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琴 曹瑛
33 年前,一只輕靈的燕子,從寧遠的泠江邊飛到美麗的瀟水河畔,從此就在這里銜泥、壘巢、歌唱……讓我們一起走近黃玲燕,聽她講述以愛為底色,排除萬難、迎風起舞的故事。
愛為底色,厚德載物
1990 年6 月,黃玲燕從道縣師范畢業后,隨志同道合的男友同學留在了道縣工作,雙雙分配到車頭片小分別任教三、四年級(包班)。從走上講臺的第一天開始,關愛學生、摯愛教育成了黃玲燕終身的信仰。
33 年的教育工作中,無論在農村還是縣城,無論是做老師還是做校長,她都是全情投入、真情育人。
1991 年8 月,黃玲燕調到了梅花中心小學,所帶班45 名學生中有26 名學生寄宿。當時校食堂只負責幫學生蒸飯不供應菜,學生只有周三和周六才可以回家帶菜來校。一次午餐時,黃玲燕留心到一女生打開口杯時躲躲閃閃,她去揭開女生的菜缸蓋一看,發現一口杯酸豆角已經開始發霉。她眼眶一紅,決定幫助班上3 個家庭條件最差的學生,不僅每天幫他們煮吃的,還幫他們洗衣服。
1992 年6 月27 日,是小學畢業考試的日子。凌晨兩點,一陣緊急的敲門聲驚醒了黃玲燕,起床一看,發現是班長小龍站在門口。原來孩子因為太緊張整宿睡不著。黃玲燕便把床讓出來給他休息,給他做心理輔導。有了她的鼓勵,那晚,小龍睡得很安心,當天考試發揮得特別好,順利考上了道縣二中。
剛參加工作那幾年,黃玲燕和男友作為農村家庭的老大,兩人工資加起來不足三百元。在幫助父母共同扶養6 個弟妹的同時,還要免費供應班上3 名寄宿生的伙食,小日子過得非常拮據。由于工資少、開支大,1993 年結婚時,他們沒有錢辦一場像樣的婚禮,只在鄉政府領了一張結婚證,就算結婚了。
從教后長達9 年的時間,黃玲燕年年擔任班主任,所帶班級班風優良、學風濃厚,學生志存高遠、文明守紀,成為全校典范。由于教學能力突出,1999 年8月,年僅27 歲的她,由一名骨干教師破格提拔為道縣梅花學區校長,是道縣農村學校中當時最年輕的、也是唯一的女校長,她更是從普通老師直接提拔為校長的第一人。
昔日的副校長、教務主任、總務主任等老領導,一夜之間,成為她的手下,總有點不服氣。當時梅花學區,除了中心小學還下轄5 個片小6 個村小,管理難度可想而知。當時黃玲燕的女兒才六歲,丈夫又去了長沙脫產學習,面對重重困難,年輕的她迎難而上,除了把中心小學各種瑣碎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外,周二到周四她就騎著自行車下村片小聽課檢查談心,周五小結。她還打破常規,將微薄的公用經費留在各學校保證運轉,所有開支都走學區賬,此舉贏得了所有老師的贊譽,也贏得了他們的心。
如此,一年下來,梅花學區教風、學風空前好轉,學習成績穩居梅花教育組第一。
黃玲燕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關心他們,言傳身教。從梅花小學到道縣第五小學,她換了5 所學校,不管到哪所學校,學生都喜歡她,親切地叫她“老師媽媽”“校長媽媽”。
勇于開拓,大膽創新
黃玲燕擔任校長期間,始終堅守在教學第一線。她是小學六年級的道法老師,道縣第一批《道德與法治》骨干教師。她執教的《我們共同的責任》獲2021 年度縣級名課;2022 年2 月,她執教的《公民意味著什么》獲縣級“基礎教育精品課”。每年全縣統一檢測,她所任教班的學生成績總是排在同類學校首位,她多次榮獲“教學質量先進個人”榮譽。
她深耕教育數十年,勇于開拓、大膽創新,將教研教改開展得有聲有色。將學校語、數等學科教研組各確定一個研究專題,作為本年度科研重點;督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習→積累→研究→總結”,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道縣第五小學,黃玲燕經常組織教師開展聽課、評課、說課等活動,廣泛推出“公開課”“示范課”,使校內教研教改活動制度化。
她一身正氣立身從教,兩袖清風以德育人。她嚴以律己、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工作33 年來,先后20 多次被評為市、縣優秀教師、優秀校長、優秀共產黨員。2019 年10 月,《永州日報》教育新聞版大篇幅刊登了《無悔青春獻教育》——道縣“十佳校長”黃玲燕優秀事跡。
奮楫篤行,收獲滿滿
擔任校長期間,黃玲燕緊抓兩根線,一手抓安全線,一手抓質量線。
安全是學校的生命線。統籌做好“防溺水、心理健康、交通、食品”等安全工作,腳踏實地做好防溺水“六個一”工作,不折不扣落實“151011”防溺水安全教育制度,學校無一例事故發生。2021年學校榮獲“永州市安全文明校園”;2018 年、2019 年學校被道縣人民政府授予“安全生產示范學校”。
為了發揚道縣第五小學這所湘南名校,黃玲燕在管理方面下了一番苦功。在原有嚴格的管理和考核制度上更精細化,通過推門聽課、隨機抽查、上公開課、教學比武、制作課件比賽等形式,對全體教師的教學進行了全面考核評定,獎優罰劣。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年年被評為“質量先進學校”。
在道縣第五小學,校園文化豐富多彩、各式各樣。為此,學校創建“書香校園”“廉潔學校”“優秀龍舟文化傳承學校”,其中最有意義的還要數“課堂常規評比”。
學校在低年級舉行了“課堂常規評比”,比賽內容包括課前準備、學生坐姿、讀書姿勢、寫字姿勢、舉手發言、學會傾聽、收發作業、課中操展示等等方面。“身坐直,手放平,看前方,專心聽”,一群群小學生整齊規范地演示著上課的標準要求,聲音清脆而響亮。這些活動,幫助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全心守護,溫暖他人
寒來暑往,四季更迭,黃玲燕總是第一個到達學校、最后一個離開學校的人。風雨無阻,默默堅守。
每周升旗儀式上,黃玲燕一臉嚴肅的站在主席臺上,總結上周的工作,布置安排本周的任務。上到思想道德教育,下到教學生怎樣跟人溝通、怎樣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她都反復交代、叮囑、強調……
校里校外每次遇見,她一改臺上的嚴肅,笑盈盈地主動打招呼,無論對年長的還是比她年輕的,她都是一副笑盈盈的模樣。
黃玲燕對待工作嚴格,生活中她卻充滿了人情味。對待同事,就像自己家的兄弟姐妹。老師家里有什么困難,能夠照顧的,她想盡一起辦法照顧,沒有條件的克服困難、創造條件也要照顧。比如有同事的孩子上高三,為了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孩子,允許他們不再擔任班主任,周五可以提前一兩個小時離開。剛到道縣第五小學,她就主動了解教職工基本情況,得知姚斌老師的兒子體弱多病近四歲還不會講話,積極找他談心,還向他推薦了省里好的康復醫院,不定期關心其孩子康復情況,又積極幫他爭取到湖南省勵耕計劃專項幫扶金。一舉一動,讓全校老師對她心存感恩。
當學生全部離校,她也完成了當天的工作,排球場就是她的樂園。酷愛運動的她總是那么生氣勃勃,師生都佩服她整天能量滿滿,仿佛一條奔流不息的小溪,永不知疲倦!
做溫暖的人,辦溫暖的學校,做有溫度的教育。黃玲燕不僅關心師生的工作和學習,更關心他們的生活。
2020 年8 月,黃玲燕剛走馬上任,擔任道縣第五小學校長,她獲悉學校搬到現校址44 年來,全校從來都沒有集體開過中餐。上午十一點半放學回家,師生十二點半再來學校午休,往返加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一個小時,何況很多老師是放學后才回家做飯。老師和家長都頗有怨言,前幾任校長為此事焦頭爛額,但也不敢輕易下手而擱淺。黃玲燕了解到此事后馬上召開班主任會,做家長的解釋動員工作,購置烹飪設備,公開招標聘請廚師團隊,征集適合學生菜譜意見、挑選配送公司、后勤把關,老師監餐、學生就餐方式、地點……一系列繁瑣細致的工作,她一周內全部完成。
開餐第一天,黃玲燕一頭扎進了食堂,從配送公司早上6 點送菜過來,到食堂工人的洗、切、煮、分,班上分飯菜,她都全程監督、指導,直到最后一個班打完飯菜,學生全都吃好了,她才舒了一口氣,擦擦汗水端起了飯碗。
怎樣的校長就會有一所怎樣的學校,道縣第五小學全體師生團結、奮進、溫暖而幸福。
33 年來,黃玲燕不忘初心,堅持以情治學,以愛治校。黃玲燕用她的一腔熱血,灑向她腳下摯愛的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