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夢斐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逐漸凸顯,農業經濟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為了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必須加強農業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水平。本文將從鄉村振興戰略的概述、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農業經濟發展的策略思考并結合平原縣的發展實踐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措施,以期為農業經濟的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益的參考。
1 鄉村振興戰略概述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農村人口不斷減少,農村經濟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旨在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和農民的富裕。具體任務包括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村產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等。
2 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
2.1 農業經濟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中國農業經濟發展經歷幾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是農業集體化階段,實行“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導致了很多農業問題和自然災害。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末是農業產業化的階段,國家對農業進行了改革開放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21世紀以來,中國農業經濟進入了現代化建設階段,向著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優化、環境保護、品牌培育等領域不斷發展。
2.2 農業經濟的問題和挑戰
首先是土地資源的稀缺和利用不充分,難以滿足農業生產的需求。其次是農村人口流失問題,導致農業生產力的下降和農業勞動力的減少。同時,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過大、農產品質量監管不足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使得農業經濟發展受到很大的制約和影響,需要加強政策引導和實施有力的措施去解決。
2.3 農業經濟的機遇和優勢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對高質量、安全、健康的農產品需求不斷增加,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我國擁有廣闊的農業資源,包括耕地、水資源、氣候條件等,這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和資源保障。隨著國家對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視和投入的增加,農業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高,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更加先進和高效的技術支持,并且隨著農業產業化的加速推進,農業生產逐漸向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為農業企業提供了更加穩定和可持續的發展機會。最后,目前我國的農村經濟體制逐漸得到優化和改善,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制度保障。
3 農業經濟發展的策略思考
3.1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需加大對農村公路、農村路網建設的投資力度,逐步建設完善的農村交通網絡,方便農村生產和農產品運輸。接著再進一步完善農村供水、供電網絡,建設農村自來水、污水處理、供電設施等基礎設施,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生產效率。
除此之外,還需加大對農村環境治理的力度,建設農村垃圾處理設施和污染治理設施,減少對農村環境的污染,提高農民的環境生態意識。以平原縣為例,通過實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項目,使農村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村鎮規劃布局不斷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全域提升。最后可以建設完善的農業生產配套設施,如農機庫、農資店、農產品加工廠等,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附加值,同時建設完善的農產品物流網絡,如農村電商、農產品倉儲和運輸等,提高農產品銷售和運作效率。
基于上述理念,平原縣依托推進區平臺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系統,使“龍頭企業+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戶”現代農業發展模式不斷推廣,鎮域內的啤酒、木器加工等特色產業品牌效應進一步放大,品牌化理念顯著提升,輻射形成集產、加、銷為一體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帶動延伸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了農村一二三產業加速深度融合發展。
3.2 推進農業科技創新
政府需加大對農業科技研發的投入,引導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科技研發的質量和效益。同時還需加強對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應用,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與農業生產實際的結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并且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人才的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人才支撐。另外,還可通過建設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如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科技示范園等,提高農業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加強與國際組織和國外科研機構的合作和交流,引進國外先進的農業科技和管理經驗,提高農業科技創新的國際化水平。
3.3 發展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經營
需加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農業標準化生產和質量安全控制、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以及加強農業金融支持。以平原縣為例,當地政府結合特色產業發展優勢和資源儲備,高標準設計銜接推進區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實施了綠色食品加工車間項目、農產品倉儲冷庫項目、現代農業產業基地配套設施提升項目、現代智慧溫室大棚項目等農業產業化項目。
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繁榮和農民富裕的重要舉措。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發展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經營,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策略。平原縣的推廣經驗表明,政府需要結合地方特色和資源優勢,實施高標準的產業化項目,促進農業企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