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芙蓉 孫策 馬新智 劉燕妮 鄭士金



摘 要:番茄潛葉蛾Phthorimaea? ?absoluta? ?Meyrick,起源于南美洲秘魯,是一種世界性入侵害蟲,目前已擴散至全球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自2017年8月在我國新疆伊犁首次被報道以來,已在我國15個省份及直轄市發生為害,對番茄安全生產造成較大威脅。2023年7月,番茄潛葉蛾在吉林省長春市日光溫室番茄上首次被發現。本文從其起源及分布、形態特征、生活習性、發生為害特點以及防控對策等方面進行概述,為我省番茄潛葉蛾綠色、高效防控提供技術指導,以保障我省番茄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入侵害蟲;番茄潛葉蛾;形態特征;危害特點;防控對策
番茄潛葉蛾Phthorimaea? absoluta? Meyrick,起源于南美洲,是一種世界性入侵害蟲[1],具有擴散快、爆發性強、毀滅性大、防控難等特點。番茄潛葉蛾一旦入侵、定殖成功,對番茄生產造成的經濟損失一般在50%以上,嚴重時高達80%~100%,已對全球番茄產業的健康發展構成嚴重威脅[2]。2023年7月,在吉林省長春市日光溫室番茄上發現番茄潛葉蛾幼蟲典型為害癥狀,經樣本采集、幼蟲室內飼養,成蟲羽化后鑒定為番茄潛葉蛾(見圖1)。
1 起源及分布
番茄潛葉蛾,又名番茄麥蛾、番茄潛麥蛾和南美番茄潛葉蛾,屬鱗翅目(Lepidoptera),麥蛾科(Gelechiidae)。于1917年,在南美洲秘魯首次被發現,并命名為Tuta? absoluta? Meyrick,20世紀中下葉,該蟲遍布南美洲各國。2004年歐洲和地中海植物保護組織將其列為A1級別的檢疫害蟲,但仍未能阻止其入侵[1-2]。2006年該蟲入侵歐洲西班牙,僅用3年時間迅速蔓延到地中海盆地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隨后以800千米/年的速度向東和向南傳入亞洲和非洲。截止2021年底,番茄潛葉蛾已擴散至全球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一種世界性的重大入侵害蟲[1-3]。
番茄潛葉蛾自2017年在我國新疆伊犁州被首次報道以來,僅6年時間已在我國西北、西南、華中、華北、東北的15個省份及直轄市發生,且呈持續擴散、多地爆發的態勢[1-3]。
2 形態特征
其生命周期分為卵、幼蟲、蛹、成蟲4個階段。①卵:橢圓形,長約0.35mm,寬約0.22mm,乳白色至橘黃色[4](見圖2)。②幼蟲:咀嚼式口器,分4個齡期。1齡幼蟲奶白色,體長0.8~1.5mm,頭部黑褐色,前胸背板后緣具一棕褐色錨形紋;2齡和3齡幼蟲黃白色至淡綠色,體長0.9~4.9mm,頭部棕黃色,前胸背板后緣具兩條黑色眉形紋;4齡幼蟲綠色,偶見背部淡粉色,體長4.2~7.3mm[4-5](見圖3)。③蛹:被蛹,圓筒狀,蛹長4.5~6.5mm,淡綠色至棕褐色(見圖4)。④成蟲:體長6~8mm,褐色,鱗片銀灰色,前翅有黑色斑點,觸角絲狀,雌成蟲體型較雄成蟲大,體色較雄成蟲暗淡[5](見圖5)。
3 生活習性
成蟲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性,不喜強光照環境,白天隱藏在植株背陰處,傍晚活動頻率加劇,喜在番茄冠層飛行,求偶時近地面飛行,于地面交尾。成蟲喜在番茄植株下部葉片以及下部幼果萼片上產卵,卵以散產為主,極少見2~3粒聚產。各齡幼蟲均可吐絲,初孵幼蟲通過吐絲實現短距離移動,老熟幼蟲通過吐絲下垂至地面,在土壤中化蛹。此外,當化蛹在潛道內、葉表面進行時,通常結絲狀繭[4-5]。
4 寄主范圍
寄主范圍廣泛,包括11個科50種植物,主要危害番茄、茄子、辣椒、馬鈴薯、煙草等茄科作物,及菜豆、菠菜、甜菜等作物[6]。 5 發生危害特點
番茄潛葉蛾主要以幼蟲潛食葉片,鉆蛀果實,取食頂芽、嫩梢、嫩莖三種方式危害:一是潛食葉片,初齡幼蟲孵化后潛入番茄葉片取食葉肉組織,形成形狀各異、上下透明的潛道或潛斑,并伴有黑色糞便,后期番茄葉片皺縮、干枯,對植株光合作用造成嚴重影響(見圖6)。二是鉆蛀果實。低齡幼蟲潛食果萼后,高齡幼蟲喜從番茄果面或果蒂處潛入蛀食,并在潛入口排除糞便,導致番茄果實畸形、生長緩慢、果肉腐爛,最終失去商品性(見圖7)。三是取食頂芽、嫩梢和嫩莖,導致植株生長點缺失、叢枝、葉片簇生,直接影響番茄植株的正常生長[7]。
6 傳播擴散途徑
番茄潛葉蛾遠距離傳播主要通過番茄果品跨境或跨區域運輸及種苗調運傳播,近距離則通過氣流等自然因素擴散傳播。
7 防控對策
7.1 加強監測:以番茄為主要監測對象,懸掛番茄潛葉蛾性信息素誘捕器,1套/公頃,監測成蟲數量(見圖8)。通過調查蟲葉率、蟲株率、百株蟲口率等,監測幼蟲發生為害情況。據此,對蟲情做出預測預報,指導防治。
7.2 農業防治
加強檢疫:嚴禁從疫區調運種苗及果品,一經發現,及時采取就地處理措施,阻斷其擴散傳播。
田園清潔:及時摘除受害枝葉、花果,可采取填埋或漚肥的方式對其進行處理。番茄落架前應先進行藥劑處理,植株殘體可添加秸稈腐熟劑或EM菌劑進行無害化處理。設施番茄生產結束后可結合棚室消毒,高溫悶棚對番茄潛葉蛾進行消殺。
輪作倒茬:與非茄科作物倒茬或與水稻輪作,以降低蟲口量。
7.3 物理防治:番茄潛葉蛾性信息素誘捕器,3~5套/畝,誘殺雄性成蟲,減少成蟲交尾率,降低產卵量,從而減輕危害。
在大棚、溫室通風口及出入口安裝60目防蟲網,阻隔番茄潛葉蛾成蟲出入。
7.4 藥劑防治
在蟲害發生初期,可選用植物源農藥魚藤酮或生物源制劑蘇云金芽胞桿菌BtG033A、球孢白僵菌、金龜子綠僵菌等進行防治。
當為害程度加重時,可選用化學藥劑四唑蟲酰胺、蟲螨腈、甲氧蟲酰肼、乙基多殺菌素、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高效氯氰菊酯等進行防治,注意藥劑的合理輪換使用[7-10]。
鑒于番茄潛葉蛾具有極強的暴發性和毀滅性,對新發區域應及時采取應急措施,主要包括高密度懸掛性信息素誘捕器,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對其進行精準防控,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控制其危害,避免其擴散或暴發成災。對普遍發生區域,應采取綜合防控措施,加強蟲情監測和預測預報,采取“區域聯防、統防統治”的策略,達到綠色高效防控的目的,以保障番茄(以及馬鈴薯、茄子、辣椒等)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桂芬,張毅波,冼曉青,等.新發重大農業入侵害蟲番茄潛葉蛾的發生危害與防控對策[J].植物保護,2022,48(4):51-58.
[2] 張桂芬,馬德英,劉萬學,等.中國新發現外來入侵害蟲--南美番茄潛葉蛾(鱗翅目:麥蛾科)[J].生物安全學報,2019,28(3):200-203.
[3] 張桂芬,冼曉青,張毅波,等.警惕南美番茄潛葉蛾Tuta? absoluta (Myrick)在中國擴散[J].植物保護,2020,46(2):281-286.
[4] 渠成,羅晨,穆常青.番茄潛葉蛾的識別與防治[J].蔬菜,2023(1):81.
[5] 海永強,劉媛.番茄潛葉蛾的形態特征和生物學習性[J].中國植保導刊,2022,42(8):24-28.
[6] 張治科,吳圣勇,雷仲仁.寧夏地區新發農業入侵生物番茄潛葉蛾的發生危害及防控[J].中國瓜菜,2022,35(11):111-116.
[7] 吳圣勇,張起愷,張燁,等.番茄潛葉蛾綜合防控技術研究進展[J].植物保護,2023,49(2):6-12.
[8] 王少麗,史彩華,徐丹丹,等.入侵性南美番茄潛葉蛾高效藥劑篩選及其抗性基因突變檢測[J].中國蔬菜,2021(11):33-36.
[9] 庾琴,郭曉君,封云濤,等.6種殺蟲劑對南美番茄潛葉蛾的毒力及田間防效[J].生物安全學報,2022,31(4):345-350.
[10] 楊石有,張蕊,李宏琳,等.防治番茄潛葉蛾的藥劑篩選[J].植物保護導刊,2023,43(4):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