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專家:方書記,您好!我們關注到,中國化工學會的黨建活動亮點紛呈。分子辨識分離工程專委會以“黨建+學術引領”模式開展黨建工作,聯合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開展“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黨建活動,深度研討分子辨識分離工程領域技術疑點難點問題。精細化工專委會開展黨建院士企業行活動,協調各方做好產學研有效結合,架起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校、企業間的“金橋”。如果請您談談近年來學會黨建的亮點,您會重點講哪件事?
方向晨:近年來,中國化工學會積極提升學會黨建工作水平,學會組織力、凝聚力不斷增強。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后,學會各級組織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新思路、新模式,大力促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我認為,回答這個問題,可以有多個視角。我最想說的是,學會是服務科技工作者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要落到實處,最重要的是把弘揚科學家精神融入學會各項工作。
訪談專家:為什么這么說?
方向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2020 年,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深刻指出,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2021 年,總書記在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新時代更需要繼承發揚以國家民族命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精神,更需要繼續發揚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中國科學家精神,既是科學家群體所特有的精神品質和價值取向,也是黨性在科學家身上的體現和反映。從科學報國、科學春天,再到科教興國、科技強國,正如總書記所指出的,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報國的科學家前赴后繼、接續奮斗的結果。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念茲在茲。當前,建設科技強國已經到了非常迫切的時刻,建設科技強國的關鍵是有強大的人才隊伍。這支隊伍的價值導向和精神風貌,與建設科技強國息息相關。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中國科學家精神,是廣大科技工作者必須堅持的價值導向。新時代科技工作者,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是科技創新中應呈現的精神底色,迎接時代挑戰、回答時代難題更應是融入骨血的使命擔當。
做好學會黨建,不僅僅要追求效果,更要探究原因。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強調的是學會黨建要實現的效果。黨建工作的本質是聚人心、振心氣的工作,重在團結人、鼓舞人、塑造人、激勵人。中國科協是中國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做好對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領,是科協的主責,是科協工作的靶心。作為科協系統“一體兩翼”中的“一翼”,學會是直接聯系、服務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加強學會黨建工作,就是要加強對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領。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統一思想、凝心聚力,將正確的價值導向融入科技創新全過程,這既是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對學會黨建的政治要求,也是新時代學會黨建的使命所在。
訪談專家:關于如何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請您談談中國化工學會的具體做法和思路?
方向晨:中國化工學會成立于1922 年,是一個具有百年歷史的國家一級學會。經過100 年的發展,學會已成為擁有近6 萬個人會員、409個單位會員、51 個分支機構的大型科技社團,是發展我國化工科技事業的一支重要社會力量。學會的百年發展史,見證了中國化學工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奮斗歷程,也見證了中國科學家精神在化工界的百年傳承。從民主革命時期到新時代,從老一輩的科學家到年輕一輩的科技工作者,科學家精神的傳承在化工界從沒斷代過。這種傳統里,大家不講名利,不講待遇,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想的都是為國爭光的事。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促進黨建與業務融合,我們主要從兩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用前輩優秀科學家的家國情懷激勵后學,讓大家學有榜樣、干有方向。比如,閔恩澤院士是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一生致力于石化科技和教育事業發展,為我國石化事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20 世紀60 年代,小球硅鋁裂化催化劑對中國供應中斷,閔院士臨危受命,以國家需要為最高需要,以人民幸福為最大幸福,帶領團隊埋頭苦干,成功攻克“卡脖子”難題。他先后開發鉑重整和磷酸硅藻土疊合等第一代煉油催化劑并推廣應用,保障國家建設需要。他一生關心中國石化事業,但日常生活極其簡單,一直住在單位最初分配的老房子里。后來,大家居住條件改善,但閔院士再沒有參與過單位分房,說有住就行了。中國化工學會2015 年年會,91 歲高齡的他,還特意發來賀信,鼓勵科技工作者為國家石化行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2016 年先生逝世,中國化工學會沉痛悼念,化工界同仁深感悲痛,數日心情不能平復,很多人說要以先生為榜樣,做像先生一樣的忠貞愛國報國之人。
陳俊武院士是催化裂化工程技術的奠基人。從中國連點燈都靠進口“洋油”,到現在成為煉油技術強國,陳俊武院士功不可沒。他以科學家的責任和擔當推動石油化工技術創新發展,把畢生心血貢獻給祖國。他重視培養后生晚學,絲毫沒有大科學家的架子,應邀講學,只要時間允許,他就乘坐公交前往,不要單位接站。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設有陳俊武院士事跡4G 展覽陳列室,學會在洛陽召開學術會議時,組織與會專家前往現場,深入了解陳俊武院士的求學經歷、家國情懷,真切感受榜樣的力量。
2022 年,我們以建會百年為契機,以弘揚侯德榜等化工先驅精神為抓手,開展“百年魂化工夢”系列黨建活動。其中,百年百人活動遴選103 位化工領域大家進行宣傳。百年百人電視片推出后,在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起強烈反響,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將其列為青年培訓專題課件,中國化工博物館將其收為館藏資料。華南理工大學在此基礎上,根據年代、領域類別分類劃分,在校園內展板宣傳,掀起了學習科學家精神的熱潮。
二是支持各分支機構選樹身邊優秀典型,讓學術同行真切感到學有帶頭、干有勁頭。大科學家畢竟是少數,不在一起工作的話,很少能接觸到他們。我們需要從身邊日常選樹榜樣,讓大家切切實實感受到科學家精神就在日常點點滴滴的實際工作中。今年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學會貫徹科協發宣字〔2023〕13 號文件精神,結合深入開展主題教育,開展選樹本領域科學家活動。通過選樹能夠代表領域的1 名化工科學家,講好講實榜樣故事,為本領域科技工作者“點亮精神火炬”。
各分支機構黨的工作小組積極引領、認真把關,邊選樹邊宣傳,動員本領域科技工作者廣泛參與,將發現人才、選樹活動與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向深入。比如,以“學身邊科學家,推動環保事業發展”為口號,中國化工學會環境保護專委會黨的工作小組選樹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環境保護高級專家欒金義。欒金義老師剛參加工作時,按照單位工作要求,開發復合生物流化床、射流自吸式曝氣塔等污水處理技術,并實現工業應用。1998 年,他所在單位并入中國石化,單位需要他研究節水減排,他開發適度預處理—超濾—反滲透為核心的污水深度處理工藝,實現廢水高質回用,并實現工業應用。一直到現在,國家需要、單位需要在他心里永遠是第一位的。在大家眼里,他一直從事環境保護技術開發與應用。實際上,專業領域細分很大,每一次他都從零起步,積極向老專家學習請教,反復實驗,實現技術攻關,并加以推廣應用。這是什么?這就是科學家精神在我們這片科技創新熱土上代代相傳,根深葉茂!
訪談專家:百年百人活動,重溫歷史展望未來,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具有教育啟發意義。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期間,學會開展選樹本領域科學家活動,用平凡工作中的科技工作者形象展現科學家精神的不平凡,讓我們感到科學家精神很接地氣。您剛才談到,選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更好地弘揚科學家精神,選樹的過程也是學習科學家精神、發現人才的最好契機。落實到學術交流、科學普及、培養舉薦人才等具體工作中,請您談談學會黨建引領學會發展的思路和做法。
方向晨:你總結得很到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會在科技工作者群體中尋找、發現、選樹優秀人物的過程,也是弘揚科學家精神與培養人才的過程。科技工作者都有很強的上進心,都有各自的理想,希望自己的研究有價值有意義,期待研究成果被認可并得到應用。對于愛黨愛國、把科研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優秀科技工作者,我們要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營造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并給予恰當的榮譽和獎勵。
首先,高揚科學報國旗幟,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學術引領,不斷強化科技工作者愛國創新的責任感緊迫感。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義真、學問高、德行正,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以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總書記的諄諄教導,對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學會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中國化學工業先驅侯德榜、吳蘊初、閔恩澤等一代代科技精英創建并壯大中國化工事業,致力于中國化工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在為科技工作者搭建平臺,推動學術進步、促進學術繁榮的同時,中國化工學會更要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讓大家思想碰撞,產生出屬于我們自己的技術,推動化工行業科技創新,為國家解決“卡脖子”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造就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把培育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為推動化工領域青年科技工作者全面參與科技強國建設,提升其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聯合清華大學等高校和院所,創辦“應星”青年論壇。來自100 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代表參加會議,交流最新研究進展和技術成果,探討如何緊扣時代發展和國家重大需求實現成長成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高純化學品是我國現階段化工生產高質量、高端化發展的關鍵,是化學工業中最具活力的新興發展領域之一,為電子信息、航空航天、醫療健康、智能制造等領域提供高端基礎化學原料,是國內外產業界和學術界搶占的戰略制高點。學會高純化學品工藝與裝備專委會聯合北京化工大學,舉辦第一屆中國化工學會高純化學品產業發展大會,為領域科技工作者提供交流平臺,與會人員熱烈交流,以期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豐富學科內涵,推動我國高純化學品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其次,高揚科學為民旗幟,聚焦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積極開展科普服務,不斷強化科技工作者求實奉獻的使命感自豪感。中國化工學會把黨的領導貫徹到科普工作全過程,根據工作對象的特點,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打造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科普品牌活動。2018 年全國科普日來臨之際,中國化工學會組織專家學者編寫《身邊的化工》《走進化工》,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紹既天天使用、又不甚了解的化工。2020 年,學會創辦“侯德榜公益大講堂”,邀請知名院士專家,以線上公益講座的形式,作前沿報告、開展科普講座。其間,王玉忠院士科普了聚酯的功能化與高性能化,祝景旭院士解讀了化學工程的真諦。我也積極參加大講堂,報告題目是《支持綠色化工發展的VOCs 治理技術》。大講堂已舉辦42 期,內容豐富、案例生動,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
2021 年后,學會科普渠道不斷拓寬,聯合多家單位共同舉辦 “科普嘉年華”活動。邀請2020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David G.Evans教授等,面向中小學生傳播化學知識。以朱世平院士為主導,聯合20 多家重點高校舉辦“化工第一課”科普系列活動。聯合有關單位主辦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等系列競賽。學會還加強科普系統建設,包括建設20 家科普教育基地。入駐嗶哩嗶哩、愛奇藝等視頻科普平臺,發布化工科普作品。這些活動調動了公眾參與科普的積極性,激發了青少年科研創新的興趣與熱情。學會科普工作得到肯定和認可,被評為2021 年度、2022 年度全國學會科普工作優秀單位。今后,學會將繼續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充分發揮組織優勢、人才優勢和動員優勢,團結本領域科技工作者,構建高質量學會科普服務體系,力爭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作出更大貢獻。
第三,高揚才興國強旗幟,聚焦人才是第一資源,大力表彰舉薦優秀創新人才,不斷強化科技工作者協同育人的榮譽感幸福感。在現有獎項評選中,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中國化工學會會士、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是中國化工學會設立的。國際杰出青年化學工程師獎,是學會聯合國際組織設立的。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被譽為我國化工學術界的最高科技獎勵,被國家獎勵辦列入首批頒發登記證書的社會力量設獎項目,為化工科研激勵培養引薦出諸多科技人才。浙江工業大學校長沈寅初院士是“中國生物農藥之父”,為中國生物農藥工業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他是2002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西北大學范代娣教授榮獲第六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成就獎,她2014 年完成的“基因工程技術生產類人膠原蛋白中試”項目被認為處于國際領先水平,運用基因工程制備的“類人膠原蛋白”其結構和性能均屬國內外首創。中國化工學會會士是學會會員最高學術稱號、終身榮譽。學會對在化工科技領域作出重大的、創造性貢獻的會員授予會士稱號。截至2022 年12 月,共有48 名兩院院士加入中國化工學會會士。2019 年設立的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旨在激勵自主創新,充分調動廣大化工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項獎勵接受科技部及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的監督和指導,每年評選一次。國際杰出青年化學工程師獎,是青年化工精英走向世界的國際平臺,由中國化工學會和全球華人化工學者學會共同設立。北京化工大學宋宇飛教授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多酸功能化和構筑多酸插層的新方法,他是首屆國際杰出青年化學工程師獎獲得者。

在油氣儲運技術推廣現場指導解決問題
此外,學會獎項評選等推薦渠道有17 項,包括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亞洲杰出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師獎及光華工程科技獎等。激發青年人才的獎項表彰渠道最多,有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轉化獎、教育部青年科學家等。
學會黨建工作要為科技工作者帶來切切實實的利益,這些獎項評選表彰是學會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的有效抓手。這個利益,不光指金錢,更要讓大家感受到自己的奉獻被社會需要,自己的形象被社會接受,從而為自己的職業感到自豪,充滿榮譽感、成就感。獲得這種榮譽,會讓人內心感受到成長與收獲,這是一種肯定,是一種見證,是一生的榮耀。我本身就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年輕的時候,很榮幸獲得杰出工程師獎。說句實在話,獲獎后,會珍惜榮譽,更敬畏榮譽。我會思考,我是杰出工程師獎獲得者,我所要做的事與我的身份是否符合。閔恩澤院士、陳俊武院士為什么這樣出色?在他們自身就很優秀的同時,他的群體把他塑造得更加優秀。表彰獎勵和培養舉薦是相輔相成的過程,所以說,優秀科學人才是國家火熱的科技創新實踐培養出來的,更是代代傳承的科學家精神滋養熏陶出來的。
訪談專家:在調研中,有關學會都談到理事會黨委、分支機構黨的工作小組都是功能性的,不是實體。對于功能性黨組織如何發揮作用,咱們學會是怎樣探索落實的?
方向晨:2016 年11 月,經中國科協科技社團黨委批復,中國化工學會理事會黨委正式成立。中國化工學會理事會黨委的成立是學會落實黨中央和中國科協黨建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是貫徹中國科技社團黨委關于推進中國科協所屬學會黨建“兩個全覆蓋”工作的重要內容。
學會是學術性社會組織,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不是地理意義上的組織,因為從地理區域看,它不固定地方。但從組織范疇和工作要求看,它又是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中,大家的黨組織關系、人事關系都又不在一起。會員都有自己固定的工作單位,是所在單位黨組織的黨員。學會黨組織在不代替會員本身所在單位黨組織職責的基礎上,要結合自身特點,做好思想政治引領。所以,功能性黨組織是學會黨建獨有的特點。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有思考、有探索,有意識地對功能性黨組織賦予工作職能。
比如,理事會黨委層面,黨委委員共有13 人。學會要求,“三重一大”事項由理事會黨委前置審議,創新爭先獎推薦須由理事會黨委成員評選。大家不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平時就多利用現代通信手段開展工作。理事會理事有160 多人,其中多是企業主要領導。我們就思考,各位理事應如何在學會建設中切實發揮思想政治引領作用。
分支機構一直都是學會黨建工作的難點。為什么?一是分支機構不同于學會秘書處。學會秘書處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而各分支機構由全體委員構成,要兼顧專業性、代表性、地區分布、單位類型等各方面因素。二是分支機構黨的工作小組的功能性跟理事會黨委的功能性又不一樣。分支機構發展的會員人數多,分散性強,遍布全國各地。對于分支機構黨的工作小組如何在學會建設中發揮作用,當前我們正在實踐中摸索。比如,剛才談到,學會對各分支機構黨的工作小組賦能——選樹本領域先進人物。
從某種意義上說,活動開展好了,分支機構的作用才能發揮得更好。基于此,學會當前對分支機構黨的工作小組有兩個要求。一是建立專家庫,對本領域優秀人物有所掌握。二是組織分支機構專家開展行業咨詢。學會對地方和企業的技術咨詢活動都是免費的、都是奉獻的。我們把在平時活動中熱衷于奉獻、有能力奉獻,并且在奉獻過程中創造出成績的優秀人物,推薦給創新爭先獎。此外,學會每年對分支機構考核并分出等級。邀請先進分支機構分享經驗,對落后分支機構督促整改,對很少開展活動和常年不開展活動的,采取批評直至撤銷等措施。
訪談專家:通過您的介紹,我們理解了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意義和學會黨建的時代使命,回顧了中國化學工業從夾縫中求生存到變大變強的百年奮斗歷程。在黨建引領下,學會各項工作有焦點、有熱點、有亮點。再次感謝您與我們分享中國化工學會黨建工作的具體做法和心得思考。祝愿中國化工學會未來更加充滿活力,為新時代化工強國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方向晨:謝謝!新時代的中國化工學會,面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如何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新戰略、新策略,推動學會工作打開新局面,再上新臺階,是我們理事會黨委必須回答的“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新征程上,我們將大力弘揚中國科學家精神,團結本領域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覺主動肩負時代重任,把個人理想與人民需求、國家戰略緊密結合起來,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投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書寫更多中國化工創新故事,賡續中國科學家精神的時代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