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玥明,曲艷秀,徐竟涵
七臺河市氣象局,黑龍江七臺河 154600
寒潮是指大范圍強冷空氣在一定的環流形勢下向南暴發的現象,其中期、短中期天氣過程與西風帶長波槽有關,是一種階段性特征。此次寒潮過程出現在秋季,導致七臺河市出現明顯降溫、大風天氣以及降水,2022年10月4日凌晨最低氣溫降至0 ℃以下,出現霜凍,對于人民的生產生活、交通安全,尤其是農業方面造成較大影響。采用MICAPS中的ECMWF高分辨率數據以及實況數據分析了2022年10月2—4日的寒潮過程以及降溫前期(2022年9月27—10月1日)的環流形勢,得出其天氣學成因。
2022年9月27—10月1日為降溫前期,七臺河市以晴到多云天氣為主,風向多為西南風或偏西風,最低氣溫4.2~9.4 ℃,均出現在06:00~08:00。
10月2—3日08:00,七臺河市最低氣溫出現“倒溫度”,2日最低氣溫11.6 ℃,出現在23:00,基礎溫度較前期升高。3日09:00~4日04:00為主要降溫時段,根據《黑龍江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標準和防御指南》,24 h內,31個站點(總共32個站點)達到黃色預警標準,最低氣溫下降10 ℃以上且低于4 ℃。4日白天為大風時段,全部站點達到藍色預警標準,小時極大風速超過14 m/s且持續。3日為降水時段,52個站點(總共54個站點,含單雨量站)出現降水,1個為大雨,其余均為小雨或中雨。
降溫前期,500 hPa受弱槽弱脊交替控制;700 hPa比濕1~2 g/kg,水汽條件較差;850 hPa以偏西風和西南風為主且無風切變,動力抬升作用較弱,以晴到多云天氣為主,個別時段有陣雨。
9月27—28日,歐亞大陸倒Ω流型已建立,烏山淺脊與北大西洋暖高壓向東發展的正變高疊加形成烏山脊,并沿東北方向向極區伸展;烏山脊附近形成阻塞高壓。北太平洋暖脊收縮到鄂海地區,同時極渦加強南壓,形成東亞地區倒Ω流型,此時七臺河市受較平直的西風帶長波槽控制,850 hPa等溫線稀疏。
9月29日,500 hPa烏山脊東側,-36 ℃冷中心與532 hPa低壓中心均位于貝湖西北部,低渦槽前疏散,有正相對渦度平流,有利于槽的加深;烏山脊后有暖平流,且溫度場落后于高度場,有利于脊的發展加強(圖1)[1]。此時低槽與北支槽、南支槽形成階梯槽,七臺河市位于淺槽前,仍受西風帶長波槽控制。
圖1 2022年9月27—10月1日500 hPa溫壓場配置
9月30日08:00至10月1日20:00,烏山脊在向東發展的過程中,極渦向西伸出一條橫槽,槽前疏散;脊前偏北氣流引導極區和西伯利亞冷空氣南下,為槽后輸送冷空氣,使槽進一步發展,有利于冷空氣在橫槽北部堆積;橫槽前有階梯槽、疏散的等高線和冷平流,有助于橫槽轉豎,使冷空氣南下。
10月2日,由于烏山脊附近阻塞高壓后部低槽加深發展有正渦度平流,使阻塞高壓減弱崩潰;橫槽后有暖平流輸送,橫槽即將轉豎;槽前匯合、槽后暖平流的溫壓場配置使槽減弱,但移速較快[2]。10月3—4日橫槽在50°~60°N轉豎,橫槽轉豎后與50°N以北的槽合并成一個較強的低槽,槽繼續加深、東移南壓,-36 ℃冷中心由貝湖移至黑龍江省北部,七臺河市仍位于槽前。10個緯度距離內等高線由5條變為7條,氣壓梯度增大(圖2)。
10月3—4日08:00,500 hPa出現顯著負變溫和變壓,等溫線由-12~-16 ℃變為-20~-24 ℃,等高線由568~572 hPa變為544~548 hPa。5日08:00,低壓中心與槽東移入海。
10月2—4日,700 hPa槽脊比500 hPa略偏東,在位置上具有很好的對應關系,10月2日20:00至4日08:00,10個緯度距離內等溫線由4條增加至6條。2日20:00,700 hPa高度場中的-20 ℃冷中心位于貝湖一帶,七臺河市上空等溫線0~4 ℃,等壓線302~318 hPa;10月4日08:00,隨著500 hPa高空槽東移,七臺河市上空等溫線為-4~0 ℃,等壓線為292~296 hPa,存在負的變溫和變壓。
850 hPa 形勢圖上,2日等溫線8~12 ℃,2日08:00冷鋒南下前有暖平流;2日20:00,等溫線和等壓線稀疏(10個緯度距內僅3條),溫壓線間夾角變小,暖平流減弱,因此2日夜間基礎溫度較高。3日08:00在北部有一低槽,槽前西南氣流為降雨提供水汽條件,3日08:00起700~850 hPa濕度條件好,其中700 hPa比濕為2~3 g/kg,850 hPa相對濕度>90%,持續時間6~12 h;從850 hPa風場可得,七臺河市東南部存在明顯低空急流,七臺河市位于急流軸左側輻合區,存在氣旋式切變,動力條件好,對應主要降雨時段。由于系統移速快,3日20:00中低層濕度開始減弱,4日08:00降雨停止。3日20:00至4日08:00,七臺河市位于槽后脊前,溫壓線夾角約90°,脊前偏北氣流引導冷空氣快速南下,強冷平流使七臺河市出現大風天氣,鋒后冷空氣堆積使低溫維持。
10月2日20:00至4日08:00,850 hPa等溫線由4~8 ℃變為-12~-8 ℃,降低12~20 ℃,850 hPa存在鋒區。低槽過境期間500~850 hPa均出現了負變溫,其中850 hPa最顯著,700 hPa負變壓最顯著,則中高層低值系統較深厚,地面冷平流明顯,因此降溫幅度大(圖3)[3]。
圖3 2022年10月2—4日850 hPa溫壓場配置
10月2—4日500 hPa高空槽前對應地面冷鋒,垂直結構為后傾槽,則該鋒面系統坡度較小,產生的降水較穩定(圖4)。
圖4 2022年10月2—4日地面低壓中心和冷鋒位置
10月2日20:00,地面鋒區位于黑龍江省西部地區,3日08:00移動到東南部并已過境,七臺河市位于冷鋒后部低壓外圍,由于地面冷鋒快速南下前有明顯鋒前增溫,前期基礎溫度較高[4]。受西伯利亞高壓中心持續東移影響,3—4日08:00,七臺河市站點氣壓由1 012.5~1 015 hPa升至1 020~1 022.5 hPa,冷鋒后部氣壓較降溫前期明顯升高,3日白天轉為西北大風,平均風力4~5級,陣風7級左右。4日08:00,冷鋒主體東移入海,七臺河市位于高低壓過渡帶,冷空氣快速南下,地面冷鋒上空風速變大,上方動量下傳到地面,導致大風天氣出現[5]。鋒后冷空氣持續補充,10月4—5日海平面氣壓持續升高,西北大風持續,6日高壓強度逐漸減弱,地面氣壓回落,大風天氣結束。
此次寒潮過程具有典型的環流背景,東亞倒Ω型建立的過程中,烏山脊東側形成橫槽完成強冷空氣在橫槽北部的堆積;橫槽轉豎東移、阻塞高壓減弱崩潰引導極區冷空氣與西伯利亞冷空氣南下;低槽東移的過程中與階梯槽合并,使槽發展加強、東移南壓,產生此次寒潮過程。
冷鋒南下前存在鋒前增溫有暖平流,使前期基礎溫度較高,500~850 hPa有負變溫,700~850 hPa有負變壓,則中高層低值系統較深厚,地面強冷平流,其中850 hPa存在鋒區,降溫幅度與地面對應較好,在預報較深厚系統造成的降溫時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地面冷鋒過境后,后部西伯利亞高壓東移,七臺河市位于高低壓過渡帶,上空動量下傳產生大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