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靜華
摘 要:民權縣位于河南省商丘市,適宜開展農業生產,為了促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民權縣推進農藥減量增效工作。主要做法有加強宣傳培訓,提升農民思想認識;加強病蟲害監測;優先使用綠色防控技術和使用高效植保機械,并進行統防統治。使得農藥使用量逐年降低,平均每年降低3.68%,農藥利用率提高到40.5%,農藥使用強度顯著下降。
關鍵詞:農藥減量;綠色農業;民權縣
民權縣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其雨熱同季,年降雨量為674毫米,無霜期213天,適宜開展農業生產。民權縣耕地面積117萬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油菜、花生、葡萄等。為了保障農產品和生態環境安全,推進農藥減量增效,促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1 農藥減量增效主要做法
1.1 加強宣傳培訓,提升農民的思想認識
通過各種宣傳途徑進行宣傳引導,利用各鄉村微信群、微信公眾號“民權網”、“民權新聞”、“民權發布”、“民權通”、“民權在線”、“民權頭條”、“民權融媒”、民權縣廣播電視臺、懸掛條幅、發放宣傳資料等,宣傳農藥減量增效相關政策和技術,力求民權縣的種植主體能夠充分認識到不科學使用農藥的危害,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積極投入到農藥減量增效行動中來。每年各種媒體宣傳約10次,懸掛條幅40余個,發放宣傳資料10000多份,舉辦現場會和培訓班20余場,培訓農技人員和種植主體2000余人次。
1.2 加強病蟲害的監測
做好農藥減量增效工作的基礎是做好病蟲害監測的工作,及時掌握病蟲害的發生時期、發生量和發生范圍,從而科學指導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安排具有豐富經驗的植保人員負責病蟲害的測報工作,結合需要監測的對象,進行定期監測調查;并利用先進的測報儀器,如自動蟲情測報燈、孢子捕捉儀等對病蟲害進行監測,在全縣共建立5個普通監測點,1個重點監測點,并安排專人進行數據匯總,結合當年的氣象資料和往年的發生情況,經過專家會商之后,將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填報到國家和河南省測報系統中,并向廣大農戶發布病蟲情報,指導農戶進行防治[1]。平均每年發布病蟲情報10期以上,準確率達91.3%。
1.3 優先使用綠色防控技術
1.3.1 選用具有抗病蟲的品種
選用抗性品種能夠避免或減輕病蟲害的發生。
1.3.2 進行健身栽培
注意合理輪作,能夠降低病蟲數量,減輕病蟲害的發生;及時清除帶有病蟲的植株殘體和雜草并遠離田間進行深埋處理,保持田園衛生,降低病蟲基數。
科學施肥,最好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如果施用化肥,需要注意增施磷鉀肥和微量元素,避免單一偏施氮肥;合理密植,避免種植密度過大,否則容易導致田間濕度大,還會降低田間的通風透光,容易發生病害。
1.3.3 進行生物防治
例如采用瓢蟲來防治蚜蟲;利用赤眼蜂防治鱗翅目幼蟲;利用白僵菌防治鱗翅目幼蟲;采用蘇云金桿菌、井岡霉素、春雷霉素和沙蠶毒素等進行防治。
1.3.4 采用物理防治
保護地通過安裝防蟲網,阻隔害蟲的進入;懸掛黃、藍色粘蟲板防治蚜蟲、薊馬、潛葉蠅等具有趨色性的害蟲;使用太陽能殺蟲燈防治具有趨光性的害蟲;使用專用性信息素及配套誘捕器誘控甜菜夜蛾、斜紋夜蛾、二化螟等害蟲。
1.3.5 科學用藥技術
禁止售賣和使用國家規定的禁用農藥,避免使用高毒農藥,優先使用高效低毒農藥,當用其他方法無法很好控制病蟲害的發生時,按照藥劑的使用范圍和使用方法進行施藥,同時要注意氣象條件,達到最佳的防治效果[2]。開展農藥減量增效工作以來,平均每年進行抗病蟲品種試驗8組,安裝太陽能殺蟲燈216臺,2022年建立小麥、玉米、花生、油菜等綠色防控示范區11個,示范面積19.92萬畝,綠色防控面積達50.82萬畝。
1.4 使用高效植保機械,并進行統防統治
民權縣根據當地病蟲害防治的需要,鼓勵和支持成立統防統治服務組織,利用重大病蟲害防控項目和中央農業生產救災項目資金購買無人機等高效植保機械進行統防統治。
2022年統防統治面積達292.5萬畝次,防治效果達93.2%,新增植保無人機7臺,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達到76家,從業人員608人,日作業能力2.34萬畝。
2 取得的成效
經過民權縣各方的共同努力,使種植主體轉變了傳統的思想觀念,樂于接受和使用綠色防控技術,認識到科學使用農藥的重要性,科學用藥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逐漸由單一使用化學藥劑防治轉變為使用綜合防治方法進行防治,由一家一戶單獨打藥轉變為使用高效植保機械進行統防統治。農藥使用量逐年降低,平均每年降低3.68%,農藥利用率提高到40.5%,農藥使用強度顯著下降,2022年綠色防控覆蓋率達43.44%,統防統治覆蓋率達46.78%,生態環境也得到了改善。民權縣推進農藥減量增效,促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參考文獻
[1] 張霞.推廣農藥減量增效促進農業綠色發展[J].河南農業,2020(10).
[2] 郭永生.焦作地區農藥減量增效措施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8(2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