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菲
黃瑩和譚強結婚多年都沒能懷孕。于是,夫妻二人打算通過輔助生殖技術來實現生兒育女的愿望,并在一家三甲醫院培養成功凍囊胚十二個。在等待醫院進行胚胎移植手術期間,譚強因病去世了。
黃瑩在悲痛之余想到,丈夫生前已經與醫院簽署了《夫精冷凍知情同意書》《自愿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承諾書》《胚胎冷凍知情同意書》等醫療服務合同,于是向醫院提出繼續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治療。
面對黃瑩的請求,醫院認為,譚強已經死亡,無法簽署后續實施胚胎移植手術所需要的文件,無法明確其是否同意進行胚胎移植,實施胚胎移植手術的必備程序無法完成。醫院根據“不得給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相關規定,拒絕繼續為黃瑩實施胚胎移植手術。
黃瑩認為,譚強在世時明確表示了對生育子女的渴望,并且在醫院實施了相關手術,醫院也為他們培育并冷凍了胚胎。他們與醫院之間已形成合法有效的醫療服務合同關系,因而,譚強的去世,并不影響雙方合同的繼續履行。
由于無法達成共識,黃瑩將醫院起訴至轄區人民法院。
法院審理后認為,這起民事糾紛案件的案由有些特殊,但本質上仍是一起醫療服務合同案。要解決雙方的矛盾糾紛,就必須理清譚強去世后,黃瑩要求繼續實施胚胎移植手術是否符合合同約定和法律規定,以及醫患之間的相關醫療服務合同是否應當繼續履行的問題。
本案中,譚強和黃瑩是合法夫妻,他們沒有生育過子女,也沒有收養他人的子女,想要進行生育,并不違反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的法律法規。人工輔助生殖技術并非簡單的一次醫療服務就能達成的,而是需要進行多次、長時間、多階段的醫療服務。譚強是在醫院進行人工輔助生殖技術的過程中因病去世的,這樣一來,黃瑩屬于喪偶妻子,并不屬于單身婦女。所以,醫院以“不得給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為由,拒絕給黃瑩做胚胎移植手術是不成立的。
黃瑩、譚強與醫院簽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醫療服務合同的最終目的是生育子女。醫院在進行每一步的治療活動前,都需要黃瑩、譚強共同簽字同意。但是,這一簽字行為并不影響醫療服務合同的整體性。譚強雖然已經死亡,但綜合整個醫療服務合同的履行過程來看,譚強在生前進行的每一階段的醫療服務過程中,均進行了簽字。而黃瑩請求醫院繼續履行醫療服務合同,為她進行胚胎移植手術,既是譚強和黃瑩真實意思的反映,也具備了可履行的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第五百零九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第一千零九條: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危害人體健康,不得違背倫理道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法院依法判決醫院繼續履行與黃瑩之間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醫療服務合同,為黃瑩實施胚胎移植手術。
【以案說法】
黃瑩痛失丈夫后,經過慎重考慮,仍然繼續愿意實施胚胎移植手術,生育二人的子女,這不僅符合公眾普遍認同的傳統觀念和人之常情,也未違背法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現行法律的規定。黃瑩的訴求應得到尊重和保護?!胺刹煌夂跞饲?。”這句話指的是法律的制定和執行不能脫離人類共同的道德情感。如果執法者在執行法律的過程中,只是機械地適用法律的條文,卻不能尊重和呵護人們共同的道德情感,那就違背了立法的精神和司法為民的根本宗旨。本案法官辦理此案時,在充分考慮醫學技術服務民生“軟”著落的基礎上,依法保障維護了喪偶妻子生育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