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煥,王士龍*,劉玉雪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來賓 546199)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新鮮農產品的需求呈現逐漸上升趨勢,生鮮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也引起普遍關注和高度重視[1]。廣西作為農業大省之一,全年氣候溫暖,雨水充沛,特別適合農產品的生長。此外,廣西的生鮮農產品種類豐富,產量充足,尤其是蔬菜、水果、水產品等。隨著生鮮農產品數量的日益增多,冷鏈物流需求也隨之增加。眾所周知,農產品自身具有生化特征和易腐性,這就對它的冷鏈物流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尤其是在農產品的溫濕度控制和運輸時間控制等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各個行業開始運用大數據技術,而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也不例外。農產品冷鏈物流供需雙方的參與者數量多、規模小,因此,在生鮮農產品的交易和流通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數據。為保持農產品冷鏈物流供需雙方信息的有效傳遞及相關數據的高效管理,借助大數據技術對其進行信息管理很有必要[2]。廣西現有的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水平低、數據分析能力弱等因素嚴重限制當地生鮮農產品的流通和銷售,增加農產品流通的腐損率。因此,將大數據技術與廣西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進行深度融合,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提高農產品流通的效率,為生鮮農產品的安全提供保駕護航的作用。基于此,對大數據背景下廣西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進行研究迫在眉睫。
大數據,亦稱海量資料,是指所涉及的數據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資訊,一般無法使用大腦對此類數據進行抓取、儲存、管理和有效處理[3]。大數據自身具有體量大、處理速度快、種類繁多、價值密度低和真實性的特點,對大數據進行收集、處理、分析和應用成為當今社會的潮流。從農產品冷鏈物流角度來看,一切有關農產品自身和物流的相關信息都屬于大數據范疇,如農產品的生產地、運輸途中的環境檢測、車廂內的溫濕度、配送路徑等。
冷鏈物流,也稱為低溫物流,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物流,是在制冷技術發展的技術上誕生。冷鏈物流要求產品所涉及的加工、運輸、儲存與配送等各個環節都處于低溫狀態,并使每個環節之間都保持高效協作,屬于一項龐大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農產品冷鏈物流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物流,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水果、蔬菜、肉、水產品等農產品在整個流通的過程中不產生腐爛和損耗,進而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和人們的飲食安全[4]。
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生鮮程度和質量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各大涉農企業和生鮮平臺紛紛引進無線射頻技術、條形碼、全球定位系統等相關技術,大數據的應用受到普遍關注和高度重視。由于農產品自身的特殊性,決定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難以保鮮和容易腐爛。因此,將大數據技術與生鮮農產品的冷鏈物流進行深度融合很有必要。大數據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關鍵環節有著重要預警作用,通過對數據進行提取、處理與分析,可以提高決策的有效性,大幅度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眾所周知,生鮮農產品的存儲對溫度和濕度的控制相當嚴格,如果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農產品的腐爛或損耗。通過大數據技術對農產品的存儲環境進行數據提取與分析,可以準確監控和優化農產品的存儲環境[5]。廣西的生鮮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對于運輸距離較遠的城市,需要借助大數據對其運輸和配送路線進行合理規劃,確保農產品在最短的時間內可以保質保量地送達給客戶[6]。由此可見,大數據在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具體的操作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框架
冷鏈物流斷鏈是指生鮮農產品在流通的過程中,因為基礎設施不足或工作人員的操作失誤以及冷鏈物流節點缺乏等問題,導致生鮮農產品在流通的某個環節處于常溫環境的一種斷鏈狀態,進而影響農產品的新鮮度和安全性[7]。發達國家95%的生鮮農產品在采摘后的30 min內立即進行預冷,以此減少農產品的呼吸作用而帶來的水分蒸發,從而進一步保持農產品的新鮮程度,防止農產品腐爛。而廣西農產品在采摘后立即進行預冷處理比較少見,大部分農產品在生產地直接以原始產品的形式直接售出,從一定程度上降低農產品的新鮮度。此外,廣西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落后,并且缺少冷藏設施,尤其是終端的地縣級市和大部分農產品批發市場,冷柜配置數量甚少,造成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腐爛。由此可見,農產品在流通和交易的過程中,采摘、存儲、運輸等各個環節都要一直處于低溫狀態,一旦某個環節出現斷鏈,將會嚴重影響到農產品的新鮮度和安全性。
農產品在流通的過程中,每時每刻都會產生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功能各異的數據,而且農產品的流通周期短,這就要求農產品物流系統具備較強的數據處理與應急管理能力[8]。但是,廣西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水平較弱,缺乏配套的信息設備,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鏈物流信息化網絡系統,造成了組織的低效率運營。部分地區雖然有先進的信息設備系統,但運營人員對信息系統的應用水平有限,導致整個物流信息化建設水平普遍較低,冷藏車輛空載現象也經常發生。由于信息化建設水平低,導致農產品在流通的過程中無法實現全程信息共享,導致供應鏈上下游信息交流困難,“信息孤島”現象時常發生,從一定程度上造成農產品損耗,甚至滯銷等問題的發生,嚴重影響農產品的銷售,制約當地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實現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是政府、企業和相關部門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9]。
冷鏈物流連接著眾多的供給方和需求方,而且在農產品流通的各個環節每時每刻都會產生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數據,如何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收集、處理和分析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利用大數據技術及時而又準確地收集各個環節產生的大量數據,并且利用數據分析的結果驅動農產品流通各環節緊密相連,將成為農產品冷鏈物流優化升級必須解決的問題[10]。廣西眾多物流平臺對農產品冷鏈物流過程中產生數據的分析能力普遍較弱,在農產品流通的過程中,冷鏈物流的上下環節鏈接不夠緊密[11],如上游環節未能根據市場的反饋及時調整冷藏食品的數量與種類,造成一定程度的庫存損失。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數據分析軟件不足、信息處理手段單一、運營人員對信息系統的使用能力有限等,進而導致數據分析效果的不理想,難以為企業發展提供準確有效的決策依據。基于此,有些物流平臺不得不將數據分析外包給其他專業的公司,但這種方式導致物流平臺運營成本的增加,也為其數據的安全性帶來一定風險[12]。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客戶需求的變化以及服務要求的升級,這就要求農產品冷鏈物流相關企業或平臺通過聯盟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因此,要想推動廣西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必須聯合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政府、涉農企業、第三方物流和行業協會的支持,成立一個戰略聯盟,鼓勵冷鏈物流企業與上下游企業加強合作,共享資源,形成市場競爭力強的冷鏈產業模式,打造冷鏈產業聯盟[13]。冷鏈物流產業聯盟不但可以服務本地農產品的流通,而且還可以將外銷的農產品運送到其他城市的冷鏈物流網點,由網點集中整合后再進行長途運輸,最后再由地區整合中心進行配送,確保農產品流通的整個過程都可以互聯互通。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開始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來完成升級與改造,農產品冷鏈物流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物流方式,更應該跟上信息化發展的步伐[14]。廣西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水平普遍較低,為避免“信息孤島”現象的發生,應積極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如物聯網、車聯網、云計算等,確保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所有信息都可以互聯互通。依靠物聯網技術所獲得的數據,可以遠程調節農產品存儲的環境溫度,以確保農產品流通中的新鮮度和安全性。通過RFID技術,可以在不拆包裝的前提下確認農產品是否變質??山⒋髷祿Y源信息庫,當農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時,監管部門可通過追溯碼對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全部信息逐一排查追責,還可以進一步利用GPS、EDI、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各個環節進行監控和管理,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廣西農產品種類豐富,數量充足,在整個流通的過程中會產生數量巨大、功能各異的數據,因此數據分析能力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部分大型的物流平臺已對農產品冷鏈物流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與研究,但分析與挖掘的力度還不夠,實際應用的比例不大,因此需要借助計算機技術與算法對這些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數據進行處理,例如使用遺傳算法、決策樹算法、統計分析等數據挖掘方法,并結合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對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倉儲、運輸、配送等關鍵環節進行優化[15-16]。在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如何保障農產品存儲的環境及質量安全是當下最為重要的。針對這個問題,可以使用物聯網及智能溯源技術,在農產品進入存儲時,可利用RFID、條形碼及時收集農產品的詳情,從而對農產品的存儲環境和品質實施監控,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17]。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受到普遍關注和高度重視,而農產品冷鏈物流則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也是大數據應用的重點領域[18]。將大數據與農產品冷鏈物流進行深度融合,不僅可以保證農產品的鮮活度,讓人們吃得放心、用得放心,還可以從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業與國民經濟的發展[19]。因此,為帶動農村經濟的蓬勃發展,廣西各地區應實現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并通過大數據、物聯網、車聯網、云計算、互聯網等技術與冷鏈物流相關平臺的結合,保障農產品在流通和交易過程中的新鮮度和安全性,從而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