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 宋雙來 唐清毅

國慶前夕,張家界市首屆中小學游泳比賽落下帷幕,慈利縣多所城區學校捷報頻傳。這是慈利縣教育高質量發展,學生高品質成長的有力寫照。
辦好教育,事關發展之本、和諧之要、民生之基。近年來,慈利縣聚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按下城區教育資源擴容提質“快進鍵”,優化布局結構,加強隊伍建設,堅持特色強校,城區教育事業呈現出蒸蒸日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優化布局,擴容增位再提速
今秋開學,慈利縣教育版圖再添一所高起點建設的大規模學校——慈利縣二完小。
“這是慈利縣乃至湘西北最受關注的一所學校。”慈利縣教育局主要負責人介紹道,隨著縣城北擴,城鎮化步伐加快,城區學位相對緊張,公辦義務教育面臨巨大招生壓力。城區教育資源的均衡布局是民之所望,亦是政之所向。
2022 年4 月,在縣委、縣政府的高位推進下,慈利縣第二完全小學破土動工。學校占地70 余畝,投資1.8 億元,規劃辦學60 個班,可新增城區學位3300個,有效打破了慈利縣一完小、金慈實驗小學等學校學位緊張的困境。
今年秋季開學,原慈利縣零陽鎮北崗中心完小的500 余名學生整體搬遷至此,加上劃片招生的一年級新生及選擇就近入學的回流學生,學校迎來了29 個班1000 余名學生就讀。
走進慈利縣二完小,嶄新的校容校貌、齊全的現代化功能室、標準化的運動場等基礎設施,為孩子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教室內,老師生動翔實的講解與形式多樣的多媒體設備結合起來,讓課堂學習變得更加有趣。
瑯瑯書聲入耳來。透過慈利縣二完小這個“小窗口”,折射出的是慈利縣立足長遠,為“辦好每一所學校、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家門口上好學”交出的實時答卷。如今,一幅城區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畫卷已完全鋪開:東有慈利縣銀澧國際學校;南有慈利縣一完小、金慈實驗小學、一鳴中學;北有慈利縣二完小、城北中學;西有芙蓉學校、城西中學。
抓強師資,提質增優成效顯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是必答題。
首要關鍵,是精心培養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慈利縣金慈實驗小學以青藍工程為基底,以國培、省培、赴外校學習等途徑為手段,夯實青年教師培養之道。該校年輕女教師鐘珊經過4 年的磨礪,已經是獨當一面的優秀少先隊輔導員。近3年,學校少先隊獲評全國優秀少先隊集體,293 中隊獲評全國紅領巾中隊,學生雷雅姿獲評全國優秀少先隊員、張家界市新時代好少年,鐘珊榮獲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張家界市五一勞動獎章。
慈利縣二完小首批教師大多為鄉鎮學校脫穎而出的優秀教師,學校通過5天集中培訓,從制度管理、科技創新、語數外、管理干部培訓等方面凝心聚力。同時,學校期初就制定了年級組、學科教研組教研計劃,以集體備課、研課磨課,提升教師課堂把控力。開學不到一個月,學校教師唐莉莉就捧回了張家界市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競賽一等獎,備受社會好評。
同時,各學校還緊抓師德師風建設、廉潔校園建設,強化教師“當好‘引路人”的堅定信念。城區學校校長們紛紛表示,強師資背景下,教職工們牢固樹立教育人姓“教”、“質量是學校發展生命線”的意識,各校教育質量持續攀高。
深挖內涵,多樣育人特色足
五育并舉,德育為先。慈利各城區學校因地制宜,挖掘特色,以“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長”的辦學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在“雙減”背景下,“減而有升”,進而有為。
慈利縣一完小充分發揮自身10 余畝山地的天然優勢,開辟勞動實踐基地,聘請專員管理,基地成了周末親子打卡地首選。學校因以勞育人成效突出,獲評湖南省首批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校。同時,該校突破場地、資源困境,開設課后服務21 個興趣班,科創特色明顯,經常以絕對優勢斬獲各級各類獎項。今年暑假,該校學子龔子淳代表湖南參加第二十四屆全國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斬獲數字創作類電腦繪畫項目頭名,榮獲該項目唯一一個“創新之星”獎項。
慈利縣芙蓉學校堅持文化傳承,打造了“千人誦”“千人奏”等備受贊譽的經典活動,賦予傳統文化以新時代的活力。同時,該校聚焦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的現狀,于2020 年開辦家長學校,聘請專家、講師團隊,保證每周4 天,每天2 課時的培訓頻次。此外,還編寫了《家庭教育三十二法》教材,讓教育更科學、更接地氣。學生家長楊芳受益其中,從家長成長為講師團一員。該校申報的湖南省家長學校示范校項目已經通過驗收。
各校在養成教育上別出心裁,各有千秋,孩子們在潤物無聲中拔節成長。
櫛風沐雨秉初心,砥礪奮進續華章。慈利教育人將持續保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信心、決心和恒心,擦亮“慈利教育”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