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毛 潘清華 何華生 王志強 肖威 劉勇
(贛州市腫瘤醫院 1藥劑科,江西 贛州 341000;2腫瘤內科;3中西醫結合科)
胃癌為源于上皮的消化道癌癥,因其臨床特征無特異性,且目前缺乏簡單有效的篩查方法,故胃癌患者確診時多已為晚期,失去了最佳手術時機〔1〕。奧沙利鉑+替吉奧(SOX方案)為一線治療無法手術老年局部晚期胃癌(LAGCC)的初始方案,該方案盡管可抑制該病進展,延長患者生命,但因其常伴有多種程度不同的毒副反應,臨床使用會受到一定的限制〔2〕。資料顯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應是導致老年LAGCC行SOX方案治療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3〕。防治毒副反應,提高患者耐受度及生活質量是抗腫瘤治療的重要環節〔4〕。研究發現,電針、芪膠升白膠囊在防治化療毒副反應方面均具有一定效果,但兩者間是否存在協調作用及兩者聯合是否能夠有效防治老年LAGCC行SOX方案治療患者毒副反應及其安全性鮮見報道〔5,6〕。本文擬分析電針聯合芪膠升白輔助SOX方案對老年LAGCC患者毒副反應、免疫因子、腫瘤標志物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擇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贛州市腫瘤醫院治療的老年LAGCC患者198例,男110例,女88例;年齡60~75歲,平均(68.64±7.23)歲;TNM分期:Ⅲ期115例,Ⅳ期83例;ECOG評分0~1分,平均(0.64±0.07)分。納入標準:符合《國際抗癌聯盟及美國腫瘤聯合會胃癌TNM分期系統(第8版)》〔7〕LAGCC相關標準,并經組織或細胞病理學確診者;Karnofsky評分>60分者;預計生存≥6個月者;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化療禁忌證者;SOX方案、芪膠升白膠囊過敏史者;使用其他藥物者;合并導致惡心、嘔吐等原發疾病者;已禁食者;合并未控制的急慢性感染、腸梗阻者;造血、溶血性疾病,持續性出血,靜脈血栓高風險者;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不宜行電針治療者;合并其他嚴重內科疾病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依從性差者。依據治療方式將患者分為3組各66例,3組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3組基線資料比較
1.2方法 3組均行SOX方案治療。其中奧沙利鉑130 mg/(m2·d),靜滴,第1天給予替吉奧40~60 mg/次(按照個體體表面積給藥:≥1.50 m2者60 mg/次;1.25~1.49 m2者50 mg/次;<1.25 m2者,40 mg/次)口服,2次/d;第1~14天,休息1 w,1個療程/3 w。使用奧沙利鉑前30 min給予托烷司瓊、地塞米松等藥物常規止吐。
在SOX方案基礎上聯合組行電針+芪膠升白膠囊輔助治療。電針治療:取膈俞、中脘、內關、足三里及合谷5個穴位。消毒針刺皮膚,波頻:混頻微電流波:疏密型連續波,電針留置時間20~30 min,電針強度以患者感到局部酸脹、酥麻、可耐受為宜。芪膠升白膠囊治療:化療前1 d至化療后第2天給予芪膠升白膠囊,2 g/次,口服,3次/d。在SOX方案基礎上電針組僅行電針輔助治療,治療方式同聯合組。芪膠升白組僅行芪膠升白膠囊輔助治療,治療方式同聯合組。3組均行2個療程治療。
1.3觀察指標 觀察白細胞計數(WBC)、血紅蛋白(Hb)、血小板計數(PLT)等血常規指標,并依據WHO急性亞急性毒副反應分度標準評估治療后骨髓抑制情況;治療期間及治療后7 d內惡心、嘔吐等胃腸道毒性反應;治療前后血清自然殺傷(NK)細胞及CD4+、CD8+、CD4+/CD8+等免疫因子水平;血清胃泌素(G)-17、基質金屬蛋白酶(MMP)-9、細胞質胸苷激酶(TK)1等腫瘤標志物水平;治療后生活質量。生活質量以卡氏功能狀態(KPS)評分進行評價,改善:KPS增加≥10分;穩定:KPS評分改變在10分內;降低:KPS降低>10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行t檢驗、χ2檢驗、秩和檢驗。
2.13組治療后骨髓抑制情況比較 治療后,3組WBC、Hb及PLT不同分度發生率有統計學差異(P<0.05);聯合組WBC、Hb及PLT不同分度發生率顯著低于電針組、芪膠升白組(P<0.05);電針組、芪膠升白組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3組治療后骨髓抑制情況比較〔n(%),n=66〕
2.23組胃腸道毒性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及治療后7 d內,3組不同分度惡心、嘔吐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不同分度惡心、嘔吐發生率顯著低于電針組、芪膠升白組(P<0.05);電針組、芪膠升白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3組胃腸道毒性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n=66〕
2.33組血清免疫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3組血清NK、CD4+、CD8+、CD4+/CD8+水平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3組血清NK、CD4+、CD4+/CD8+水平顯著升高,血清CD8+水平顯著降低(P<0.05)。治療后,聯合組血清NK、CD4+、CD4+/CD8+水平顯著高于電針組、芪膠升白組,血清CD8+水平顯著低于電針組、芪膠升白組(P<0.05)。治療后,電針組、芪膠升白組血清NK、CD4+、CD8+、CD4+/CD8+水平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4。

表4 3組血清免疫因子水平比較
2.43組血清G-17、MMP-9、TK1水平比較 治療前,3組血清G-17、MMP-9、TK1水平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3組均顯著降低(P<0.05),且聯合組顯著低于電針組、芪膠升白組(P<0.05),電針組、芪膠升白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3組血清G-17、MMP-9、TK1水平比較
2.53組治療后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后,聯合組生活質量改善率〔改善46例(69.70%),穩定20例(30.30%)〕大于電針組〔改善32例(48.48%)、穩定28例(42.42%)、降低6例(9.09%)〕、芪膠升白組〔改善30例(45.45%)、穩定27例(40.91%)、降低9例(13.64%)〕,3組差異顯著(χ2=12.577,P=0.002);電針組、芪膠升白組無統計學差異(P>0.05)。
作為老年LAGCC的一線初始治療方案,SOX方案導致的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應等毒副反應不但給患者帶來生理上的痛苦,還會使其產生沉重的心理壓力,部分患者甚至因此而拒絕配合治療,從而給預后帶來一定影響〔8〕。對于化療毒副反應,臨床常給予托烷司瓊、地塞米松等藥物,上述藥物盡管可緩解消化道反應,但無法緩解其他化療毒副反應,且其效果也不盡滿意。此外,受胃癌影響,老年LAGCC患者長期處于營養不良狀態,機體耐受能力嚴重受損,若疊加化療藥物毒性影響,常易導致患者免疫功能大幅降低,影響治療效果〔9〕。中醫辨證認為,胃癌患者多脾胃虛弱,情志不舒,飲食不潔,久之則致脾胃失和,氣血失司,化生無源,若外邪犯胃,瘀毒互結,乃至發病。奧沙利鉑、替吉奧乃化學毒性藥,用之則脾胃失和日趨加重,氣血津液虧損自補無力,以致患者惡心嘔吐,氣力虛脫。故辨證治療需健脾和胃,養血益氣,祛邪扶正〔10〕。
本研究說明,電針聯合芪膠升白膠囊輔助SOX方案可有效緩解老年LAGCC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應等毒副反應,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針灸為祖國傳統醫學精華,針刺膈俞可通脈止吐、寬胸理氣;中脘聚集胃之正氣,針刺可降逆和胃、健胃運脾。針刺內關穴可利膈止吐、寬胸理氣;足三里為胃經合穴,針刺可益氣健脾,和胃降逆;合谷屬大腸經,針刺可寬中理氣、導濁降逆,針刺諸穴可疏經通絡、健脾和胃、降逆止吐〔11,12〕。芪膠升白膠囊源于苗族驗方,方中大棗安神養血、益氣補中;阿膠潤燥滋陰、止血補血;血人參養血生津、固本扶正;淫羊藿強筋壯骨、溫腎助陽;苦參健胃解毒、清熱燥濕;黃芪益氣生血、減毒生肌;當歸潤腸通便,造血補血,上述諸藥聯合可健脾和胃,補血活血,溫中益氣〔13,14〕。電針、芪膠升白膠囊合用,可共奏健脾和胃,養血益氣,祛邪扶正,減少毒副反應,提高生活質量之功效。
本研究說明,電針聯合芪膠升白膠囊輔助SOX方案可有效改善老年LAGCC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低下是腫瘤增殖及其發生免疫逃逸的重要因素,SOX方案可加重免疫抑制,降低機體免疫能力,故在化療期間,需聯合使用多種方法,以改善患者機體免疫抑制,促進其免疫功能恢復〔15〕。研究證明,電針對于增強化療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價值。電針可誘導吞噬細胞、NK細胞增殖,并提高其活性及功能;電針可促進合成、激活多種細胞因子,提高血清補體水平及效價,增強機體免疫;電針對化療患者具有特異性,可有效調整、糾正T細胞及補體失衡狀況,但對于正常人卻無顯著影響〔16,17〕。芪膠升白膠囊中,大棗含有環磷酸腺苷、三萜類化合物等物質,對于抗過敏、抗癌具有積極作用;阿膠可促進分泌多種細胞因子,誘導淋巴細胞增殖,糾正T細胞比例失衡,改善機體免疫抑制;血人參、黃芪富含人參皂苷及黃芪多糖,可增強網狀內皮吞噬功能,改善機體在抗原刺激狀態下產生抗體的能力,提高機體適應、防御功能;淫羊藿中的淫羊藿甙存在類似雄激素的作用,可提高吞噬細胞吞噬作用,促進淋巴細胞增殖,維持機體淋巴細胞數目,增強細胞耐缺氧能力;苦參中的苦參堿及氧化苦參堿可保護白細胞,可促使輻射導致的白細胞低下恢復正常,助于早幼粒白血病細胞分化為正常單核巨噬細胞;當歸中的當歸多糖、阿魏酸鈉可激活單核巨噬細胞系統,促使淋巴細胞轉化,調節并提升機體免疫功能〔18,19〕。
本研究說明,電針聯合芪膠升白膠囊輔助SOX方案可有效抑制LAGCC,降低G-17、MMP-9、TK1等腫瘤標志物血清水平。G-17為胃腸功能調節激素,其分泌水平受胃竇G細胞數目正相關,若胃體黏膜萎縮,胃酸分泌水平降低,可促進G-17反饋性生成。G-17水平與胃癌及癌前病變關系密切,高水平G-17可促進胃癌發生、發展〔20〕。MMP-9為膠原酶,可降解基質基底膜中Ⅳ型膠原,促進腫瘤細胞擴散、侵襲及遠處轉移。MMP-9可調節腫瘤細胞黏附,并與組織蛋白酶等相配合,誘導血管基底膜及周圍基質降解,促進內皮細胞遷移,并形成腫瘤新生血管,為腫瘤轉移及侵襲奠定基礎〔21〕。TK1為胸腺嘧啶核苷向單磷酸胸腺嘧啶轉化的關鍵酶,在細胞周期G1期進入S期時逐漸升高,高表達于S/G2期。因腫瘤細胞常過度增殖,處于S/G2期的細胞占比較高,故惡性腫瘤患者TK1多呈高表達〔22〕。電針聯合芪膠升白膠囊可祛邪扶正,改善機體免疫,抑制腫瘤細胞增殖,降低血清G-17、MMP-9、TK1水平。
綜上,電針聯合芪膠升白輔助SOX方案可減輕老年LAGCC患者毒副反應,增強機體免疫,抑制腫瘤增殖,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