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新




摘要:為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結合農村區域火災規律和季節特點,科學研判農村地區消防安全形勢,通過采取切實有效的針對性措施,全面加固農村地區消防安全“防火墻”。
關鍵詞:農村火災;火災形式;防火基礎;火災規律
中圖分類號:D631.6?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3)09-0114-03
近年來,我國農村區域季節性火災隱患較多,火災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消防安全工作任重道遠。通過聚焦農村地區火災風險,對我國農村火災發生的主要類型進行逐一研判,不斷借勢發力、整合資源,在推動責任落實、聯勤聯動、群防群治和自防自救上下功夫,堅持做到“打小滅早”,杜絕“小火亡人”,最大限度降低農村區域的火災隱患問題,有效提升區域內部火災防控實際能力。
1 區域內部火災基本情況
據統計,調研對象行政縣總面積2542km2,下轄4115個自然村,共有人口87.37萬人。2022年,119指揮中心共計接警1780起,其中火災704起,農村區域發生火災534起,搶救人員102人,直接財產損失約569萬元。農村區域火災發生月份統計見圖1。
2 火災特點及規律
2.1? 火災高發的形勢依然嚴峻
從火災區域分布看,2022年,城區共發生火災170起,占總起數的24.15%。與2021年同期相比,城區火災起數上升了14.09%。農村火災起數為534起,占該區域整年度火災總起數的75.85%。與2021年同期相比,農村火災起數上升了40.49%。
2.2? 居民住宅類火災頻率相對較高
通過對以上區域內部發生火災事故的場所進行統計,住宅類火災仍然高居火災事故發生榜的榜首,如圖2所示,僅2022年區域內部各自然村住宅共計發生火災193起,占火災總數的36.14%;其次為荒草、堆垛、秸稈類151起,占火災總數的28.27%;電表箱、變壓器、電線類火災103起,占火災總數的19.28%;交通工具類火災52起,占火災總數的9.73%,垃圾及廢棄物類火災22起,占火災總數的4.11%;其他類火災13起,占總數的2.43%。
2.3? 用火不慎的比例相對較高
通過對2022年區域內部各自然村發生火災的主要原因進行逐一分析,發現由于日常生活過程中用火不慎而導致的各類火災事故仍然居于首位,各類火災事故高達186起,占火災總數的34.83%;人為放火燒荒因素引發的火災共計122起,占火災總數的22.84%;電氣設備故障或老化而引發的火災共計120起,占火災總數的22.47%。此外,由于物品自燃、亂扔煙頭等其他原因引發火災106起,占總數的19.85%。(見圖3)
2.4? 白天為火災高發時段
如圖4所示,相比夜間,農村區域由于白天用明火做飯的現象較為普遍,導致白天反而成為火災事故高發的時段。相比之下,2022年全天火災發生次數最多的時段在10時至14時之間,共發生151起,占火災總數的28.27%;其次為14時至18時共發生143起,占火災總數的26.77%;18時至22時共發生105起,占火災總數的19.66%;6時至10時共發生58起,占火災總數的10.86%; 22時至2時共發45起,占火災總數的8.42%;2時至6時共發生32起,占火災總數的5.99%。
3 針對性改進措施
3.1? 加強火災隱患排查
農村地區社會單位具有“小、遠、散、多”的特點,“小火亡人”事故風險較高。各級消防救援隊伍必須充分發揮主推手作用,延伸消防監督觸角,全面排查,有效治理突出隱患,定期開展鄉村級工業園、高層建筑、群租房、電動車治理等“五加一”專項整治,推動各級聯動部門充分發揮自身工作職能,重點加強公安派出所對農村區域“九小場所”、屬地政府對弱勢群體的消防管理。同時,針對農村區域相對較為突出的各類消防安全問題,開展農村范圍內的防火監督專項行動,根據工作實際開展情況擬寫專項消防安全動態報告,定期梳理匯總各單位消防工作開展情況,并及時報請上級政府進一步推動落實農村區域內部的消防安全責任[1-2]。
3.2? 嚴格管控露天焚燒
農村地區野外燒荒、焚燒垃圾等現象突出,特別是在冬春季節和春節、清明等時間節點,導致火警量驟增。為實現聯防聯治,各級消防救援隊伍應當緊緊依托區委、區政府,向主要領導專題匯報,并每周呈報轄區內部各自然村落發生荒草、垃圾等火警的數據。同時,及時提請各級政府部門研究出臺露天焚燒管控政策,進一步有效明確各級聯動部門和各自然村落、村街各自的工作職責,不斷細化網格化防控、定期巡查、清草行動、行政處罰、追責問責等具體事項,進一步健全消防安全責任體系,最大限度遏制荒草、垃圾等火警多發高發的勢頭。同時推動轄區所屬各級政府專職消防隊在冬春季、清明期間實行巡邏進村、動態備勤工作機制,遇有火情從速處置,及時處置雜草類火災,將各類火災事故及時消除在萌芽階段[3]。
3.3? 全民參與齊抓共管,廣泛開展消防宣傳
農村區域的火災預防工作必須建立在合理的消防宣傳工作基礎之上。各級消防救援隊伍必須以增強群眾消防安全意識為切入點,不斷加強農村區域消防宣傳培訓工作。防火監督部門應當及時深入學校、幼兒園和鰥寡孤獨家庭,警示人們不要玩火、燒荒,提示老人不要臥床吸煙等。必要時,隊伍各級可以專門錄制農村火災警示音頻,利用“村村通”大喇叭循環播放防火安全知識,提示留守人員落實電、氣、油、火防范措施,做好各類惡劣氣候天氣條件下的火災預防工作。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強聯勤聯動和錯時夜查工作機制,持續開展常態化火災隱患專項治理工作。在清明節、春節等重點時段及時推動各街鎮、自然村落成立“禁燒”巡查分隊,包片、包地開展巡查檢查,嚴防死守重點區域,發現隱患問題時第一時間及時切斷火源、消除隱患。同時防火監督工作人員應當與各級網格員混編分組,夜間值守重點路口,及時勸導制止明火祭祀、燒紙等違法行為,如遇明火祭祀和燒荒等違法行為及時有效處置,防止重大火災事故的發生[4]。
3.4? 加快消防基礎建設
針對農村區域火災發生、發展的實際特點,隊伍各級應當及時梳理農村火災防控短板和不足,按照“一街鎮一方案、一區域一對策”的工作模式精準研判,從細明責,定向施策,按照“領導定點、網格定位、全員定責”標準,進一步有效推動各級消防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依托智慧城市建設,推動各村合理利用屬地內部移動、聯通網絡信號塔,搭建高清視頻監控,合理運用紅外監測技術,實行重點時期24h值班值守,提升火災防控技防措施。為初期控火和應急處險贏得戰機,切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降低財產損失。同時,針對農村地區無市政消火栓問題,隊伍各級應當積極推動各級政府機關利用天然水源建設吸水碼頭,有力保障火場供水的需要,定期進行現有裝備器材的專項聯動測試,為微型消防救援站及時配備水帶變口等器材,不斷完善聯動供水方案,并將各街鎮農田灌溉泵、村水井全部列入應急供水保障資源,保障農村偏遠和缺水地區消防供水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區域應急救援能力,切實推動農村火災防控措施落地見效。
4 結語
目前,我國農村區域的防火監督工作的開展難度較大,農村留守群體普遍具有消防安全意識較為淡薄、日常生活過程中需要大量使用明火等相關問題,而農村區域由于位置相對較為偏僻等客觀因素,導致消防安全宣傳工作實際開展頻率相對較低,各類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相對較為滯后,各類火災隱患問題較突出。因此,屬地消防監督部門必須及時推動各級政府職能部門針對性地開展定期巡查、隱患排查、宣傳教育等相關工作,及時清除各類較為明顯的火災隱患問題,最大限度地推動我國農村區域消防安全環境的有效構筑。
參考文獻:
[1]劉學.一起農村火災事故調查引發的農村消防安全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0(35):61-62.
[2]林福林,王志文.農村老舊民房電氣火災原因及預防對策[J].城市建筑,2020,17(26):193-194.
[3]呂將.麗水市農村消防防控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9.
[4]陳清鋆.基于農村火災大數據的傳統村落消防對策研究——以貴州為例[C]//共享與品質——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2018.
Research on improving rural fi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pabilities according to the fire situation
Hui Xin
(Nanyang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Henan Nanyang 473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and maintain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the paper scientifically studies and judges the fire safety situation in rural areas based on the laws and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fires in rural areas, and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s the fire safety firewall in rural areas by taking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targeted measures.
Keywords: rural fire; fire form; fire prevention foundation; fire 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