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裕坤
服務團簡介
“科創中國”融合創新制冷產業科技服務團由中國制冷學會發起,王浚院士擔任首席專家,聚焦智能家電、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領域,重點服務青島、大連、佛山等試點城市,組織產學研精準對接和創新成果遴選、推介活動,解決企業需求,促進成果轉化,探索整合學會資源,為企業提供綜合性服務。

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制冷(含空調、熱泵)產品生產、銷售和出口國,年工業產值超過8000 億元,制冷能耗約占社會總能耗的1/5,節能減排潛力巨大?!半p碳”背景下,能源結構的調整導致我國對工業熱泵、蓄冷蓄熱等新技術、新產品產生巨大需求,制冷產業向綠色發展轉型升級的需求更加迫切?!翱苿撝袊比诤蟿撔轮评洚a業科技服務團充分依托“科創中國”平臺和中國制冷學會產學融合服務平臺,匯聚專家委員會力量,發揮學會熟悉行業、科研資源豐富等優勢,以“平臺發布+會議對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形成全鏈條技術需求對接服務模式、科技成果遴選轉化服務模式,搭建企業與專家溝通對接的橋梁,深化產學融合服務,促進技術需求對接和科技成果轉化,助力創新驅動和產業技術升級。
服務團依托中國制冷學會產學融合服務平臺,聚集了一批行業企業和專家,在平臺上發布、交流、承接技術需求和科技成果,為企業和專家搭建信息互通的橋梁。


該平臺設有需求庫、成果庫、專家庫、企業庫四大版塊以及相應的發布系統,并借鑒“科創中國”平臺,結合制冷行業實際情況,配套設計了專家信息表、項目建議書、技術需求表、技術成果表等一系列模板文件。通過平臺,專家可以了解最新市場需求、展示科研成果、獲得科研經費,企業可以知曉前沿研究方向、認識相關領域專家、解決存在的技術難題。
學會充分發揮自身的行業優勢,吸引一大批本領域專家入駐專家庫,并根據研究方向精準分類。入駐平臺的企業,可以定制自己的專屬專家庫??紤]到行業競爭等因素,平臺設置了定向投遞功能。一項技術需求,可以通過平臺定向投遞給該企業專屬專家庫內的相關專家,既滿足了企業的保密性要求,又實現了精準投遞,從而提高對接效率,降低試錯成本。
平臺自2021 年底成立以來,已入駐近300名專家、10 多家企業,發布技術需求50 多項、科技成果近50 項;10 項需求達成合作意向,6項需求實現簽約合作。
為進一步推動產學融合工作的開展,服務團選取來自全國14 所知名高校的15 名專家組建專家委員會,不斷摸索、建立并完善產學融合工作機制,提高項目對接成功率和合作有效率。專家委員會委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貢獻“智囊團”力量,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未來發展規劃積極建言獻策。同時,鼓勵行業專家關注并投身制冷行業產學融合工作,推動產學融合平臺的建設和發展。
此外,服務團通過舉辦線下產學融合會議,匯聚一批專家資源,為企業和專家提供深度交流平臺。為服務青島制冷領域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第一屆、第二屆“科創中國”先進制冷技術產學融合會議分別于2022 年1 月、2023 年1 月在青島舉辦。會議以海爾等龍頭企業重點需求為導向,結合制冷行業最新研究成果,設立主題論壇、技術對接會、海報展示區等。主題論壇圍繞“雙碳”目標下行業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分析技術發展路線,展望產業發展未來;根據專業方向組織“智慧樓宇技術專場”“空調熱泵專場”等多場平行技術對接會,詳細介紹企業技術需求和專家科技成果,圍繞相關技術進行對接交流;海報展示區則在會議期間全程展示專家的科技成果。會上,企業與專家共同探討行業發展方向、技術熱點,面對面對接技術需求和科技成果。經過有效溝通,達成新能源汽車熱管理、機房空調空氣制冷、新型高效壓縮機及制冷空調系統等多個項目合作意向并簽約。
以產學融合服務平臺為依托,服務團提出了“企業提供技術需求—專家辨析凝練—產學融合平臺發布—行業專家申報—會議現場對接—會后立項追蹤—項目結題評審”的全鏈條產學融合技術服務模式。
企業的技術需求經專家辨析凝練后發布在平臺上,感興趣的專家通過平臺投遞項目建議書,企業收到后篩選出有初步合作意向的專家,邀請參加技術對接會,經現場溝通交流,最終確定是否成為合作伙伴。企業與專家溝通過程及雙方簽約后的合作,服務團都積極協助,并在合作項目完成時,邀請行業專家和企業專家組成聯合評審團隊,出具公平公正的項目完成情況表,協助項目結題驗收。
世界500 強企業海爾產品范圍廣、技術需求雜,自行與高校、研究院所開展技術合作,但大多效率不高,效果也不理想。學會與青島市科協、海爾共同成立中國制冷學會—海爾聯合創新中心,并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此基礎上,服務團與海爾建立全鏈條產學融合技術服務模式,協助企業分階段、分方向梳理需解決的問題,篩選合作伙伴,并在結題時出具公正的項目完成情況表,協助結題驗收。
青島海爾智能技術研發有限公司經平臺發布的“熱泵干衣機快速干衣技術開發”項目,共有2 個專家團隊在線上反饋項目建議書進行申報,其后海爾與華中科技大學邵雙全團隊有了進一步交流對接。服務團隨即組織召開項目對接會,企業代表在會上描述了更加詳細的技術需求,邵雙全團隊介紹了項目執行計劃,經深入討論,雙方確定了初步合作意向。
為擴大對高校、科研院所專家科技成果的宣傳,提高企業關注度,促進成果轉化落地,推動制冷行業技術升級,服務團開展高校、研究院所優秀科技成果遴選和轉化促進工作,并制定規范的評審機制,形成“專家發布科技成果—遴選—發布榜單—技術路演/研討會宣傳”的科技成果遴選服務模式。
這一服務模式簡單描述如下:服務團面向高校、研究院所的科技工作者,特別是包括年輕教師、博士后科研人員、博士研究生在內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廣泛征集科技成果,上傳到學會產學融合平臺,所有感興趣的企業都可以在平臺上獲取相關信息;請知名學者、相關企業技術負責人對科技成果進行評估遴選,從評審環節就開始讓企業了解這些成果并提高關注度;根據遴選結果,學會發布“制冷及相關領域優秀科技成果榜單”;結合相關優秀創新成果,組織技術路演、研討會等系列活動,促進高校、研究院所相關科技工作者與企業交流對接,推動成果轉化落地。
截至2023 年9 月,服務團征集并上傳“科創中國”平臺可轉移轉化的科技成果62 項,提供產業化方案62 項,形成綜合評價及評價結果59 項,簽署協議實現轉化落地7 項。
為確保所征集科技成果的真實性、先進性和可轉化性,服務團在征集工作正式啟動前召開線上專家討論會,就征集對象、征集范圍、產品分類、成果信息填報項等進行充分討論,吸收各方意見,建議在科技成果征集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優秀成果榜單遴選,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為科技成果征集工作賦予長期生命力。
2022 年6 月,《中國制冷學會關于開展高校、研究院所優秀科技成果遴選和轉化促進工作的通知》正式發出,向行業專家征集可轉移轉化的技術成果,并通過舉辦對接會及論壇活動、實地走訪等方式,促進科技成果對接。
2022 年5—7 月,服務團組織線上交流會,向來自45 所高校的60 多名專家代表介紹學會產學融合服務工作,號召與會專家積極提交科技成果。通過交流會,學會產學融合工作專屬專家庫新增專家20 名,并不斷有專家提交科技成果。
服務團協助對接及轉化,于2022 年6 月成功舉辦《中國輕型商用制冷產業和技術發展藍皮書(2021)》發布會。第三十二屆中國制冷展期間,輕型商用制冷技術及解決方案示范展區設立輕型商用制冷新成果展示區,以海報形式展示收錄的3 項高校及科研院所先進成果、31 件企業輕型商用制冷零部件及整機產品。展示區內設有座談區,方便企業代表與專家的技術探討與交流,促進技術成果落地與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