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藝術館座落于江蘇省徐州市建國東路廣大北巷,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江蘇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江蘇省藝術人才培訓中心徐州分中心、徐州市學校德育基地、徐州市干部教育示范點、徐州市首批中小學課后服務校外教育基地。
李可染藝術館是集李可染生平事跡和藝術作品永久性陳列展覽、李可染及近現(xiàn)代美術現(xiàn)象研究與舉辦藝術展覽為一體的紀念性藝術館。負責開展文藝展覽及作品收藏,舉行學術活動及藝術交流、公共藝術教育,承擔重大文藝活動的策劃組織與保障。
李可染(1907-1989),徐州人。現(xiàn)代杰出的中國畫家、美術教育家,生前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全國政協(xié)委員。他的中國畫藝術,在現(xiàn)代美術史上承先啟后,在國內外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被國內外譽為現(xiàn)代新中國畫的一代宗師。
李可染13歲拜徐州著名畫師錢食芝為師,學習傳統(tǒng)山水畫。16歲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水彩畫。22歲以優(yōu)異成績破格考入杭州西湖國立藝術院研究部,學習油畫與素描。抗日戰(zhàn)爭期間,先后參加由周恩來、郭沫若領導的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三廳和文化工作委員會,長期從事抗日救國宣傳畫創(chuàng)作。1941年,在恢復對傳統(tǒng)繪畫的研究與創(chuàng)作中,他提出對繪畫傳統(tǒng)“要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1943年任重慶國立藝專中國畫講師。1946年任北平國立藝專中國畫副教授。1947年,先后拜齊白石、黃賓虹為師,進一步潛心于傳統(tǒng)繪畫的研究與創(chuàng)作。
1949年后,李可染長期致力于中國繪畫藝術的革新。從1954年起,他以“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為座右銘,多次深入祖國的名山大川、風景名勝區(qū)寫生,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生動的水墨寫生作品,使傳統(tǒng)的山水畫現(xiàn)出了新的生機。20世紀60年代前期,李可染的繪畫藝術成就達到了其藝術生涯的第一個高峰,《魯迅故鄉(xiāng)紹興城》《漓江》《萬山紅遍》《黃海煙霞》《人在萬點梅花中》《犟牛圖》《鍾馗送妹圖》等都在此期間完成。他提出了“采一練十”的藝術主張,潛心將自己近十年的寫生作品提煉升華為創(chuàng)作,他的繪畫已從過去的“對景創(chuàng)作”發(fā)展為“以意造境”,體現(xiàn)了畫家審美理想化的傾向。同時,他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山水畫教學體系。20世紀80年代,年逾七旬的李可染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重新煥發(fā)了青春。他在繪畫藝術上提出“神韻”的主張,以求藝術作品達到“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之境。李可染注重對外藝術交流,與畫家關良同訪民主德國,柏林藝術科學院為兩人在東柏林舉辦了《李可染關良聯(lián)合畫展》,應日本日中友好協(xié)會會長平山郁夫先生的邀請,訪問日本。參加在日本東京、大阪舉辦的《李可染中國畫展》,受到了日本各界的極高評價。他晚年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已經達到更為自由表達審美理想的境界,《春雨江南圖》《山靜瀑聲喧》《漓江山水天下無》《無盡江山入畫圖》《千巖競秀》《井岡山》等所創(chuàng)作的一大批具有鮮明時代精神和強烈藝術個性的珍品杰作,標志著其繪畫藝術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從而促進了民族傳統(tǒng)繪畫的升華與發(fā)展,在中國畫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里程碑的意義。

李可染 師牛堂 紙本 1985年 李可染藝術館藏

李可染舊居

舊居北屋
1983年,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作出決定:對李可染在故鄉(xiāng)居住過的地方—徐州市建國東路廣大北巷16號進行整修,建立“李可染舊居”,作為李可染生平事跡和藝術作品永久性陳列展覽的場所。為加強對舊居的保護、管理,1985年4月經徐州市編委批準成立了李可染舊居管理處。
本著“修舊如舊”原則,修繕一新的“李可染舊居”于1985年10月1日對社會開放。李可染攜夫人及弟子來徐參加揭牌儀式。舊居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平方米。1994年3月28日,李可染舊居的二期工程“李可染藝術作品陳列館”建成并對外開放。該館占地面積280平方米,建筑面積320平方米,為中西建筑風格相結合的二層樓房建筑,館內長期陳列有李可染創(chuàng)作的數(shù)十件藝術精品。
由于該館建設早、投資少、面積小、陳展范圍狹窄,設施落后等情況,越來越無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2005年3月7日,中共徐州市委召開常委會議,討論并通過了“關于啟動李可染舊居三期工程”的議案。“三期工程”即在原有的“李可染舊居”暨“李可染藝術作品陳列館”基礎上,重新規(guī)劃設計,興建新的“李可染藝術館”。新的藝術館位于李可染舊居南側,占地面積4810平方米,建筑面積2829平方米,由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的祁斌教授主持設計。后經一年的緊張施工,于2007年11月底竣工,恰逢李可染百年誕辰之際,對外開放。
李可染藝術館由新館、李可染舊居和新建西跨院組成,總占地面積7.2畝(481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029平方米。
原“李可染舊居”建造于1922年,共有房屋12間,為一所青磚合瓦的四合院結構。西屋為李可染的父親李惠春、母親和李可染兄長李永平當年居室。北屋為李可染姐姐李萱,妹妹李永珍、李永淑、李畹、李娟當年居室。南屋為李可染當年居室,他在這所房子里生活了近30年。東屋為李可染的弟弟李永祥(可鵬)當年居室,也是李可染的會客室。這里實際上經常成為李可染的同事、學生、藝友藝術活動的中心,他們都是當時徐州文藝界最活躍的人物。

李可染舊居四合院
新館位于李可染舊居南側,占地面積4810平方米,建筑面積2829平方米,整體兩層局部三層。新館由陳列展示廳、學術報告廳、綜合功能廳和室外庭院四個部分組成。新館一層是兩個展廳,用于各種展覽活動;二層為“李可染生平事跡陳列廳”和“李可染藝術作品陳列廳”。室外庭院包括“師牛堂”,觀賞性淺水池庭院、園林綠地、停車場和游客中心。新館整體造型莊重大氣,色彩簡潔單純,灰色斜坡屋頂和外墻的青灰色面磚等建筑元素與李可染舊居院落連接成為一個整體,既遙相呼應,又整體和諧。新館獲2009年中國建筑學會創(chuàng)作大獎。
李可染藝術館自建館以來,一直免費向社會開放,每年舉辦展覽、講座、公教等公益性活動近百場次,接待人數(shù)超過5萬人次。先后承辦了中國(徐州)·第二、三、四屆李可染藝術節(jié),“首批中國書法名城—徐州”命名授牌儀式、“輝煌巨變—江蘇省紀念改革開放30年大型攝影圖片展”暨改革開放30年徐州文藝成果展、“中國山水畫名家邀請展”等重要藝術活動,自主策劃品牌活動“李可染藝術館書畫小品邀請展”,已連續(xù)舉辦六屆,積極參與籌備“漢風墨韻”系列巡回展,融入以“彭城畫派”培樹為支撐打造“書畫徐州”的文化大格局。全面開啟對外交流工作,曾接待奧地利駐滬領事、意大利阿麗亞娜市市長、德國埃爾福特市副市長一行、日本半田市友好代表團和韓國大邱市藝術家代表團等外方來訪。在李可染藝術館舉辦了韓國大邱、韓國井邑、奧地利雷歐本等友城的文化交流展。
近五年來,李可染藝術館承辦了稻花香里“畫”豐年—中國農民畫優(yōu)秀作品展、全國知名畫派·畫家畫徐州美術作品展、大漢氣象—國際篆刻名家名社邀請展、墨香百年—江蘇省行草書作品展、紅色記憶—中國書畫名家館館藏作品聯(lián)展線上V R展等重要展覽,在全國都非常有影響力。承辦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展覽:徐州市文聯(lián)成立70周年—徐州文聯(lián)書畫研究院2019作品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徐州市優(yōu)秀美術作品展,追夢足跡—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徐州攝影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徐州西楚山水畫會成立三十周年中國畫作品展。自主策劃了春風如畫—李可染師友師生真跡珍品展、和格物文心—全國工筆花鳥畫邀請展、與祖國同春—李可染藝術館第四屆書畫小品展等。
藝術館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重要使命,是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社科普及教育,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近五年內開展了近百場相關活動。策劃了“我和我的祖國”紅歌快閃活動并制作M V網上主題宣傳,舉辦了沙畫初體驗、少兒書法、書畫審美與藝術生活、篆刻傳拓與刻字藝術研討、篆刻的起源、刺繡攻略、端午縫香包等公教活動;組織了“流動藝術館—新時代文明實踐社區(qū)行”系列活動,開設了“展廳課堂”,先后面向徐州市近千名師生宣講以李可染抗日宣傳畫為主題的紅色故事。策劃了社科重點項目“社科云講堂:為祖國河山立傳—中國畫名家名作知識普及”。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為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出公益文藝講堂,包括剪紙、撕紙、香包、寫意花鳥不同的視頻課堂。結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策劃了“萬山紅遍—李可染先生的家國情懷”紅色主題黨課進社區(qū)、進軍營、進學校活動。李可染藝術館現(xiàn)被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聯(lián)授予“新時代頌”2022江蘇美術攝影主題聯(lián)展“優(yōu)秀展陳獎”。
李可染藝術館具有書畫展覽、舉辦多功能報告、文藝沙龍、文創(chuàng)產品經營等多種功能,是目前國內近30家名人紀念館、藝術館中規(guī)模、品味、檔次領先的藝術館。現(xiàn)主要藏有李可染先生作品48件,其中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23件,三級文物17件,以及國內名家大師藝術作品二百余件。二樓“李可染生平陳列廳”陳列有大量的文字、圖片資料,系統(tǒng)介紹李可染先生82年的藝術生活歷程。人們從中可以縱觀李可染先生一生的藝術道路、藝術思想和藝術成就,以及他愛祖國、愛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李可染作品陳列廳”內陳列有李可染先生創(chuàng)作的數(shù)十件藝術精品,其中有李可染生前捐贈的《黃山人字瀑》《漓江山水天下殊》《五牛圖》《苦吟圖》《荷塘消夏圖》《黃山煙云圖》《江南喜雨圖》《笑和尚圖》等作品。同時,展廳內還陳列有大量的李可染寫生手稿和圖書專籍。一幅幅藝術珍品閃現(xiàn)著奇光異彩,體現(xiàn)出一代藝術巨匠廣博的學識、深厚的藝術功力和高深的藝術修養(yǎng),令人嘆為觀止。學術報告廳位于藝術館三樓,可以開展容納100人左右的學術研討會、藝術講座等活動。綜合功能廳包括多媒體放映廳、接待室、云龍畫屋、觀眾休息廳、藝術創(chuàng)作室、辦公室、庫房等;室外庭院包括“師牛堂”,觀賞性淺水池庭院、園林綠地、停車場和游客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