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周文
(華東冶金地質勘查局物探隊,安徽 蕪湖 241000)
建筑工程項目在施工、使用過程中都對工程的安全性、穩定性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必須針對建筑工程安全性、穩定性存在密切聯系的工作保持較高的關注度,水工環地質勘察作為影響建筑工程的關鍵性工作,在這一現實情況的影響下,更要做好對自身工作落實效果的有效保障。在實際工作落實過程中,應合理運用多種水工環地質勘察技術,做好對地質工程相關工作質量的進一步優化,充分發揮出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價值。
水工環地質勘察是一項涉及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社會規劃、環境資源保護和發展的綜合性、復雜性的工作,其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但都對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推進和生態文明建設有一定的促進作用[1]。
在我國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雖然當前已經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基本能夠在各個行業中做到環境保護、資源保護與行業發展的兼顧,但由于以往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導致我國的自然資源、環境仍處于一個需要進一步調整的狀態。為保護我國的自然環境,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和行業發展過程中不會對自然環境造成過大的影響,或者受到自然環境因素帶來的損害,因此必須重視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落實情況,推動水工環一體化在地質勘察工作中的落實,在我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始終做好對自然和人為因素相關影響的有效控制,進而實現對環境保護事業的有效助力。
水工環包含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三個因素,是建筑工程項目動工之前的必要環節,對工程建設、礦山開采都有著極為顯著的影響,為做好對整個工程施工情況的合理化管理,減少工程建設、礦山開采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應當做好對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落實情況的有效保障[2]。
在水文地質方面,主要針對施工位置目前地質條件下的地下水及相關狀況進行分析,做好對水文條件的有效明確。在工程地質方面,需要針對該項目的施工所在范圍內的土層、地下巖構造展開調查,分析工程地質與建筑工程項目所在文職的地形特點,實現對工程地質條件的全面分析。在環境地質方面,應當針對施工位置所在區域的地質災害發生率、總體的地質情況進行調查,做好對周邊環境情況的把握,分析在實際工程建設、礦山開采過程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以及如何進行調整和恢復。
在落實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時,需要做好對勘察要求和勘察內容的有效明確,確保在工作中有較為明確的工作落實方向,從而做好對工作成果的全面優化。
在勘察要求中,水工環地質勘察人員需要按照當前工程項目的具體類型和建設標準,做好對勘察方式的選擇,保證勘察方式能夠準確反映出該施工位置的各項要素,重點針對現場生態環境情況、水層分布狀況進行勘察,進而實現對施工位置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工程地質條件的準確把握,將勘察工作結果進行詳細記錄,并做好對記錄資料的保管。在勘察內容上,則需要做好對水工環地質填圖、物探、水工環地質鉆探、地下水動態觀測等方面工作內容的重點關注。針對水工環地質勘察檢查、審核相關部門的要求,做好對地下水與巖土結構測量工作的落實,做好對施工位置測繪數據的明確和及時上報,在報告中針對水的形成、地下水分布、工程滲水情況等內容展開詳細分析,保證報告的應用、參考價值[3]。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工程及工程相關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因此需要始終保證水工環地質勘察技術的先進性,才能更好地保障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質量,進而實現對工程施工、使用安全的有效保障。但是技術的學習、應用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部分企業不愿意投入該部分成本,導致在實際工作落實過程中所使用的水工環地質勘察技術仍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往往無法保障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實際落實質量,進而對工程建設、礦山開采的順利開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4]。面對技術因素對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和工程建設、礦山開采的影響,應當重新做好對技術重要性的思考,針對當前水工環地質勘察方面先進技術進行學習和合理運用,助力實現工作質量的提升。
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落實情況與相關技術人員之間聯系較為密切,為做好對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質量的有效保障,應當針對人為因素對工作的影響進行考慮。在實際工作落實過程中,許多技術人員都存在對水文地質勘察工作重視程度不足的情況,究其原因,出現這一狀況的根源在于相關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在實際勘察工作中呈現出隨意性較強的特點。在另一方面,部分技術、勘察人員在完成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時,始終按照自身最初掌握的地質勘察技巧、理念來進行工作,并未意識到我國水工環地質勘察領域發生的新變化,加上對統一培訓、自主學習的不重視,未能及時做好對自身技術水平的提升,仍沿用相對滯后、傳統的地質勘察技術,導致在勘察工作中容易出現勘察問題頻繁的情況,不利于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順利推進。面對人為因素對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后續人員管理中應重視對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考核和培養,并通過招聘的方式做好對人才的有效補充。
在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中,政策同樣是必須考慮的影響因素,其對工作落實情況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工作的規范性、合理性,以及對風險因素的控制上。在沒有明確政策指導的情況下,企業、單位在開展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過程中,更多地將眼光放在經濟利益上,導致其他方面的因素容易在工作中被忽視掉,比如工作的風險性。面對這一情況,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往往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并且加上企業、單位對經濟利益的過分重視,甚至會在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中出現故意縮減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成本投入,將勘察工作流程進行簡化的情況,不利于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質量的提升,甚至可能給后續建設工作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
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本身具有專業性強、復雜性高的特點,為實現對工作落實效果的有效保障,必須在明確上述影響因素的具體影響位置后,及時做好工作調整,并考慮當前在水工環地質勘察方面較為先進的技術,按照工程項目的施工、使用需求選擇合適的技術,從而實現對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質量和對整個工程項目質量的全面優化、提升。
瞬變電磁技術(TEM),該技術在水工環地質勘察中的應用價值在于克服復雜的地形,并且在技術應用方式、條件等方面具有較強的便利性,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受到了較為廣泛的認可和使用,多應用于對特定參數的判定和捕捉。相對而言,TEM 技術的原理相對簡單,水工環地質勘察想要在短時間內做好對TEM 技術的掌握,在難度方面也不會太高。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為了更好地發揮出其在測量準確性、資料真實性方面的重要價值,在TEM 技術的實際應用過程中,應當針對施工現場的各項影響因素,做好對現場變化規律的準確把握,并針對不同影響因素的變化所帶來的具體影響進行明確,有計劃地做好對工作的安排和調整,進而實現對TEM 技術應用價值的有效維護[5]。
全球定位系統技術(GPS)具有探測精度高、覆蓋范圍廣、使用方便、信息獲取快速等一系列優點。GPS技術在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實際應用過程中,其主要價值在于對環境地質的明確上,能夠借助技術特點,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做好對環境地質污染的具體位置的明確,從而做好對水工環地質勘察成果的有效保障,讓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價值得到充分發揮。GPS 技術的主要應用價值在于做好對水工環地質勘察所在施工位置具體數據信息的實時采集,實現對施工位置情況的準確了解,從而將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成果反映到工程建設、礦山開采中。
探測雷達技術(GPR)在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中的應用價值主要在于對工作所屬工程項目的施工位置情況進行全面反映,主要包括該施工位置的地質特征、土壤特征和地下構造特征等方面的情況,能夠為工程建設、礦山開采提供較為詳細的地質相關數據信息、資料。對GPR 技術在水工環地質勘察中能夠對施工位置的地下影響進行明確,借此實現對地下情況變化的準確把握,確保能夠為工程建設、礦山開采提供相對準確的數據,保證工程建設、礦山開采方案能夠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從實際出發,做好對工程建設、礦山開采位置問題的調整。
實時動態差分定位技術(RTK)是GRS 衛星接收系統中的數據處理與發送的一種新技術,具有較強的先進性,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對水工環地質勘察人員的技術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
具體而言,其應用原理為在不同的環境下利用多個衛星對4 個以上的衛星進行實時的觀測和對幾何信息進行處理,同時應用模糊綜合分析與求解方法。經過驗證、分析和結果對比發現,RTK 技術對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整體處理效率有著較強的促進作用,并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好對工作質量的保障[6]。對RTK技術的應用需要移動觀測站的配合,在使用RTK 技術的過程中,重點做好對測量準確性的調整,考慮RTK技術應用中GPS 技術相關條件變化帶來的應用,加強技術控制能力,保證定位誤差能夠控制在相對合理的范圍內,從而為移動觀測站的數據處理、觀測工作提供相對準確的數據支持。
遙感技術(RS)作為當前我國相對成熟的現代綜合技術,其應用范圍較為廣泛,而在水文地質勘察工作中想要保證其應用的充分發揮必須做好對各類設備設施的完善和補充,提供較為全面的設備支持,目前在RS 技術的應用中主要需要的設備支持包括傳感器、衛星、中繼衛星、地面站、專用數據處理系統等。在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中對RS 技術的應用大致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使用航拍做好對施工位置地面各項地理信息的收集,選擇對應成像模式做好對數據精準度的明確。
第二,針對收集到的各項地理信息進行重新梳理、轉化,形成具體的地圖影響,做好對施工位置地形地貌、植被分布、人類活動范圍等一系列信息的準確展示。
第三,深度分析地圖影響,主要針對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環境地質進行分析,明確人類活動對植物、環境帶來的影響,從而實現對地區環境的準確把握。
綜上所述,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專業性、復雜性較強,要做好對工作成果的有效保障,必須針對以往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出現的問題和工作過程中呈現出的疏漏進行明確,通過這種方式持續優化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為工程建設、礦山開采提供更加優質、精準的數據支持。借助新型技術做好對水工環地質勘察體系的完善,從而更好地發揮出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價值,助力實現工作建設施工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