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
摘 要:利用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不僅能夠幫助農民提高生產效益,還能滿足人們對綠色優質農產品的需求,所以農戶在種植黃瓜作物時,應該積極利用無公害優質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關鍵詞:黃瓜;無公害;優質;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引言:農戶要想實現黃瓜作物種植的優質高產高效益,就應該改變過去傳統的種植方式,積極應用先進的無公害高產栽培管理技術進行黃瓜種植,盡可能減少對化學藥物的使用,保證農產品質量,讓人們都能放心食用。本文從高產優質無公害的層面探討下黃瓜栽培管理技術。
1 選地與整地
黃瓜屬于喜溫、不耐寒的作物,并且在生長過程中黃瓜對水分的需求量比較大,所以農戶應當選擇在土壤較為肥沃、降水充沛且溫度適宜的位置栽培黃瓜。除此之外,黃瓜種植地還應當遠離工廠等污染區域,以保證黃瓜的無公害栽培。在確定好種植地后,農戶還要深耕土地和清理地塊中的雜草,之后要施足底肥,確保土壤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1]。
2 選種與處理
黃瓜屬于季節性作物,在挑選黃瓜品種時,應結合栽培時間選擇最適合的品種。為了降低發生病蟲害幾率,應優先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并要保證黃瓜種子的純度。挑選好黃瓜品種后,農戶要在栽培前對種子進行一些處理。首先把顆粒飽滿的優質種子浸泡在溫水中進行催芽,待露白后就能夠進行播種。
3 定植栽培
在確定好合適的播種時間后,農戶可通過點播方式,播種過程中還要注意把握好播種的數量,播種完成后要立刻覆蓋好地膜。出苗前,農戶一定好控制好苗床的溫度,等種子出苗后及時撤掉地膜,然后用細土覆蓋苗床。為加快幼苗的生長速度,在幼苗長出第一片真葉前,農戶還應控制好溫度和地溫。
3.1 定植前:在定植前10天,農戶需進行一次灌溉,定植前7天需要在田間施撒鋅肥、鉀肥等,通過施加大量基肥,不僅能夠提高土壤肥力,還能夠調節土壤生態環境,增加土壤的透氣性,進而促進黃瓜幼苗根系發育、加強光合作用。
3.2 定植:是無公害栽培過程中重要一環,農戶在定植時要控制好株間距,如果是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定植,還要澆足根系水。
4 田間管理
在黃瓜植株生長過程中,農戶要做好田間管理工作,以保證黃瓜作物的健康生長。在開展田間管理工作時,農戶需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①定植結束后,農戶要及時插架,可選用花架或人形架,并讓架子與黃瓜作物的根部保持一定距離。②使用“8字法”綁蔓,并調整好松緊度。③為促進黃瓜植株生長,要及時整理枝條和掐尖。④根據黃瓜生長的實際情況,做好追肥和灌溉工作,農戶可結合黃瓜的生長發育期和天氣變化來確定灌溉量和追肥量,為更好滿足黃瓜作物的生長需求,農戶最好追加有機肥。期間,農戶還可以及時將病葉和發生畸變的黃瓜去除掉[2]。
5 病蟲害防治
5.1 病害
5.1.1 霜霉病:該病主要會對黃瓜的葉片造成傷害,黃瓜出現霜霉病時,其質量和品相都會下降。在剛開始發病時,黃瓜葉片的下部會出現許多水浸狀的斑點,這些斑點會沿著黃瓜的葉脈延伸呈多角形,隨著病情的發展,斑點會慢慢變成褐色。針對此病,農戶可以使用苦參堿進行防治。
5.1.2 黃點病:黃瓜植株剛感染該病時,其葉片上會出現一些斑點,這些斑點在病情的發展下會逐漸變大直至連成片。黃瓜葉片會因此病而干枯。高溫高濕的環境容易引發黃點病,特別是結瓜初期。農戶可以使用多康等藥物來防治該病。
5.1.3 細菌角斑病:黃瓜植株葉片在感染該病后,其葉脈會慢慢停止生長,并從葉脈位置逐漸向附近蔓延,水浸狀的褐色斑點也會在病情發展下變為黃褐色,到了發病后期還會出現斑塊穿孔問題。細菌角斑病不但會讓黃瓜葉片變得干枯,還會提高葉片濕度,致使葉片出現菌膿。農戶在治療該病時,可以交替使用農用鏈霉素等藥物,這樣能夠取得不錯的治療效果,避免病菌產生耐藥性。
5.2 蟲害
黃瓜作物生長過程中總是難免會發生各種蟲害,特別是在黃瓜幼苗期之后,所以農戶必須要重視對蟲害的防治。
根據蟲害的發生時間,黃瓜作物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白粉虱、螨蟲以及斑潛蠅等蟲害。農戶要想減輕蟲害對黃瓜植株的危害,就需要在采用物理防治的同時,使用合適的藥物進行防治,在選擇藥物時要盡量選擇那些毒性小的藥物。除此之外,農戶還可利用生物制劑來誘殺蟲害。
6 采收
為了保證黃瓜口感鮮嫩,農戶還要及時做好采收工作。為避免墜秧,農戶可以2~3天采摘一次黃瓜,這樣也有利于黃瓜的二茬生長,采摘后可使用保鮮膜進行包裝。
結語:綜述,作為一種常見蔬菜,黃瓜一直深受我國民眾的青睞。為更好滿足當下人們對綠色黃瓜需求,農戶應該積極采用先進的優質高產栽培技術進行無公害黃瓜種植,以不斷提升黃瓜的品質。在應用無公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時,農戶要從選種、播種等環節認真把握好栽培技術的要點并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以真正實現黃瓜種植的優質高產。
參考文獻
[1] 趙彩霞.溫棚型黃瓜無公害標準化栽培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22(11):29-30.
[2] 張麗君.大棚早春黃瓜無公害栽培技術[J].新農業,2022(1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