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海英
幼兒教育是美好的、快樂的事業,需要以兒童為本,需要結合現實生活,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兒童是學前教育的主體,只有以兒童的視角看待問題,才能了解科學保教活動中兒童的需求。
一、兒童的需求
作為獨立的個體,應給予兒童平等的尊重;作為“自然的兒童”,有享有快樂的需要;作為“完整的個體”,有追求發展、個別關照的需要。兒童有著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狀態、生命特征和生活方式。童年本應是無憂無慮的,因此,我們的教育就先要還兒童“快樂”。所謂兒童的全面和諧均衡發展,包括身體、智力、情感、社會、審美等各方面整體的發展。我們應該盡可能為這些發展創設相應的條件與環境,讓兒童在社會條件能滿足的前提下獲得應有的發展。
二、我們的行動
兒童是成長的主體,成人是無法替代他們生長的。作為一所處于城鄉結合處、即將搬入新園的幼兒園,我們面臨的狀況不容樂觀:一窮二白的環境布置——原來的老園因為條件局限,從未開展過區域活動;教育觀念相對落后的家長——我們園95%的家長來自農村,并且全園還有60%的孩子是留守兒童,爺爺奶奶輩的家長占絕大多數。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為孩子們創設舒適優美的活動環境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如何通過幼兒園潛移默化的引領來改變家長的育兒觀念,讓家長配合幼兒園做好保教工作是我們的方向。針對我們園的具體情況,我提出了“生運游學齊推進”的理念,建設完整的科學保教體系。我們將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分為四大塊,生活活動占50%,運動活動占20%,游戲活動占15%,學習活動占15%。一日活動是“科學保教”體系的陣地,我們具體是這樣實施的。
(一)生活活動核心——重規范。生活活動主要指幼兒生活自理、交往禮儀、自我保護、環境衛生、生活規則等方面的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環境中自主、自覺地發展各種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交往行為,在共同的生活中能夠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長。我們將幼兒的一日生活分為八個環節(包括入園、進餐、喝水、戶外、午睡、盥洗、如廁、離園),其中除了入園、進餐、午睡、離園這四個環節有相對固定的時間以外,其它環節的活動都可以根據幼兒實際需要靈活進行。我們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對幼兒在一日生活的八個環節中所需要培養的常規做出了系統要求,提煉出每個環節中蘊含的生活活動教育價值和目標,使抽象的目標可以落實到每個具體生活環節的實施過程之中,全面指導,保育管理規范好,這樣無論對于新手教師,還是經驗豐富的保教人員,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我們要求教師不必強求每個幼兒都必須達到目標,而應該關注幼兒達到目標的過程。我們具體在每一個環節都從“生活習慣”“生活能力”“安全自護”“適應集體”四個維度來評價幼兒。拿“午睡”這個環節來說,對于大班年齡段,我們的維度目標具體如下。“生活習慣”:1.養成每天按時睡覺和起床的習慣;2.保持正確的睡眠姿勢,安靜入睡;3.在提醒下能做到不打擾別人午睡。“生活能力”:1.能獨立穿脫衣褲,保持儀表的整潔;2.能整理自己的床鋪,會自己系好鞋帶。“安全自護”:1.午睡時不將玩具帶入寢室;2.能主動告知身體不適,避免危險的發生。“適應集體”:1.在提醒下能調整入睡前情緒,不影響他人;2.在穩定的情緒下入睡,保證睡眠質量;3.情緒比較強烈時,能在教師的安撫下逐漸平靜入睡。有了這些維度目標,看似最簡單的一個“午睡”環節,老師們也是用心組織,真正把“一日生活皆課程”落到了實處,把不同年齡段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一一細化,對其可以達到的發展水平給予合理期望,讓每位幼兒全面生活自理,為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
(二)運動課程核心——重全面。科學保教體系中運動課程的實施我們主要采用五種形式:早操活動、體育課、體育游戲、區域體育活動和幼兒運動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規定了“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一般不少于兩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一小時,季節交替時要堅持”,體育活動對保證幼兒健康生長發育、促進身體機能發展、鍛煉意志品質和性格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園根據本園的實際條件,組織了全園參與的體能大循環活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動作發展水平以及幼兒運動興趣設置不同的賽道,孩子們在不同的音樂聲中完成走、跑、跳躍、攀登、投擲、鉆、爬、搬運、懸垂等動作,從而訓練他們的平衡能力、協調能力、靈敏性、力量、耐力等。我們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了每周1~2次的專業體能課,還依靠園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經常帶孩子們去爬爬紫云山,去看看后面的蔬菜基地、火龍果草莓種植基地,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提高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