CP 的啟動因素, 齦下斑塊是牙周病原體存活的微觀生態環境, 其位于根表面和牙周袋中深的牙周口袋空間, 并與牙周組織具有最近的關系。替硝唑是新一代硝基咪唑衍生物, 可影響厭氧細胞的DNA, 防止其生成, 抑制厭氧菌的繁殖能力[6], 但長期使用會造成相應的耐藥, 降低治療效果, 還會引起不良癥狀, 如惡心或頭暈等。鹽酸米諾環素軟膏主要由鹽酸二甲氨基環素組成, 是一種具有良好廣譜抗菌效果的半合成四環素, 與替硝唑聯合應用可有效改善不適癥狀[7-9]。此次試驗中, 治療后, 觀察組IL-10、TGF-β 水平高于對照組, Th17、Treg 占CD4+T 細胞的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0%, 與對照組的12.0%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鹽酸米諾環素軟膏聯合替硝唑治療CP 可以明顯減輕炎癥反應, 提高免疫功能, 而且安全可靠。尹敏等[10]通過試驗證明, 鹽酸米諾環素軟膏聯合替硝唑可以加強中性粒細胞和細胞產生的原激活酶活性, 增加齦溝液白細胞介素-17(IL-17)和白細胞介素-35(IL-35)的濃度,減輕CP 引起的免疫反應, 與此次試驗的數據接近。通過螯合金屬陽離子, 鹽酸米諾環素可以激活膠原酶所需的金屬陽離子, 并且通過抑制這些金屬陽離子對膠原纖維的廣泛降解, 進而抑制膠原酶的活性[11]。張黎等[12]試驗證實, 藥物本身是酸性的, 當其作用于患病牙齒的根表面時, 它可以稍微脫礦物根表面, 打開牙本質小管并暴露膠原纖維, 這有利于根表面上的牙周韌帶細胞的遷移、延伸和生長, 增殖和分化成纖維細胞和結締組織的附著, 促進總蛋白質和膠原的合成, 從而改善牙周組織的再生功能, 可以看出鹽酸米諾環素軟膏適合治療CP。
綜上所述, 替硝唑片聯合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治療CP 效果明顯, 可以升高患者齦溝液的IL-10 和TGF-β 水平, 降低外周血的Th17、Treg 的比例, 且不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值得進行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