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艷 陳孝賢 李冰雪 唐紅麗
摘 要:病蟲害防治是農民面臨的一大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國糧食產量和糧食安全。目前,農業病蟲害防治中,農藥使用過多、濫用現象普遍,這對生態環境保護產生不良影響。為此,應積極引進先進技術,提升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效果。本文分析農藥使用現狀及危害,探討農藥減量增效技術應用方法,以此為依據提出農藥減量增效技術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具體運用。希望研究能給相關人員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農作物;病蟲防治;減量增效
在農業生產中,病蟲害防治是重要環節,但受農藥使用的影響,很多農藥無法真正起到防治效果,不僅污染環境,也對人和農作物造成較大影響。在病蟲害防治中,合理使用農藥,盡可能減少農藥使用量。為提高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水平,需轉變傳統農藥使用方式,加強對農藥使用情況監督管理,通過科學、合理使用農藥減少污染。另外在農業生產中還應推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術,不斷提高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水平。
1 農藥使用現狀及危害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農藥的使用問題普遍存在,而對農藥使用過多、濫用的主要原因是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效果不理想。比如,在小麥和水稻種植過程中,如不及時噴灑農藥,農作物就會被害蟲啃食和感染。部分農民在作物受到病蟲害影響后,沒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治,導致農作物產量嚴重下降,因此才在他人推銷下選擇噴灑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但這樣的做法治標不治本,并不能從根源上解決病蟲害問題,還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另外,在一些地方使用的農藥中,有不少都是禁用農藥。這類農藥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質和有害成分,不僅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和發育,而且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同時,在對農藥進行使用時,還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會破壞土壤結構和生態平衡,影響土壤的正常呼吸作用和養分吸收作用,若仍這樣濫用農藥,最終很可能適得其反,導致土地安全和農戶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在當前的農藥使用中,部分農民并沒有充足的農藥相關知識,并不了解農藥的副作用和自家作物的病蟲害情況,而僅僅是看到別人噴藥也跟著打藥,并無過多考慮,只是覺得打了農藥才更放心。這就導致農藥的使用過程出現各種問題,比如肆意用藥和無節制用藥,這就導致農作物的產量不增反減。此外還有部分農藥經銷商違背職業道德,大肆推廣農藥,這樣唯利是圖的做法很大程度上誤導了農戶,使其出現多藥混合、重復混合、超劑量使用和重復噴藥現象,極大程度上危害了作物和土地。
2 農藥減量增效技術
2.1 減量措施
2.1.1 結構調整化肥減量,提升地力: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增加秸稈還田面積,減少農藥使用,從根源上改變土壤狀況,緩解被農藥污染的土地,讓土地重新煥發活力,同時也要通過科學的方法精準使用相關的土地肥料,讓其能發揮最大的作用,讓土地肥力提高,形成良性循環,最終提高產量,增加農戶收益。
2.1.2 強化監測預警,提升綠色防控水平:全面完善植保監測手段和體系,推進自動監測設備的覆蓋面。建立完善相關制度,加強對農戶種植指導和種植技術培養,讓農戶熟知與土地相關的知識,指導在不同季節、不同時段進行不同病蟲害防治,有效提升病蟲害防治效果,減少化肥使用量,達到綠色防控目的。應在各地進行綠色治理技術推廣,提高各地農戶綠色防控,引進新型農作物品種,讓農戶從中受益,提高生物防治水平,減少對農藥依賴。
2.2 增效措施
2.2.1 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是眾多防治方法中最生態化也是最綠色的防治方法。其核心內容是通過特定的生物或者特定的作物來影響周圍環境,改善周圍作物生長情況。其主要包括以蟲治蟲、以分泌物治蟲、以細菌治蟲等,這些方法綠色健康,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續發展,還能為建設綠色農村貢獻力量,甚至部分綠色防治手段還能為農戶帶來額外收益,可謂是一舉兩得。此外,在上世紀出現部分農戶的自發性綠色防治,比如在部分種植水稻地區,農戶會選擇在水稻田周圍養殖生物,如青蛙類的可吃掉害蟲生物,這類生物的存在可讓稻田內部形成很好的生物循環,稻田內的生物吃掉害蟲,同時其排泄物還能作為稻田肥料,讓作物生長更好,達到增產效果,這樣的生物防治達到了很好效果。
2.2.2 做好觀察,積極應對:農藥減量增效技術指的是在保障農作物健康生長的基礎上,有效控制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和發展,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減少農藥使用量和使用次數,確保農業生態環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要想實現農藥減量增效技術的有效應用,首先應積極開展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結合農作物生長周期、生長環境等,有效預測病蟲害發生的時間、發生范圍、發生程度以及防治需求等。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病蟲害類型,制定出相應的防治方案,并選擇合適的農藥種類和劑量,盡可能降低農藥使用量和使用次數。此外,應積極推廣新型綠色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等新型農藥,從而盡可能減少農藥對環境的危害。
結語:為提高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效果,應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實現農藥減量增效,提升農業生產經濟和社會效益。合理選用農藥,選擇合適的農藥種類,結合農作物生長規律和病蟲害發生特點,科學選擇農藥種類。規范使用農藥,避免盲目用藥,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采用多樣化施藥技術,積極優化施藥技術、方式和設備等。強化科學用藥意識,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但在進行生物防治改革的過程中,也要注意適度,不得破壞當地生態系統,否則可能適得其反,導致整個土地的作物遭到破壞或產量減少。
參考文獻
[1] 束樹紅.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和農藥使用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 新農業,2022(22):5-6.
[2] 翟立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與農藥使用對策研究[J].農家參謀,2022(14):46-48.
[3] 王小玲,丁為軍.農藥減量增效技術在農業病蟲害防治中的運用[J].智慧農業導刊,2022,2(13):62-64.
[4] 孟琦,劉任源,閻蒙,董曉萌,嚴妍,尚穎.影響農藥減量增效施藥技術的關鍵因素研究[J].新農業,2021(04):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