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薇 蔡淑禎 何小程 鄭小卿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產房,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分娩計劃是孕產婦對自身期望、需求進行表達的重要工具,而通過制定、落實分娩計劃書,可以在孕產婦妊娠與分娩期間,為其提供更多優質且有自主權的照護服務,并為其選擇合適分娩方式提供支撐[1]。有報道[2]強調,許多孕產婦及家屬缺乏對妊娠分娩知識的正確、充分認知,外加分娩時強烈的疼痛感,會使產婦產生恐懼感,最終選擇剖宮產[3]。所以,針對初產婦,需多從情感、心理上給予其鼓勵與支持,幫助其順利度過分娩過程,提高自然分娩率。賦權理論為一種秉持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理念,尊重患者主觀感受,把選擇權、自主權交于患者,以此對其主觀能動性進行調動,最終達到自我管理的新理論[4-5]。本文以賦權理論為基礎對住院分娩的初產婦行分娩計劃書的制定,以此為導向,以助產士參與為支撐,開展人性化護理干預,現就其效能剖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初產婦90例作為觀察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A組與B組,各45例,A組年齡20~40(27.54±3.91)歲,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17例,大專及以上28例;B組年齡20~39(27.51±3.40)歲,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19例,大專及以上26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1)均為首次分娩,且為單胎;(2)年齡均>18歲;(3)妊娠≥28周;(4)有陰道分娩的意愿,且均具有試產條件;(5)產檢結果均正常。排除標準:(1)不符合陰道分娩標準(伴有嚴重妊娠并發癥);(2)孕期母嬰存在異常情況;(3)患有精神疾病,或存在溝通障礙;(4)嚴重臟器功能異常(如心、腎等)。
1.2 方法 A組給予常規產前護理,如完善產前檢查、開展產前教育及給予運動、飲食指導,此外,開展分娩護理、監護胎心,以自由體位進行待產等。B組基于A組護理,以分娩計劃書為指導,在助產士參與下,實施人性化護理措施,即由經培訓的助產士以一對一方式,幫助初產婦制定以賦權理論為基礎的分娩計劃書,且依據初產婦孕期所表現出的生理變化與特點,對分娩計劃書當中的內容不斷給予調整、優化;從孕28周時開始干預,直至完成分娩,時間為45~60min/次,接受干預≥6次;各孕周階段的干預內容均由明確問題、表達情感、設目標、制定計劃與效果評價等部分構成,且為整個計劃書的基礎構成,具體內容為:(1)孕28~29周。①明確問題。維持緊密溝通,對本次干預的目的、基本流程、所需注意事項及分娩計劃等內容進行逐一講解。②表達情感。鼓勵初產婦將自己的感受講出來,助產士耐心、細致傾聽,與其探討妊娠、分娩方式、分娩計劃等知識。③設目標。推動優質信任關系的構建,幫助初產婦對分娩計劃的意義及主要內容深入了解。④制定計劃。助產士以一種主動姿態做自我介紹,并向初產婦介紹其他助產士,引導其對分娩計劃書進行閱覽;⑤效果評價。以提問方式讓初產婦反饋干預的效果,且據此調整內容或方案。(2)孕30~31周。①明確問題。孕期心理情況、運動情況及飲食情況。②表達情感。對初產婦孕期心理、運動及飲食情況進行全面、深入的評估,據此進行干預方案的制定。③設目標。合理控制孕期體重。④制定計劃。以BMI值對初產婦體重增長情況進行計算,并計算食物攝入量、運動量等。⑤效果評價。對初產婦以及胎兒的體重進行測量。(3)孕32~33周。①明確問題。如監護胎兒及自然分娩等。②表達情感。評估初產婦對自然分娩的認知情況及自我監護能力。③設目標。指導、輔助初產婦做好胎兒的自我監護(1次/d),且幫其樹立自然分娩的勇氣與信心。④制定計劃。將胎動計數方法、胎兒監護技巧等內容向初產婦進行講解,且以多種形式進行分娩過程的介紹,比如宣傳手冊、視頻等。⑤效果評價。對胎動計數的次數、時間等內容的細致觀察與記錄。(4)孕34~35周。①明確問題。如分娩體位、產時配合、分娩疼痛等。②表達情感。評估初產婦對分娩疼痛的耐受力,同時了解其對分娩體位的知曉情況。③設目標。幫助初產婦加深對分娩疼痛的正確認知,并引導其掌握產時配合的技巧、分娩體位等方面的知識。④制定計劃。以一對一方式將產時呼吸方法教于初產婦,且借助器械(如分娩車、瑜伽球等),以情景模擬的形式,對分娩體位知識進行深入講解。⑤效果評價。要求初產婦對各內容進行演示,比如配合技巧、分娩體位及呼吸方法等,助產士依據演示結果給予指導、補充。(5)孕36~37周。①明確問題。即會陰側切、陪伴分娩、導樂分娩等。②表達情感。鼓勵初產婦將自身對會陰側切、導樂分娩等內容的真實看法、態度說出來。③設目標。幫助初產婦加深對分娩過程的了解,熟悉產房環境,且結合自身實況選擇合適分娩方式。④制定計劃。對會陰側切、導樂分娩及陪伴分娩等知識進行細致化講解,組織初產婦對產房進行參觀,引導其熟悉環境,另給予訓練指導,比如盆底鍛煉及會陰按摩等。⑤效果評價。要求初產婦對以上內容(導樂分娩等)的目的及作用進行講述,且要求其掌握訓練方法(如鍛煉盆底等)。(6)孕38~39周。①明確問題。比如臨產先兆、入院時機、入院準備等。②表達情感。對初產婦各方面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評估。③設目標。幫助初產婦對臨產先兆進行準確辨別,選擇合適的入院時機,且能夠做好入院各項準備工作。④制定計劃。將臨產先兆知識詳細講解于初產婦,且指導其依據自身實況對入院時機進行選定,另輔助其做好入院準備。⑤效果評價。觀察初產婦在面對分娩時,心態平和與否,及入院準備妥當、完善與否。(7)孕40周。助產士與初產婦回顧、總結整個過程,對其新的體會進行詢問,且全面評估干預效果,開展產后指導,如飲食、活動及早吸吮、早接觸、母乳喂養等。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分娩期望、分娩體驗評分及最終的分娩結局。(1)分娩期望[6]。用分娩期望量表實施評定,此量表共有5個維度,包括產痛預期、配偶支持、醫療環境、醫護支持、控制與參與,37個條目,5級評分,對應分值為1~5分,總分為37~185分,得分越高,代表有著越高的分娩期望水平。(2)分娩體驗[7]。用分娩體驗問卷(CEQ2.0)進行調查,包括安全感知、自身能力、參與性、專業支持4個維度,25個條目,4級評分(1~4分),25~100分。分值與分娩體驗水平之間呈正相關。(3)分娩結局。包括自然分娩、剖宮產與會陰側切。

2.1 兩組分娩期望、分娩體驗評分對比 與A組相比較,B組分娩期望與分娩體驗評分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分娩期望、分娩體驗評分對比分)
2.2 兩組分娩結局對比 較之A組,B組自然分娩率更高(P<0.05),剖宮產率更低(P<0.05),而會陰側切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分娩結局對比[n(%)]
妊娠是人類得以繁衍的一種自然化、正常化的生理過程,多數產婦均經陰道將胎兒娩出,但有報道[8]指出,我國有著較高的剖宮產率,且較之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提出的剖宮產率不可超過15%的標準,明顯偏高。有學者[9]強調,許多孕產婦在圍產期階段希望能夠自主選擇,但受各種因素影響,比如圍產期缺少健康教育、缺乏專業指導、相關知識不足及助產士人力資源缺乏等,外加孕產婦容易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缺乏對妊娠分娩的正確、深入認知,從而造成其缺乏甚至不具備自主選擇能力。分娩計劃書是助產士與孕產婦之間交流、溝通的“橋梁”,不僅能夠拉近二者關系,構建信任體系,而且還能幫助孕產婦加深對妊娠分娩過程的了解與認知,掌握分娩時的各種配合技巧,除此之外,還能為其表達自身需求,提供條件與機會,使其能夠更好地對分娩過程實施自我管理,真正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10]。有報道[11]強調,分娩計劃書的應用,不僅有助于減輕產婦分娩時恐懼感,而且還能降低會陰撕裂發生率以及非醫學指征剖宮產率,有利于分娩結局的改善。所以,積極找尋一種實用、高效的護理模式,將分娩計劃書的內容落實到位,對于分娩結局的改善,尤其是自然分娩率的提高,意義重大。
本文在制定分娩計劃書時,以賦權理論為基礎,此理論的典型特點除了重視教育過程、尊重患者意愿之外,還注重護理干預的全面性與整體性,重視護患之間的合作等,因而可以較好地將統產前教育模式的不足給予改變(孕產婦被動接受知識),可以將孕產婦的潛能最大程度發揮出來,并且還能對其自我管理能力進行強化,對自身與胎兒生命健康負責,因而于孕期保健的基本原則相符。另外,在完成分娩計劃書的制定后,由助產士全程參與其中(從孕周28周到分娩結束),為孕產婦提供人性化護理服務。
需指出的是,本文將初產婦作為觀察對象,以其為中心,通過對其潛能進行不斷激發(依據孕周不同,實施對應性干預),幫助其更好地了解自身所存問題,從行為、心理層面對不良習慣進行糾正;此外,通過鼓勵、引導初產婦將自身需求表達出來,可以為分娩決策的合理作出提供支撐。在各項干預中,均劃分成5個連續過程,如在干預前,先對初產婦的情況進行全面、深入的評估,對存在問題及需求進行識別,然后通過提問來引導初產婦去思考,使其從中對自身情況加以了解;而在干預過程中,助產士強化與初產婦之間的溝通、交流,鼓勵其將自身情緒、感受表達出來,而在宣泄自身的情緒時,助產士不僅給予理解、尊重,而且耐心、細致傾聽,從中找出原因,然后引導其結合自身實況設立改變目標,內容包括體重、運動及飲食等;當初產婦完成目標設定后,助產士與其一起制定分娩計劃,以視頻、手冊等形式進行分娩知識的講解,幫助其掌握分娩流程、注意事項等,最后督促其落實計劃。另外,在完成每次干預后,助產士均與初產婦共同回顧干預的內容、計劃、目標及具體的落實情況,并要求其以口述等形式予以反饋,最終掌握。從本文結果可知,相比A組,B組分娩期望、分娩體驗評分更高,而且還有著更低的剖宮產率及更高的自然分娩率。此結果與相關結論[12-13]相一致。提示基于分娩計劃書的助產士參與式人性化護理可以促進初產婦分娩期望的增強,還能強化分娩體驗,最終可促進分娩結局的改善,提高自然分娩率。
綜上所述,以分娩計劃書為主導,對初產婦開展助產士參與式的人性化護理,不僅能促進其分娩期望與體驗水平的增強,而且還能提高自然分娩率,故實用價值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