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時間,一股年輕人“反向消費”之風興起,他們報名“夕陽紅”旅行團、到老年大學學習興趣課程、去社區助老餐廳吃飯……這種借助老年人的消費能力、經驗和社會資源,實現自身消費需求的現象被很多人調侃為“蹭老式消費”,在各大社交平臺上,類似于“老年團的報名方式”“如何低成本上興趣班”等帖子數不勝數,也有很多年輕人分享了自己的“蹭老”消費新體驗。隨著“蹭老式消費”的風越刮越盛,代際壁壘逐漸在年輕人的踴躍合流之下開辟出新的源頭活水,老一輩的噓寒問暖,年輕人的熱情活力,推動隔代人從既往的差異碰撞趨向此刻的同頻共振。
作為消費主力軍的年輕群體向來追求個性與時尚,他們大多數在消費上追求潮牌、愛買奢侈品、愛囤積物品,許多商家迎合年輕人的這種心理,利用饑餓營銷、明星帶貨等方式帶動了一場場狂熱的消費風潮。而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消費觀念發生轉變,他們不再愿意為品牌溢價和華而不實的產品買單,而是更加注重產品的價值和服務的質量,也更關注自身的體驗,“蹭老式消費”的流行,就是年輕人消費觀念轉變的一個縮影。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現象,還是基于種種現實的原因:比起備種價格高昂的旅游團,“夕陽紅”旅行團價格更為透明,并且行程節奏緩和,旅游期間停靠目的地后大多是游山玩水,路線安排也基本繞開了高消費場所,熱情大方的老人也讓很多年輕人感到溫馨與放松,體驗感更好;長期點外賣,不僅生活成本高,健康衛生問題也日益凸顯,于是很多年輕人選擇在社區助老食堂就餐,衛生有保障,營養搭配更合理,堪稱物美價廉;市面上的成人興趣班動輒上千,而在老年大學一學期幾百元就夠了,并且師資資源豐富,課堂質量更高……年輕人逐漸從各種各樣的“蹭老式消費”中找到了“省錢密碼”和生活樂趣,也樹立起了更加理性的消費觀。
“以前特種兵式地旅游打卡景點很消耗體力,回來后整個人是空虛的,而跟隨老年團一起旅游節奏很慢,可以真正靜下心來去欣賞旅途的風景,叔叔阿姨們很熱情也很正能量,和他們一起旅行不僅身心愉悅,還學到了很多人生智慧,我還教會了他們如何拍出好看的照片和怎么發微博抖音,叔叔阿姨們毫不吝嗇的夸獎也讓我的精神內耗得到了緩解。”報名老年團旅游的一名00后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分享出了自己的“蹭老式消費”新體驗。
數據表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與老年群體在多個消費場景產生交集。一份關于“蹭老式”消費的調查問卷顯示:63.3%受訪者見過年輕人在社區助老食堂就餐,60.55%受訪者見過年輕人報老年旅行團,33.03%受訪者購買過帶有“老年”屬性的商品,31.19%受訪者見過年輕人“蹭課”老年大學。
年輕人與老年群體在消費需求和消費場景上能產生奇妙的“交集”不僅是因為年輕人消費習慣轉變,新時代的老年群體消費也正在迭代升級。與傳統觀念里崇尚節儉、精打細算的老年人不同,現在的老年群體在追求性價比的同時也更加注重個性、健康與體驗,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呈現出追求新潮、網購活躍、愛旅游的新面貌。
2022年情人節期間,餓了么數據顯示,老年群體成為線上訂花的又一主力群體,其鮮花訂單量是去年同期的6倍;2022年7月,餓了么發布數據,在近三年中,全國老年用戶通過外賣購買雪糕的訂單量同步增長3倍;2022年重陽節前夕,美團跑腿數據顯示,老年人使用跑腿服務的頻率不斷提升,60歲以上老年人下單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6%;2022年9月,攜程發布的《2022新一代銀發族出游趨勢洞察》數據顯示,截至9月,60周歲及以上游客的人均旅行消費同比上漲23%,其中60-65歲的初老群體漲幅最大,超過三成;截至2022年10月,美團數據顯示提供照護老人相關的家政服務類團購數量同比提升230%。可以看出,銀發人群在餐飲、旅游、出行、跑腿等各個領域的滲透率和影響力都在快速上升。
這得益于醫療、養老等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減輕了老年群體消費的后顧之憂,加之生活條件逐步改善,老年人逐漸養成了“悅己”的消費習慣。正如日本作家三浦展在《第四代消費》一書中所說,第四消費時代中,老年人在新的消費環境、消費場景下自我意識覺醒,逐步從以家庭為中心向以自我為中心轉變,消費心理從保守向開放轉變,消費心理存在著求實性、融入性、補償性、趨利性的特征。
社交媒體的興盛與移動支付的便捷化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老年群體的消費模式。他們越來越相信互聯網,網絡購物熱情高漲。根據QuestMoloile(北京貴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發布的《2023中國移動互聯網春季大報告》顯示,銀發人群是移動互聯網市場重要增長點,助推總用戶同比再增長2%o在消費領域,中老年客群消費的年平均增長率也明顯高于80后和90后。
當前,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居全球備國之首,隨著老齡化不斷加劇,這個越來越龐大的群體,注定無法被忽視。《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21-202 2)》稱,研究表明,2020年中國老年人口消費潛力估計為43724億元(人民幣,下同),占GDP的5.25%,這一數字在2050年時或會達到406907億元,占GDP的比重將攀升至12.20%,中國老齡產業未來蘊含著巨大的消費市場潛力。
部分年輕人的“反向消費”和銀發一族消費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對未來的消費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一現象的出現,不僅對商家的經營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為市場提供了新的機遇。
為了迎合這一新的消費趨勢,一些商家開始推出針對年輕人的“夕陽紅”式產品和服務。例如,一些旅游公司推出了慢節奏旅行團,注重行程的舒適度和旅游項目的豐富性,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參與。一些社區食堂也針對年輕人的口味和需求進行了調整,不僅提供健康、營養的餐食,還在環境和氛圍上進行了優化,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前來用餐。
盡管很多商家已經作出了調整,但在老年消費業態中給年輕人留席還是非常態,單方面的努力很難滿足老少兩代人的需求。比如對于老年大學興趣班來說,由于名額有限,很難承載所有人的需求,因此需要相關方進一步創新商業模式,更好地依托社區、大學等力量,為年輕群體提供更多高性價比的消費選擇。
另外,也有人擔心“蹭老式消費”會擠占老年群體的資源,但事實上,年輕群體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為養老產業注入了新活力,老年群體的需求也被進一步看到,很多行業開始推出適應老年人消費模式的套餐。但囿于一直以來對中老年人消費能力低下的固有認知,許多改革和調整多是被動展開且流于表面,停留在低價、促銷上,只是把中老年人當作門店的補充人群,并沒有深度挖掘他們的消費需求和潛力,深度滿足中老年人的文娛乃至健康養生需求,老年社交、娛樂背后仍是一片廣闊的新藍海。
市場需求與供給的不對等為社會公共服務空間帶來了重要啟示:應進一步盤活已有資源,充分利用公共空間,擴展公共服務的年齡范圍,精準匹配多元服務,以實現公共資源效益最大化。一方面,要打破慣性思維,深度挖掘老年客群需求,為其提供更溫馨的適老服務;另一方面,要把握年輕人的消費趨勢,及時響應市場變化,為青年群體提供更多普惠性、可負擔的消費選擇。
“蹭老式消費”的背后蘊藏著年輕群體開源節流、拒絕過度消費的理念之變,從更深層次看,“蹭老式消費”有助于彌合代際間的消費差異,是推動社會消費升級和轉型的重要力量。年輕人在“蹭老式消費”的過程中,不僅體驗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也逐漸適應和融合了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觀念。在同一消費場景下,老年人的智慧和經驗給年輕人以啟迪,年輕人的活力和熱情幫助老年人更好地適應新事物。在老齡化加速的趨勢下,這不失為一種加強代際交流互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