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愷煜 余廣淵 楊萬鵬 董建民 蔣睿嵩



摘要 針對第三代單晶高溫合金DD9 磨削燒傷問題,設計三因素五水平實驗,從表面形貌、顯微硬度和顯微組織等角度出發,研究磨削工藝參數對燒傷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當工件進給速度小于等于250 mm/min時,磨削表面粗糙度Ra 在0.8 μm 左右小幅度變化,表面質量較好;當工件進給速度大于250 mm/min,磨削深度超過1.0 mm 后,磨削區域溫度急劇上升,磨削紋路被破壞,出現涂覆、凹坑等磨削缺陷,工件表面發生燒傷;DD9 合金緩進給磨削工件表面及表層均表現為加工硬化,顯微硬度為400~600 HV,硬化層深度在50~110 μm,塑性變形層厚度為1~10 μm。推薦的DD9 磨削工藝參數組合為:砂輪線速度vs=20 m/s,進給速度vw=250 mm/min,磨削深度ap=0.6 mm。
關鍵詞 DD9;磨削燒傷;表面粗糙度;顯微硬度;顯微組織
中圖分類號 TG58; TG74; V19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 1006-852X(2023)03-0355-09
DOI 碼 10.13394/j.cnki.jgszz.2022.0132
收稿日期 2022-08-19 修回日期 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