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它與過去的聽話、說話教學有著明顯的區別。它是憑借聽、說進行交流、溝通,傳遞信息、聯絡感情、處理問題。它注重培養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應對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新頒發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把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項基本要求。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只要教師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多種情境,開拓訓練渠道,把握各種機會,讓學生在眾多的言語實踐中學習口語交際的基本知識,掌握口語交際的基本技能,那么,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一定會不斷提高。
一、用心營造良好的交際氛圍——點燃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
口語交際教學的成功,不僅需要研究教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還應當重視交際的氛圍。教師要創設寬松愉快的交際氛圍,使學生心情愉悅,樂于思維,敢于表達,這樣學生的交際情感才能易于被激發,交際的欲望才能被點燃。在這樣的環境中,能說會道的學生會變得侃侃而談,沉默寡言的學生也能拋開顧慮,產生傾述的需要。
二、精心創設挑戰性的交際情境——激起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
《義務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口語交際課中的情境有兩種,一種是課堂情境,一種是類似于現實生活的情境,即把課堂設在生活中,或者把生活引進課堂里,后者就是我們所說的生活情境。面對高年級學生,具有挑戰性的生活化的交際情境,更能激起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促進他們語言能力的發展,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結合學生生活,積極創造實踐機會——拓展學生口語交際的空間
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口語交流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以貼近生活的話題或情境來展開口語交際活動,重視日常生活交際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傳授口語交際知識。教師要多多創造各種實踐的機會,為學生開拓口語交際的渠道,讓學生真正在生活中體驗,在生活中錘煉,從而達到自如運用語言的水平。
今年我教的是畢業班,最后一單元的口語交際主題是“畢業贈言”,在這次口語交際的教學實踐中,我利用課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對老師、對同學的不舍之情,使學生有感而發,有話可說。在整個交流過程中,我注意語言文字的訓練,注意鼓勵每個學生都參與交流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積累語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選擇靈活多樣的交際形式——鍛煉學生口語交際的技能
口語表達能力,除了在語文教學的各環節中有意識地進行訓練外,還應結合日常生活開展各種活動,選擇靈活多樣的交際形式,為口語交際的教學提供源泉。
為了讓學生關注我們生活中的事,我采用“說新聞”的形式,開展“一句話新聞”的傳真活動,讓學生輪流在語文課前幾分鐘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認為有意義的、有趣的新聞實事,這樣做既鍛煉了學生口語交際的技能,又培養了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良好習慣。
引導學生多看課外書,幫助他們積累知識,拓展視野,活躍思維,豐富語言,這對提高學生口語表達和與人交往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本學期我們學校開展了“革命精神代代相傳”“保護我們的家園”等讀書活動,為此,我在教學中有計劃地開設閱讀與觀察交流會、故事會、朗讀比賽等活動,讓學生把看書所得講述出來。各種形式的交際活動,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學生在聽話、說話的過程中,口語交際的技能很好地得到了鍛煉。對于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常會碰到一些有爭論的話題,可以是課文中的某一種難點,可以是生活中的某一熱點,也可以是學生感到似是而非的某一問題,只要能激起學生說的興趣,我都會以辯論的形式,開展口語交際活動。
總之,口語交際是現代社會對人才要求的一項基本能力,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應該注重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夠掌握與人交往的方法和策略,具備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的口語交際能力。在語文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教師必須按照小學生的特點,轉變觀念,改進策略,點燃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激起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教會學生口語交際的方法,讓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真正活起來、動起來,讓口語交際真正融進學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