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魯成菲 上海市楊浦區市東醫院
俗話說:高血糖要錢,低血糖要命。低血糖對于糖尿病病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它的發生往往猝不及防,不僅會引起短期的急性癥狀,如跌倒、受傷、骨折等,還會引發長期不良影響,如認知功能下降、生活質量下降、加速癡呆的發生等,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要高度重視。低血糖的搶救的原則是“分秒必爭”。那么,居家自我健康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一旦發生了低血糖,該如何應對呢?又該如何預防低血糖發生呢?
低血糖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血糖波動過低所導致的綜合征。當糖尿病患者血糖小于等于3.9 毫摩爾/升,或者非糖尿病患者血糖小于2.8 毫摩爾/升,即可診斷為低血糖。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療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也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的主要障礙,可以誘發心腦血管事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對于低血糖,不可掉以輕心,也不可漠不關心,更不能以為簡單吃點食物,緩解不適即可萬事大吉。
發生低血糖時,身體會第一時間向你發出信號,提醒你小心應對。低血糖的典型癥狀有:
癥狀較輕:心慌、焦慮、發抖、出冷汗、饑餓、頭痛、情緒不穩定。
癥狀較重:抽搐、嗜睡、意識喪失、昏迷乃至死亡。
易被忽略的不典型癥狀:舌根發麻、說話不清、答非所問、煩躁、不愛搭理人、無故難受、頭暈頭痛,甚至無故打架。

當有上述情況發生時,也許低血糖正在慢慢靠近你。
雖然低血糖猶如洪水猛獸,危害很多,但是它并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低血糖的發生與用藥、進食、運動等有很大的關系,以下幾種情況很容易導致低血糖的發生,生活中你可千萬要注意了:
●胰島素使用不當:胰島素劑量過大,或病情好轉后未及時減少胰島素劑量;注射混合胰島素時,長短效胰島素劑量比例不當、長效胰島素比例過大等,都容易誘發低血糖。老年患者、腎功能不全者,伴有嚴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發癥者,使用長效胰島素時,容易發生低血糖。
●注射胰島素的部位不利于胰島素吸收,使吸收的胰島素時多時少,易引起低血糖。
●注射胰島素后沒有及時進餐,或者因為食欲不好進食過少,也會引起低血糖。
●運動量增大或臨時體力活動過大,沒有事前減少胰島素的劑量或是增加食量。
●空腹飲酒。
了解低血糖的誘因后,我們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這些因素,以預防低血糖的發生。
當你接收到身體的信號,意識到低血糖的威脅時,首先應監測血糖,明確是否為低血糖。如果沒有條件監測血糖的話,請你也先按照以下低血糖處理流程進行操作。
●若血糖低于3.9 毫摩爾/升則可判斷為低血糖。此時可以飲半杯(約125~150 毫升)果汁或含糖飲料,或15 克葡萄糖制劑,如三四顆方糖,也可以是一大湯勺蜂蜜或是一杯脫脂牛奶。
●15 分鐘后再次監測血糖。如果血糖值小于3.9 毫摩爾/ 升,繼續按照上述步驟進食;如果血糖值大于等于3.9 毫摩爾/升,但是距離下一次進餐時間在1 小時以上,也應適當補充含有淀粉或是蛋白質食物,例如半杯牛奶或三四塊餅干,防止低血糖的發生,如果低血糖發生在進餐時則正常進食即可。如果血糖不升反而降低到3.0毫摩爾/升以下,請立即補充葡萄糖水并嚴密監測血糖的變化,直到血糖恢復正常。
●發生嚴重低血糖屬于真正的緊急情況,患者會感到昏昏欲睡或意識混亂,即使身邊有果汁也無法吞咽,此時可以嘗試把蜂蜜或是葡萄糖凝膠涂于口腔內,使其吸收;并請身邊的人立即撥打120 急救電話;等意識完全清醒后,可以先小口小口地喝一些果汁,最好能吃點東西;危機過后,及時告知主治醫生近期有一次嚴重低血糖的發生。

●低血糖糾正后,最好能夠記錄一下低血糖發生的日期、時間、低血糖的反應、血糖值供醫生參考。特別需要強調是:出現原因不明、頻發的低血糖時,需要在專業醫生的幫助下及時查明原因,調整治療方案。
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因此,掌握低血糖的相關知識、重視低血糖的相關認識、學習低血糖的處理辦法、接受低血糖的正規教育,是預防低血糖發生的一劑良藥。
定期隨訪,根據病情的變化及時調整降糖方案,與主治醫生一起制訂個體化的血糖控制目標,避免降糖藥物使用不當。保持規律的生活,不熬夜、不酗酒。按時監測血糖,動態了解血糖的波動情況,也是減少低血糖風險的重要手段。遵從糖尿病的治療計劃:胰島素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謹慎調整劑量。注射過胰島素后,應定時定量進餐,碰到運動量增加時也需要額外補充碳水化合物,小心應對計劃外的變化。
另外,友情提醒糖尿病朋友們,外出或運動時請隨身攜帶糖尿病救助卡和糖果,或是含糖的食物、餅干等,以備不時之需。木糖醇是甜味劑食品,并不含糖,對于預防低血糖無益。糖尿病救助卡要放在容易看到或是找到的地方。
低血糖普遍存在于糖尿病治療的整個過程中,發生會對很多組織和器官造成嚴重的危害。低血糖的癥狀除了心慌、出汗等典型表現外,還有許多容易被忽略的不典型癥狀,更需要大家提高警惕。低血糖的治療重在預防,提高自我防范意識,規范自我血糖監測行為,選擇個體化的降糖方案,才能有效避免低血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