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專家:徐玉根(嘉興教育學院)
【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文字,任選一個任務,完成寫作。(50分)
任務一:閱讀下面文字,寫一篇名著讀后感。
高爾基說:“我讀的書愈多,就愈親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義,愈覺得生活的重要。”是啊,經典作品都融入了作家對現實生活的發現和思考,可以作為我們生活中的教科書。
請以“名著,我生活中的教科書”為題,選擇教材中的名著,寫一篇讀后感。
具體要求與提示:(1)自選角度,可以結合一部或多部名著的內容,表達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寫出真情實感;(2)不得抄襲,不得套作,不得泄露個人信息;(3)不少于600字。
任務二:根據相關要求,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走出校園,感知更廣闊的世界,才會擁有更開闊的視野,才會更加清晰地認知自我,也才會發掘自己身上的無盡潛力與可能……
為鼓勵更多同學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校文學社開展征文活動。
請你以“在更廣闊的世界中▲(認識、改造、發展、超越、成就……)自己”為題,寫一篇文章投稿,分享自己社會實踐的感悟與收獲。
具體要求與提示:(1)將題目補充完整;(2)可以敘事、抒情、議論等,寫出個人思考,體現真情實感;(3)不要大段寫活動流程,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專家評析】
2023年嘉興中考作文試題,有以下三個特點:
1.注重以文化人,引領精神成長
“任務一”為全命題作文,要求寫一篇名著讀后感。引導考生思考作品人物與自我成長的關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感受和思考寫作。
“任務二”為半命題作文,要求寫一篇社會實踐的感悟與收獲類文章。命題要求考生在多角度觀察生活的同時,還原生活的真實情境,寫出參與社會實踐的感受,學會記錄生活的美好。考生既要關注自己的成長經歷、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和體驗,又要對社會熱點有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以促進考生形成社會參與素養,引導考生思考個體的社會責任。
2.注重情境創設,考查深度思辨
“任務一”名著讀后感寫作,既考查整本書閱讀的真實情況和閱讀質量,又意在引導考生關注自我成長,表達獨特感受和美好體驗。寫作要求“選擇教材中的名著”“結合一部或多部名著的內容”,是檢測考生閱讀的深度和聯讀的廣度。考生須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教材”,汲取名著人物共性的智慧與品格,聯系自身對現實生活的發現與思考,表達自己在社會情境中解決問題的素養及積極樂觀的處世態度。
“任務二”真實寫作情境的創設,明確了話題、讀者、目的、任務,將語文和生活相關聯,將寫作和體驗相融通,考查考生對社會生活中的具體現象或問題的感受、思考和評析能力。而題中的導入語為考生提供思維支架,提示了思考的三個邏輯層次,即“擁有更開闊的視野”“更加清晰地認知自我”“發掘自己身上的無盡潛力與可能”,同時,用省略號形式體現多元開放性。
提供選擇的動詞讓考生在回憶、判斷、斟酌中確定自己的寫作選擇,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立意、構思,最大限度地杜絕宿構的可能性。
3.注重關聯教材,體現教學評一致
今年的寫作試題源于教材,緊貼教材。如:“任務一”,源于教材八下第三單元寫作“學寫讀后感”;“任務二”,源于九下第六單元“有創意地表達”、八上第一單元口語交際“講述”等。追求教學評一致,有效建立起考試與教學間的正向聯系,對課程教學和學生學習起到良好的導向功能。
在文體選擇上,考生也有很大的施展空間,記敘文、散文、書信體、演講稿等均可,能夠讓不同寫作基礎與特長的考生最大化地釋放自己的寫作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