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翠真 費建平 費雯雯 金曉華 包華芳
江蘇省昆山市中醫醫院 1 手術室 2 麻醉科 215300
最新研究顯示,老年患者群體免疫力下降,季節性流感的流行及新型流感的暴發、肺結核的高疾病負擔及百日咳和猩紅熱的復燃,是未來我國防控呼吸道傳染病的重點[1]。老年合并心肺、糖尿病等慢性基礎性疾病時,存在情緒孤立、社交孤立、情緒孤獨[2];老年人群使用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方面遇到困難,不能獲得有效的、針對性的防治指導及相關物理支持[3],需要得到特別關注。本課題組從老年患者佩戴一次性口罩依從性調查入手,剖析老年患者在預防秋冬季呼吸道疾病管理中存在的障礙與不足,提出針對性培訓和管理方案。
1.1 調查對象 抽查2021年12月1日—2022年3月30日我院手術室內擇期婦科、泌尿外科、普外科手術患者。排除對象:骨折創傷手術患者,四肢活動受限或活動能力下降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有咳喘癥狀或發熱的患者,心肺功能不全、有心悸、胸悶不適患者,排除精神類疾病、帕金森綜合征等。
1.2 調查方法與內容 隨機調查,記錄患者進入手術室時一次性口罩佩戴情況、觀察并記錄口罩清潔和損耗情況,觀察并記錄患者呼吸循環改變;依據調查表詢問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回顧分析患者在病區內佩戴一次性口罩依從性情況,認真填寫“手術患者一次性口罩佩戴依從性調查表”,見表1。

表1 手術患者佩戴醫用一次性外科口罩依從性調查表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Excel 2017 軟件進行數據整理,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進行描述,組間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發放調查問卷50份,回收50份,其中年齡<60歲患者31份,年齡≥60歲患者19份,對調查問卷分析如下:
2.1 一次性口罩佩戴依從性 老年組患者一次性使用口罩佩戴依從性較差,佩戴習慣養成較差,未能按照要求進行規范佩戴,而且長時間不更換口罩,與年輕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一次性口罩佩戴依從性調查比較
2.2 一次性使用口罩佩戴差錯 佩戴時上下極大都正確,但是進行鼻夾塑形的僅僅6例,尤其是老年組,無1例進行鼻夾塑形。兩組系帶松弛過度占比高達48%,主要是兩個原因:(1)長時間佩戴耳郭疼痛不適。(2)長時間未更換口罩,反復多次佩戴—脫卸導致系帶松弛。老年組口鼻遮擋效果差,勉強合格(鼻孔遮擋,鼻尖外露)占57.8%,見表3。

表3 一次性使用口罩佩戴差錯比較
2.3 一次性口罩使用性狀 老年組患者佩戴的一次性口罩整體清潔度較差,表面污漬率42.1%,而年輕組僅僅16.1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與長時間未更換口罩有關;脫下口罩后,沒有按要求固定區域內懸掛密封保存,習慣于折疊放入隨身衣褲口袋,導致反復折痕和口罩外表面粗糙、起球甚至出現拉絲,影響口罩隔絕、阻擋氣溶膠的能力,達不到佩戴口罩的真正目的;同時增加通氣阻力,出現佩戴口罩“憋悶感”,尤其是表面污漬的口罩,通氣阻力更大。
3.1 老年患者佩戴一次性使用口罩的依從性有待提高 口罩是人們對生物性和物理性呼吸道致病因子進行防護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阻斷呼吸道腺病毒傳播、禽流感暴發和霧霾防護的有效方式[4-5]。為了切斷秋冬季院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傳播途徑,減少院內聚集性感染傳播風險,要求患者佩戴口罩進入手術間,結束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佩戴口罩返回病房。在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期間,老年人獲得社區健康服務的障礙客觀存在[3],年輕患者更容易獲得一次性使用口罩,故而大多能夠在12h內更換口罩;老年患者迫于一次性口罩來源限制或者“節約”的習慣,對于佩戴一次性口罩阻斷呼吸道疾病傳播的作用理解不透徹,調查結果顯示:老年患者一次性使用口罩佩戴依從性較差,佩戴習慣養成較差,未能按照要求進行規范佩戴,而且長時間不更換口罩,與年輕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而,在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期間,有必要對所有入院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進行一次性使用口罩佩戴的規范化培訓;從入院開始,每天給患者免費發放一次性使用口罩,有條件可以采購增寬系扣帶的一次性口罩以提高舒適性。為提高佩戴的正確率,提高一次性使用口罩的防護效能,著重對一次性使用口罩的正反面、上下極、鼻夾塑形、口腔鼻腔覆蓋等細節進行強化訓練。病區人員流動性大,極易造成秋冬季病區呼吸道疾病聚集性感染,要求強化病區管理及手術全流程管理,建立以醫護人員為核心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標準化管理小組,制定病區醫院感染預防控制計劃并組織落實。針對醫護人員、醫輔人員(含保潔人員)、患者和家屬、陪護人員等制定不同的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規范不同人群行為,提高相關人員手衛生依從率和口罩佩戴規范率[6]。在強化封閉管理基礎上,應當將每個樓層、病區看待成相對獨立開放空間,并且定期對每個病區、樓層的防控效果進行專項評估。患者進入病區走廊、護士站等開放區域以及醫生辦公室、治療室等污染區和半污染區[7],必須佩戴一次性口罩;就診、檢查和手術需要,患者在評級相同病區或樓層間轉移可以不必更換醫用外科口罩,但是在醫療活動流程結束(回到原病區)以后應當更換一次性使用口罩;患者進入手術間,則更換成醫用外科口罩。研究認為,污漬、折痕、起球、拉絲和潮氣浸潤是影響口罩防護功能、增加通氣阻力的重要因素。不正確的佩戴口罩直接影響老年患者術前氧攝取[8],因此,在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情況盡量不戴口罩;如佩戴口罩出現胸悶、氣促等不適,應當立即前往戶外開放場所摘除口罩;運動,尤其是劇烈運動時不主張佩戴口罩。手術開始前2h更換新的一次性口罩對提高手術患者氧儲備大有裨益。一次性使用口罩或者醫用外科口罩依靠靜電吸附病毒、氣溶膠,一旦潮濕,靜電作用減弱,影響防護效果[9];佩戴口罩后4h,口罩表面細菌菌落數出現超標,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佩戴的最佳時間為4h;如果診療操作時噴濺產生量較大、導致口罩表面有可見污染或表面潮濕時,應立即更換[9-10]。如需重復使用,使用后應懸掛于清潔、干燥通風處,或放置于清潔、透氣的紙袋中,避免折疊;不能直接存放在衣服口袋內。
調查研究顯示:老年患者缺乏有效正確佩戴一次性口罩的培訓,不能正確保管收納口罩;不知道在什么場合必須佩戴口罩,也不知道什么場合可以摘除口罩。由于依從性差,故而反復摘掉口罩,導致系帶松弛、不能有效遮蓋口腔和鼻腔,不能真正起到防護作用;口罩多折痕、表面污漬和粗糙,進一步增加口罩的通氣阻力,“憋悶感”增加,佩戴一次性口罩的依從性更差,形成惡性循環。針對老年人“節約”的習慣,建議社區給60歲以上人群以每天2個以上的標準免費發放一次性口罩。
3.2 強化醫院內、社區以及在崗職工的防止秋冬季呼吸道疾病聚集性傳播的規范化培訓 患者佩戴一次性口罩的依從性與患者年齡、家庭成員的關注度、患者文化程度以及接受新事物能力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在本研究中年齡越高的人群單個口罩的累計佩戴時間越長,受教育程度越低的人群更傾向于一天一換,達不到有效防護的效果。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院內聚集性傳播防控規范化培訓能有效提高醫護人員和醫輔人員院內感染防控知識和口罩佩戴規范率,院內培訓是提高患者佩戴一次性口罩依從性快速有效的方法,尤其是老年患者更要強化培訓。建議每一病區設置1名專職護士進行病區巡視,及時發現和糾正患者及家屬的不當行為,并進行針對性院感防控宣教和行為規范練習,有利于患者及其家屬對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防護習慣的養成。在護士站、病區走廊內以墻面畫報形式分解正確佩戴、摘除、收納保管一次性口罩的方法和步驟。
社區或單位內部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的規范化培訓和咳嗽禮儀等相關健康教育更有利于人群正確佩戴一次性使用口罩和呼吸道衛生、咳嗽禮儀的養成[11]。在本研究中,年輕組6例患者鼻夾塑形,其中5例患者為在職人員,經過單位的規范培訓,能夠規范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并及時更換口罩,即使脫下口罩,也知道要在固定區域懸掛、密封保存口罩,如果發現口罩潮濕,能夠及時更換。在職人員工作單位內部的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規范化培訓具有傳播范圍廣、互教互學熱情高、行為規范能夠及時糾錯等優點,可以帶動家庭成員,值得推廣。甚至有些人員將一次性口罩應用于日常生活工作中,譬如居家衛生清潔工作、廚房烹調工作,能夠有效阻擋灰塵、花粉和螨蟲,吸附油煙,降低呼吸道感染暴露風險。
為減少秋冬季呼吸道疾病聚集性傳播的風險,加強院內及社區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規范化培訓和手衛生、咳嗽禮儀等相關健康教育,注重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普及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識,提高老年人群佩戴一次性口罩的依從性,促進健康老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