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建

有空的時候我愛帶著我的女兒妞妞,穿梭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望著她那燦爛欣然的笑容,我仿佛看到一個小女孩兒慢慢成長的一幕幕背影。
今年盛夏我們一起去北京時間博物館探尋時間的奧秘,前幾年我們曾經一起去過陜西蒲城縣國家授時中心老短波臺舊址的時間博物館,也去過上海嘉定區安亭鎮上海大來時間博物館……
北京時間博物館佇立在鼓樓下,位于鼓樓東大街及地安門外大街交匯處的東南角。鐘鼓樓作為北京故宮軸線北端的重要建筑,見證了歷史的興衰,往事變遷皆在眼前。
一塊墨色牌匾懸于大門之上,我們推開那似乎歷久彌新的大門,打開了塵封的“時間機器”。
博物館內水榭樓亭蕩然大氣又雅致清新,有藏滿珍寶藝術品的神秘后院建筑,也有面向公眾的藝術展廳。“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滄海桑田,晨鐘暮鼓,讓你能將一時一辰握在手里盤剝。看光影會合,風月相宜,感白駒過隙,一瞬百年……
一進時間博物館大門,妞妞天真地問“這里為什么叫時間博物館呢?”
接待我們的導游張小姐給我和妞妞介紹了緣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時間是美的象征。時間博物館坐落在鐘鼓樓的旁邊,在古代鐘樓和鼓樓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北京的鐘鼓樓是建立在皇城中軸線的最北端,是城市的報時工具,俗話說的是晨鐘暮鼓。”
妞妞因為帶了暑假作業的繪畫本,準備畫一畫這個鼓樓邊上的博物館。導游張小姐先介紹一下全館的平面圖:“時間博物館是一個宋明代風格的三進四合院,藏品以不同主題分類陳列在四合院的每個房間之中。館內收藏并展出的藏品大部分為明清宮廷御制器物,很多是康乾盛世時期的宮廷器物。”
我們走走停停,發現時間博物館將園林取了一部分,微縮,搬進了館內。中國古典園林是于方寸之內再造乾坤,是天人合一的靈巧境界。
我們來到吉光辰宇廳。導游張小姐介紹:“這個廳分為三部分,以實景陳設作為藏品展陳的方式,讓觀者近距離觀看展品細節,體味其內在之美;中廳布置為會客室樣式,以金絲楠木家具為主,主要為我們的藏家及重要客人休息、會談使用;西廳為鑒賞室,以紫檀、紅木家具裝飾,東廳布置為書房樣式,主要陳設明清老的黃花梨家具及文房四寶等書房用具。”
不遠處有一座清咸豐1855年法國銅鎏金天使雙面座鐘,它的造型為典型的法國巴洛克式宮廷鐘表,工藝極為精湛,其機型曾在法國1855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引起轟動,并獲得銀質獎章。導游張小姐說:“歷經百年時光,依然精準無誤,發條上滿一次可轉時8天,每半點鈴音敲擊一次。”
她介紹:1850年前后為了沖破廣州貿易制度的限制、開通貿易渠道,法國商人及傳道士特別進獻這座鐘表給咸豐帝。并把嘉慶帝(咸豐帝爺爺)的御題詩句“當今御詠:晝夜循環轉,隨時運不停,靜觀分刻數,豈敢自安寧”。呈現在表盤之上。但可惜的是最終皇帝并沒有同意他們的建議。
我們轉身來到了清乾隆銅鎏金琺瑯轉鴨荷花缸鐘前,據說乾隆皇帝對西洋鐘非常喜愛,而且更看重它的審美功能,他命廣東官員利用通商的機會從海外搜羅最精巧、最新式西洋鐘,并在宮中命人研制,使中國鐘表的收藏和制作達到了高潮。
導游張小姐給我們講,此鐘為清乾隆時期清宮造辦處工匠用自造的掐絲琺瑯缸和法國的奏樂機械系統裝配而成。掐絲琺瑯缸腹中部排列有佛教八寶: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缸面布置荷塘景觀,以玻璃鏡示寧靜水面,中心有鴛鴦圍成圈,其中三朵荷花可開合。在鐘盤的左右有上弦孔,左邊的負責走時系統,右邊的控制奏樂和活動玩意兒裝置。開動后,在樂曲的伴奏下,鴛鴦轉動,中間荷花的花瓣張開,露出花心中一半蹲的總角童子,兩臂張開,雙手隨樂曲上下拍掌……
走在北京時間博物館里,賞心樂事,青磚黛瓦,故景如舊,妞妞快步到了西廳,看到墻上懸掛的這幅字“斗南介景”。我想到我知道的一段典故,說“這是體現了皇帝對于老臣英廉一生政績的肯定與嘉勉,并祝其擁有最大的吉祥和福氣。據說這幅字是乾隆帝于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1776年)為即將退休的朝中英廉所寫”。
導游張小姐說:“斗南介景”語出《晉書·天文志上》和《詩·小雅·楚茨》。《晉書·天文志上》有“相一星在北斗南”。舊時以斗南稱宰相的職位。《詩·小雅·楚茨》則有“以妥以侑,以介景福”之句。
我在墻角發現了一對清光緒御制松石綠地粉彩大雅齋仙芝壽桃大缸,喊我的女兒過來一起看看。
導游張小姐說:“這一對缸色彩艷麗,品相完好,藝術及觀賞價值極高,很是難得。缸身布有桃樹、水仙、靈芝、紅果等花果,具有恭賀長壽、祥瑞的寓意,為珍罕之佳例。”
我也給閨女介紹:“大雅齋為懿貴妃(即慈禧太后)在圓明園天地一家春的畫室名,而帶‘大雅齋款的瓷器是為了同治十三年重修‘天地一家春時配置陳設而燒造的,后因圓明園修復工程停止而留存宮中使用,是專門為慈禧太后燒制的陳設器和供膳器。”
在時間展廳,是法蘭西藝術院院士的集體作品展,一次可以看到6位法國國寶級當代藝術大師的40余件藝術品,許多作品即便在法國本土都難得一見。展廳雖不大,但作品的豐富和多元卻看得極過癮。在法語中,法蘭西院士翻譯成“不朽的人”,是法國藝術與學術界的至高象征,只有在藝術學術上有著極高造詣的大師才能獲此地位。達利也是法蘭西院士,華人里則有吳冠中、貝聿銘等被評為法蘭西院士。油畫、水墨、雕塑、版畫等40多件藝術品,藝術感很強,干凈不花哨,無論燈光還是動線都最大程度地聚焦在藝術品本身,能靜心專注在觀展氛圍中,有著股冷靜理智的法式優雅……
我們來到池邊的廊子里,休憩,品茗,感受“澄川翠干,光影會合于軒戶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的風景。妞妞靜下心畫夕陽下的鼓樓,與天連接,晚霞染紅了鼓樓和天邊。
這時一對也看完展覽的老年夫婦走到我們身邊,他們鼓足勇氣上前,拜托我們為他們夫婦畫一幅畫,我有點遲疑,怕妞妞完成不了,妞妞爽快地答應了。
看著女兒的畫筆飛快地動起來,看到素描漸漸有了輪廓,老年夫婦的眼淚也落下來了,畫中是他們年輕時的模樣,沒有深壑皺紋,沒有兩鬢斑白,沒有歲月留下的痕跡,難道妞妞能看到遙遠的時間過去?
白駒過隙,走過鼓樓,走過時間博物館……
夕陽無限好,好的不是晨鐘暮鼓的壯麗景色,而是我們經歷了旭日東升的憧憬,烈日灼灼地掙扎之后,對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