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玉 白毅 張蕾 劉云濤 韓青青 韓彥茹
學會名片
中國藥學會成立于1907 年,是我國近代成立最早的學術團體之一,是黨和政府聯系藥學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推動藥學科學技術和醫藥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為公共健康服務的重要社會力量。學會現有個人會員10 萬多人、單位會員112 家,下設15 個工作委員會、43 個專業委員會,主辦24種科技期刊、3 個實體機構,加入國際藥學聯合會、亞洲藥物化學聯合會等國際組織。
中國藥學會將“藥葫蘆娃”科普傳播矩陣作為主陣地,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傳播合理用藥知識,提高公眾安全合理用藥意識和水平。2012年,中國藥學會開設官方微博。2014 年,原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開設“藥葫蘆娃”科普微信公眾號,充分凝聚專業智慧,精心打造自有品牌,策劃原創科普內容,并逐漸拓展傳播渠道,逐步形成科普傳播矩陣。
通過持續深耕,不斷優化迭代,“藥葫蘆娃”傳播矩陣已形成以中國藥學會、中國藥學會下屬北京中匯數智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原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為注冊主體,包括微博、微信、科普中國號等在內的新媒體傳播矩陣,打造以專業藥學內容為基礎、輻射大健康領域,以圖文為主、以視頻為輔的新媒體傳播模式,成為我國藥學科普原創內容的重要源頭。截至2023 年9 月30 日,“藥葫蘆娃”全平臺共發布科普作品3.1萬多條,其中傳播量達到1.7 億多人次,二級傳播也達到億級。可愛、睿智的藥學科普形象“藥葫蘆娃”走進了千家萬戶,受到越來越多公眾的關注和喜愛。其中,“藥葫蘆娃”系列科普作品獲得2018 年“食藥科普十大文字作品獎”;圖文作品《來自大腸桿菌的“真情告白”:請叫我新時代的“竇娥”……》獲得中國科協2018 中國國際科普作品大賽圖文類二等獎;打造“藥葫蘆娃”科普融媒體傳播矩陣 助力全民科學健康素質提升》案例成功入選2022 年全國人大科普法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科普工作案例材料,并在會議期間印發。
“藥葫蘆娃”科普傳播矩陣已成為新時代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的有力陣地。“藥葫蘆娃”科普傳播矩陣積極踐行健康中國戰略,配合國家科普宣傳活動,重點圍繞“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全國科普日”“全國安全用藥月”等開展重點宣傳,開辟專題專欄,助推全民科學素質特別是健康素質全面提升。如每年在“全國安全用藥月”期間開辟專欄,重點宣傳合理用藥知識。對于突發且流傳速度快的一些網絡健康謠言,及時推出辟謠科普傳播作品,還網絡空間一片晴空,在輿論上做到正本清源。如“科學辟謠”欄目,針對網絡平臺推送熱度高的謠言,及時辨析真偽,幫助公眾樹立正確的健康觀。“用最專業的人,以最科普的語言,講清公眾最關心的話題”,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增強網絡正能量。
作為國內藥學科普傳播的重要策源地,目前“藥葫蘆娃”平臺已和“學習強國”平臺建立供稿轉載合作,為廣大黨員提供豐富優質的醫藥健康知識。此外,“藥葫蘆娃”還向人民網、光明網、中國經濟網、科普中國、中國藥聞、《中國醫藥報》等主流媒體傳播平臺輸送了大量優質科普稿件,實現融媒體互聯互動,協同共贏,形成覆蓋不同人群的立體化科普傳播格局。

榮獲今日頭條清風計劃首批戰略合作機構

“藥葫蘆娃”系列科普作品榮獲食藥科普十大文字作品獎
“藥葫蘆娃”傳播團隊秉承“內容為王”的理念,精心策劃組織撰寫原創科普內容,提高科普的精準性,確保稿源質量。實施選題會制度,緊緊圍繞突發重大疫情、社會和行業熱點、健康主題日等,加強策劃,不斷積累選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普創作。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圍繞專業和人文兩個方面進行策劃,先后推出包括藥娃說防疫、戰“疫”圖說、藥戰“疫”、疫日焦點、藥娃視頻、最新發現、“疫”真相、“疫”日須知、防疫問答等9 個防控知識專欄和網員醫院在戰疫前線、最美逆行、“疫”畫傳情、“疫”線身影等4 個典型先進專欄,通過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種形式,滿足公眾獲取疫情防治科普知識的需求,宣傳抗疫先進人物和事跡。這些原創科普作品中,被中宣部“學習強國”轉載8 篇,國家藥監局官微“中國藥聞”轉載55 篇,中國科協“科普中國”轉載21 篇,國家網信辦全網推廣25 篇,光明網轉載271 篇,中國經濟網轉載145 篇,《中國醫藥報》轉載65 篇。高質量的科普作品,來自于傳播團隊對公眾健康需求的準確分析和把握,來自于精心的選題策劃,這為提升科普作品質量奠定了重要基礎。
“藥葫蘆娃”圍繞公眾需求,針對不同領域、特殊人群、專科用藥等開辟了實用性強、權威性高,兼具文化性、趣味性的精品專欄,滿足公眾對深度科普的需求,提高科普的精準性。傳播形式涵蓋文字、圖片、視頻,內容廣泛豐富,獲得公眾好評。
例如,弘揚祖國傳統醫藥的欄目《中藥半月談》,以詩詞開篇,在講述中藥材的典故趣聞后,再引入其作用功效、性味歸經、用法用量、食療推薦和注意事項,配以精心設計的圖片形式呈現,極具可讀性和欣賞性,已被“學習強國”App 作為專題欄目在健康版塊首頁推送。與醫院藥學科室合作的“藥師解藥”專欄,內容涉及心血管用藥、女性健康、兒童健康等多個領域,其科普內容更加貼近大眾用藥實際,有很強的指導性。“藥娃日歷”專欄,根據不同的季節變化、用戶心理取向,設計了不同主題的日歷模版,如春季的郊游、賞花主題,夏季的海邊度假、乘涼主題,秋季的開學、收獲主題,冬季的滑雪、春運主題等,每天提供對應的健康提示,涉及糖尿病、高血壓、兒童病、孕期營養、癌癥等多個領域,同時也涉及各季節的高發疾病、時令話題、養生知識等,內容更加貼近大眾用藥實際,有很強的指導性。
/ 經驗啟示/
“藥葫蘆娃”科普傳播矩陣經過持之以恒的實踐,在不斷探索、創新中提升科普內容的質量,形成了權威、科學、精準等科普宣傳特點,提高了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成效來之不易,經驗值得總結:
一要筑牢科普惠民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科普宣傳要提高政治站位,只有心中裝著人民,“以人為本”,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才能有所作為。藥學科普傳播體系建設要堅持“內容為王”理念,打造專業科普團隊,為藥品監管、安全用藥提供支持,更好地服務人民健康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二要搭建開放共享平臺。“藥葫蘆娃”團隊借力全國醫藥信息網,通過每年開展的藥學科普作品征集活動,搭建開放共享的科普創作平臺,聯動全國包括藥師、醫師、科研工作者等在內的專業人員,招募了一支有熱情、有能力的作者隊伍,激發了他們展示自我的創作動能。同時,“藥葫蘆娃”集納全網專家和中國藥學會科學傳播專委會、藥學服務專委會等、科學辟謠專家庫的專家力量,組建了一支業務精、責任強的審核專家團隊,保證稿件質量的權威、科學、準確,三方攜力為公眾提供科學性強、通俗易懂的優秀科普作品。
三要加強業務建設管理。一個優秀的新媒體平臺,必須加強內部管理,不斷健全運行機制,嚴格規范推送流程,加強審核把控。“藥葫蘆娃”堅持“三審三校”和“雙專家審核”機制,保證了稿件的意識形態正確和內容專業科學。同時,做好新媒體傳播工作,必須打造一支政治硬、素質高、業務強的編輯隊伍,每一員必須不斷提升包括在時政、醫藥、傳播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才能為優秀科普作品脫穎而出、贏得公眾和主流媒體的青睞提供保障。

“世界藥師日”學習強國宣傳及閱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