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璽凡 賓國恒 李玉葉

打造教育名區,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這是近年來湘潭市岳塘區委、區政府推行教育優先發展的典型做法和經驗,為該區全力推進建設“教育興區,教育強區”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全區學子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提供了可靠保障。
擴優提質優質學位充足保障
近年來,為緩解學位緊張,破解中心城區學校生均硬件不足的難題,岳塘區緊盯優質教育缺口擴增學位,通過改擴建、易址重建、新建學校,下大力氣擴增優質公辦學位。先后建成清水學校、滴水湖學校、湖南師范大學竹埠港實驗中學、和平中心完小等校,擴建更新了建設路學校綜合樓、湘紡中學綜合樓等,總投資超15 億元,新增學位近1 萬個。
9 月1 日,位于岳塘經開區竹埠港新區的湖南師范大學竹埠港實驗中學順利揭牌,迎來了498 名初一新生。該校由岳塘區政府、岳塘經開區管委會與湖南師范大學合作辦學,是湘潭市今年新增的一所公辦初級中學,投資近2 億元,辦學規模30 個班,可提供1500 余個優質學位。
記者走進該校,在教學樓前與朝氣蓬勃的學子擦肩而過,感受著新校新生新氣象。綜合樓內,書法室、舞蹈室、錄播教室一應俱全;運動場上,跑步鍛煉的隊伍整齊有序;宿舍樓里,大家在適應性訓練的加持下行為習慣井然有序……
作為湖南省首批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岳塘區始終把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作為重中之重來抓。針對城鄉學校資源配置不均的狀況,該區著手優化、均衡教育資源,在摸索和實踐中走出了一條集團化辦學之路,努力滿足廣大居民群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美好期盼。
清水學校地處清水村,是一所全日制公辦小學,過去屬于轄區薄弱學校。2016 年8 月,該校被納入育才學校教育集團,集團內的教師全部優化整合重新分配,教育資源全面共享。
集團化運行以來,家長們對薄弱學校的印象紛紛改觀。本來只服務于清水村適齡兒童的該校,吸引岳塘經開區周邊企業工作人員送子女來此學習,學生人數也由實施集團辦學前的58 人,飛速增加到現在的568 人。
“一個教育集團兩個校區,我們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城區優質校的教育資源,過去根本不敢想。”家住清水村的謝姓家長說道。
目前,岳塘區教育集團學生覆蓋率達61.31%,群眾滿意度達98%,基本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資源配置均等化。
五育并舉“雙減”落地見實效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岳塘區全面停止審批新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并通過“注銷一批、轉辦一批”壓減校外培訓規模,壓減率達73%。同時,全面落實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確保全區整治校外違規培訓長效機制,并向社會公布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在滿足學生需求的同時,也讓家長吃下“定心丸”。
目前,該區校外培訓機構110 所,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僅13 家,均為線下培訓機構。
“以前,我們帶著孩子每天奔波于各種培訓班,大家都很‘卷。現在,孩子有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們的心態也平和了很多。”這是岳塘區家長們的心聲。
為確保向“課內”要質量,打造“高效課堂”,岳塘區創新實施四維提質(督導提質、賽課提質、引領提質、內功提質)機制,組織全區教師賽課,建立12 個名班主任工作室輻射引領教師發展,每年組織教師基本功比賽,提升教師執教能力。
全區教育系統還成功舉辦學科作業優化設計現場討論活動,推動作業由“工具”到“發展”的大轉向,研究作業“特色”與“個性”,強化作業“實效”與“增值”,確保質的提升。
在減輕學生課業壓力的同時,岳塘區教育系統堅持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致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讓孩子們堅持開展體育鍛煉、藝術創作、德育實踐等活動。
作為湖南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縣市區,岳塘區在教育工作中堅持將勞動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充分利用校園及社會資源開展勞動實踐,建設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讓學生們在基地中學習蔬果種植、體驗田間勞作。
5月22日,一場“科普大篷車進校園”巡展活動在岳塘區江濱學校舉行,通過實物展示與科普教育相結合的形式,讓全校師生“零距離”感受到了科學的魅力。
“‘雙減為孩子們帶去了豐富的課外資源,讓他們可以親手操作、親身體驗、親切互動,極大地激發了他們汲取知識的熱情。”校長鐘海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