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婭
(四川佳士特環境檢測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1730)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資源,實時、準確地掌握水質參數狀況尤為重要。將物聯網智慧監測技術應用于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中,可以全面監控水質指標,及時掌握水質信息,實現連續監控,提高水資源循環利用率,解決水污染問題。
物聯網的結構大致分為三層:
第一,感知層。本層為感知終端,其組合包括傳感器技術、RFID 射頻標識技術、視頻采集設備,感知層能夠實現短距離的通信,將采集的環境參數轉變為電信號,按照電信號編碼生成傳輸數據報。
第二,傳輸層。本層次能夠對所采集的對象信息實施快速傳遞與高效處理,傳輸層集合了通信網絡技術功能,其通信方式主要有三種,分別是5G 網絡通信、ZigBee 網絡通信和藍牙通信[1]。
第三,應用層。本層次能夠做好數據鏈路與數據處理作業,提供各種服務,包括監測服務、交通服務、醫療服務、遠程教育服務等。
當前,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模式不斷優化升級,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構成水生態環境物聯網智慧監測系統。水生態環境物聯網智慧監測技術系統網絡覆蓋范圍很大,擁有完善的網絡拓撲結構,能夠適應多種氣候變化,監測精度較高,主要可分為以下四種:
第一,ZigBee 網絡。這種監測網絡系統主要用于監測面積相對較大的湖泊、池塘,其傳輸距離在100米范圍內,屬于近距離監測和信息傳輸,網絡復雜度低,耗用成本較少,數據傳輸速率也相對較低,工作時長在半年到兩年。
第二,5G 網絡。5G 網絡覆蓋范圍廣泛,傳輸速度快,距離遠,能及時收集和發送信息,準確獲取水生態環境監測結果,工作時長為數小時。
第三,藍牙網絡。這種監測網絡系統的體積、功耗與成本都比較小,傳輸速度快,通常難以實現大范圍和遠距離傳輸。因而,只能監測小面積水域。
第四,Wi-Fi 網絡。這種監測網絡系統能夠實現長距離傳輸,傳輸速度也很快,主要應用于Web、圖像和Email 管理,工作時長在數小時內。
相比之下,ZigBee網絡應用頻率更高,范圍更廣泛,可以監測大面積水域,工作時長比另外三種網絡系統更具優勢,成本與能耗低。同時,ZigBee 技術網絡系統嚴格遵循IEEE802.15.4 標準,構建了完善的物理層,集中整合了網絡安全、邏輯網絡與物聯網應用層技術,安全可靠性良好,能夠適應不同的氣候環境,應對能力很強。
ZigBee 網絡系統有顯著的優勢,能夠滿足大面積水域監測工作需求。在水生態環境物聯網智慧監測技術發展和應用過程中,首先,要充分發揮ZigBee 技術優勢,進一步改善水環境監測技術體系,運用ZigBee技術來實現無線監測,優化網絡結構,促進遠程監測控制系統升級,確保在線監測的連續性。其次,國家環保部門為了進一步優化ZigBee 技術網絡系統,構建了ZigBee 協議棧。在組合架構中,ZigBee 協議棧是由應用層/行規、應用架構、網絡/安全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共同組成。各層結構發揮各自功能的同時會密切配合,全面做好水環境監測工作。其中,應用層/行規對所有傳感器的應用規則予以規范,重點做好水環境監測代碼開發工作。應用架構層會在ZigBee網絡上對應用層的各項應用予以映射[2]。網絡/安全層可以提升各節點的通信服務效率,建立完善的網絡拓撲結構。數據鏈路層會處理好鏈路上的數據流,仔細檢查數據結構,處理錯誤問題。物理層用于選擇適宜的頻段,探測信號,做好數據調制與解調工作。
發揮水生態環境物聯網智慧監測技術系統功能,要做好系統整體設計工作。從設計流程來看,首先要立足于整體設計目標,精準選擇系統監測項目。水生態環境監測項目要結合水體要求進行合理選擇,要注意根據河流、湖泊、飲用水源地等不同水體的要求,一并納入必測項目,科學選擇其他項目。河流的必測項目包括溶解氧含量、水溫、pH 值、高錳酸鹽指數、BOD5、總氮含量、化學需氧量、氨氮含量、總磷含量、銅元素含量、鋅元素含量、氟化物含量、硒元素含量、砷元素含量、汞元素含量、鎘元素含量、鉻元素含量(六價)、鉛含量、氰化物含量、揮發酚、石油類含量、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化物含量等。選擇項目通常有兩個:甲基汞和總有機碳。
湖泊(包括水庫)必測項目與河流基本一致,并在其基礎上增加了糞大腸菌群。湖泊的選測項目有四個:甲基汞、總有機碳、硝酸鹽、亞硝酸鹽。在準確監測湖泊的溶解氧、鹽分含量、pH 值、亞硝基氮、氨氮和總氮等水質參數后,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實施調整與控制。如果是淡水湖,就要將水體的pH 值控制在7.5到8.5 之間。如果湖泊水體的pH 值小于7,就要通過加入生石灰來增加pH 值。假如湖泊中的pH 值大于9,就需要通過加注足量的淡水予以調節。對于溶解氧,需要將其調整到5mg/L 以上,如果缺氧,就要注入氧,以免湖泊中的水生物死亡,并定期對湖泊水體進行潔凈處理。為了降低淡水湖里的有機物,則需要根據水質監測數據來投入足量的沸石粉,這樣可以對水質進行優化和改善,使水中的有機物得以降解,并吸附氨氮。對于湖泊中的亞硝酸鹽,要確保其低于0.1mg/L,二氧化碳不能高于20mg/L 到25mg/L 的范圍,要將硫化氫控制在0.2mg/L 以下。對于湖泊中的浮游植物量,需要控制在20mg/L 到100mg/L 的范圍內。
飲用水源地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比普通的河流、湖泊嚴格,必測項目包括溶解氧含量、水溫、pH 值、水中懸浮物、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BOD5、氨氮含量、總磷含量、總氮含量、銅元素含量、鋅元素含量、氟化物含量、鐵元素含量、錳元素含量、硒元素含量、砷元素含量、汞元素含量、鎘元素含量、鉻元素含量(六價)、鉛含量、氰化物含量、揮發酚、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化物含量、硫酸鹽含量、氯化物含量、硝酸鹽含量和糞大腸菌群等。選測項目有三個:有機磷農藥、硫酸鹽、碳酸根。
在整個必測項目中,工作人員應著重監測五大參數,分別是溶解氧、水溫、pH 值、電導率和水的濁度。選定監測項目后,對參數性能指標予以確定。通常,溶解氧(mg/L)的測量范圍在0-20,儀器分辨率的要求是0.1,測量誤差控制在0.3 以內;水溫(℃)的測量范圍在0-100,儀器分辨率的要求是0.1,測量誤差控制在5%以內;pH 值(無量綱)的測量范圍在2-22,儀器分辨率的要求是0.01,測量誤差控制在0.1 以內;電導率(mS/m)的測量范圍在0-500,儀器分辨率的要求是1,測量誤差控制在1%以內;水的濁度(NTU)的測量范圍在0-100,儀器分辨率的要求是0.1,測量誤差控制在5%以內[3]。
在人工采樣和測量工作中,必須緊密結合不同水體功能、水體環境與水文要素,遵循最低采樣頻率,獲取最具代表性的水樣,確保樣品能夠反饋水環境的情況。對于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工作,需要按照每月一次的規則實施采樣測量。其他水域可以采用每年六次的采樣工作。
在設計水生態環境物聯網智慧監測技術系統框架的過程中,需要按照數據流的模式,依次設計采水單元、配水單元、分析單元和控制單元。其中,采水單元組合模塊包括水泵、管路與供電設施及安裝結構,該單元系統能夠采集水樣,在設計過程中,要注意增強系統設備的環境適應能力;配水單元系統的組合裝備有三種,分別是水樣預處理設施、自動化清洗裝備和輔助設施,該系統會對水樣進行處理,然后將水樣配送到測量點;分析單元系統包括自動化分析儀器設備和測量儀器,該單元系統能夠做好水質參數測試分析工作;控制單元由通信設備、數據處理與存儲模塊、系統控制柜、基站控制與監控設備組成。
傳感器節點處于水環境監測的第一現場,要在所監測的湖面上安裝傳感器網絡收發設施,并做好必要的防水工作。在系統配置過程中,需要將電化學傳感器安置在湖面以下的探頭頂端,運用傳感器節點做好所有數據采集作業,采集數據是否精準、完整,則需由傳感器探頭轉換方式的正確與否、設備監測精度,調理電路的正確性與放大倍數、ADC 轉換精度以及分辨率共同決定。優化水生態環境物聯網智慧監測技術系統,改善系統硬件電路,理應依次做好溶解氧傳感器節點、水溫傳感器節點、pH 值傳感器節點、電導率傳感器節點和濁度傳感器調理節點設計工作[4]。從水生態環境監測標準角度來講,在溶解氧監測工作中,會使用新型三電極體系傳感器,陰極與陽極是兩根呈雙繞的細鉑絲,在應用過程中,會將其封閉于隔膜的電解液溶液內,借助銀絲帶充當參比電極。這樣測量精度很高,也不會污染水源。在溶解氧傳感器節點設計工作中,要嚴格遵循溶解氧調理電路設計原理,采集微弱的電流信號,輸出微機進行處理,使電流轉化為電壓信號,運用放大電路來獲取參數。
水溫傳感器節點即溫度傳感器節點,在具體設計中,需要配置溫度傳感器DS18B20。工作人員將其設置為一線型總線式結構,對數據信、地址線與控制線集成設計。從應用效果來看,溫度傳感器DS18B20 能夠準確測量溫度,設備外形輕巧,測量精度非常高。對于水溫傳感器節點的工作電源,適宜借助微機引腳實施供電,有助于節省更多資源,轉換時間在100 毫秒到700 毫秒之間,抗干擾能力良好,安全可靠性高。
pH 值傳感器節點用于測量水中的pH 值,選用電極型pH 值傳感器就能夠滿足地面水和湖泊水的測量工作需求,運用電位計法準確測量電池電動勢,然后,計算出水中的pH 值。在水環境監測工作中,水質越良好,電導率越弱。在電導率傳感器節點設計工作中,需要根據實際需求,選用適宜的傳感器。當前電導率傳感器可分為三種:電極型傳感器、電磁型傳感器、超聲波型傳感器,要根據物理測量原理來配置相應的傳感器。
水中普遍含有各種懸浮物,當光在水中散射、投射或者吸收變化時,水會變得渾濁,其渾濁的程度被稱為濁度。濁度是水環境的重要監測參數,直接影響飲用水的質量、水中生物的生存狀況與工業用水質量。準確測量濁度,必須設計好濁度傳感器調理節點。在濁度傳感器調理節點設計工作中,需結合傳感器的特性不斷優化水生態環境在線監測系統,正確運用傳感器監測水的濁度信號。濁度傳感器分為散射式傳感器和投射式傳感器,兩種傳感器各有優點,前者應用范圍更廣泛。
提升水生態環境物聯網智慧監測系統應用效果,必須重視促進系統軟件升級,充分借助物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優化系統軟件功能,做好軟件開發工作。當前基于物聯網水環境在線監測系統軟件設計是以CC2530生產廠商TI公司所提供的Zstack-CC2530-2.3.0-1.4.0為基礎依托,其物理層與網絡層將ZigBee 的標準802.15.4 作為設計參考。同時,會運用嵌入式軟件開發模式來完成路由節點與匯聚節點的CC2530 的51 內核軟件設計工作,嚴格遵守硬件接口電路設計原理,全面做好上位機軟件設計工作[5]。
綜上所述,全面優化水生態環境物聯網智慧監測技術發展和應用方案,應充分借助ZigBee 技術來實現無線監測,精準選擇系統監測項目,合理確定參數性能指標,不斷改善水生態環境物聯網智慧監測系統硬件電路,持續促進系統軟件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