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若曦
摘要:目的:動漫是一種啟蒙少年兒童思維、引領少年兒童認知的視覺表現形式,在少年兒童的學習和認知上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美好的畫面、生動的故事情節和飽滿的人物設計是一部少兒動漫受到歡迎的重要因素。我國有眾多優秀少兒動漫作品和成功的人物設計,但也有一些作品在角色設計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雖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但影響較小,市場競爭力欠佳。分析多個市場表現欠佳的少兒動漫角色發現,很多少兒動漫角色形象設計存在不符合兒童審美和認知的問題。設計者對兒童圖像、色彩的認知偏差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方法:文章從少年兒童的喜好入手,以國內外反響較好的少兒動畫角色作參考,從圖形、色彩、美術風格和設計亮點等維度出發,對少兒動漫人物形象設計思路進行粗淺的探討,旨在為動漫從業者提供符合我國少兒認知的角色設計思路。結果:通過對國內外少兒動漫角色的比較分析可以發現,符合兒童圖形認知、迎合兒童角色偏好的動畫作品更受少年兒童歡迎,在市場上有更亮眼的表現。結論:取國外優秀少兒動漫角色之長處,讓少兒動漫角色本土化,從而受到我國少年兒童的歡迎,對我國少兒動漫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少兒動漫;動畫角色;角色設計
中圖分類號:J21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21-0-03
0 引言
少兒動漫不同于全年齡向的動漫,是主要面向少年兒童的動畫作品,具有保障兒童身心健康的教育意義。
我國的動漫相較歐美國家和日本起步較晚,處于迅速發展的階段,很多少兒動漫角色也受到國外的影響,缺少本土化元素。因此,通過對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提取優秀少兒動漫角色設計優點,發掘少兒動漫角色設計的共性,反思我國動漫角色設計存在的問題,有助于推動我國少兒動漫領域產生更多富有我國特色的卡通形象。
1 少兒動漫人物形象的特征
與成人動漫不同,少兒動漫作品需要對兒童思維和心理進行多方面的考慮,尤其需要從低齡兒童和少兒對圖畫和色彩的認知及喜好入手,進行畫面風格的設計。無論國內外,少兒動漫人物形象都擁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在這些共性特征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地區的文化特點對形象進行藝術加工。
1.1 圖形和色彩的表達
對整體形象進行圖形情感分析,學齡前動漫人物角色的設計通常以圓形為主。學齡前,即2~6歲,是兒童視覺發育迅速的時期[1]。在這一時期,視覺的發展影響著兒童對圖像的喜好。研究表明,兒童最先發展的是形狀辨識的能力,其次才是立體和空間的感知,而且0~6個月的嬰幼兒對某些形狀,如人臉或者棋盤,有明顯的偏好,對其他形狀并不敏感[2]。從這個研究結果來看,兒童對圖像存在天生的偏好,因此國內外面向少年兒童的動漫人物形象設計都將簡化的平面幾何圖形作為雛形來設計人物的基本框架,然后再考慮在這個框架內如何進行內容填充。
《大耳朵圖圖》《豬豬俠》等國內優秀少兒動漫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鮮明的圓形特征。《海底小縱隊》中的動畫形象大多采取圓頭、圓身。小豬佩奇的圓頭圓身形象十分深入人心。在眾多學齡前兒童動漫作品中,很少會見到以三角和方形,抑或有機形來表現角色,也甚少在這類動漫中見到強調作品藝術性的成分。人物整體形態呈現的是圓潤、可愛、易親近的造型[3]。
從色彩的搭配設計來說,純度和明度較高的顏色容易吸引兒童的注意[4],因此學齡前動畫通常采用明亮鮮艷、辨識度高的色彩。但是,顏色過于鮮艷和明亮也會導致兒童視覺疲勞,影響其視力。因此,色彩明亮的淺色系,是大多數少兒動漫設計的選擇[5]。色彩飽和度低而純度較高的設計,對兒童來說易于識別。有些動畫會根據人物性格決定人物的顏色傾向,比如《頭腦特工隊》《飛天小女警》等。少兒動漫中的角色形狀比較簡潔,色彩更多采取平涂的方式,因此一個角色身上很少會超過三種顏色,甚至更加單調[6]。
從圖形、色彩、動作語言等維度對少兒動漫人物形象進行簡單的歸納后可以發現,兒童對圖像的認知程度應當是角色形象設計中優先考慮的因素,其次再從美觀度和藝術成分上進行內容提升,對人物進行性格和行為上的設定。
1.2 突出的美術風格
良好的美術風格可以讓角色和故事相得益彰,讓整部動漫更有特點和可看性。少兒對圖畫的感知以線條為主[7]。由于少兒動漫具有一定的教育性質,因此少兒向的教育類動畫片在處理畫面風格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人物比例的夸張表現是決定美術風格的因素之一。少兒動漫角色設計風格比全年齡向的動漫形象更加夸張且簡約。除了整體設計之外,少兒動漫角色的四肢和五官服務于面部表情的呈現,相比寫實的角色設計,在五官特寫上更加夸張。由于少兒動漫角色的情緒表達需要讓觀眾易于理解,因此人物的肢體不一定要完全符合人物應有的比例,這就給角色設計提供了風格創造的條件。在《小豬佩奇》中,主角的四肢被極度簡化為線條,人物的肢體動作就能明確展現出來。這種處理四肢的技巧比較廣泛地應用在少兒動漫角色設計中。人物的頭身比有時為了增強少兒的認同感會形成一比一的幼態比例,這樣處理是為了突出人物的動態和肢體語言表達,讓少兒觀眾更好地理解角色情感,同時形成一種不同于全年齡向動畫角色的簡約概括的卡通風格。
2 國產少兒動漫人物設計方向
2.1 從少兒對圖形和色彩的偏好入手
國產少兒動漫正處于飛速成長的階段,與20世紀90年代的少兒動漫相比技術更加成熟,且畫面表現更能吸引少兒觀看,幾十年間涌現出眾多優秀的國產少兒角色形象。從兒童的認知水平和色彩、圖形偏好入手設計角色是重要的設計思路。
少兒動漫角色偏扁平和幾何化[8]。從人物剪影上來看,我國平面少兒動漫形象普遍以圓形為基礎設計角色,并且以動物擬人居多。從近年來很多動漫形象設計來看,我國少兒動漫中的形象并不幾何化,而是寫實一些,但對兒童來說,飽滿、簡單的造型明顯更易于理解[9]。因此,在人物設計中,應優先考慮角色的外形輪廓,以清晰展現人物特征,讓兒童感受到圖形所代表的情感,更直觀地理解故事內容。
從色彩搭配上來看,配色反差有時會讓人物更出彩。我國少兒動漫作品中的人物配色比較貼近人物真實的顏色,比如《熊出沒》中的熊大和熊二、《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狼和羊的顏色,都與真實的動物顏色相近。從配色的角度出發思考如何豐富人物形象也是比較好的設計思路,為人物造型安排具有反差的顏色會使其更有記憶點。20世紀90年代的動畫《藍貓淘氣3000問》中的藍貓就沒有用現實生活中貓的常見色,并且將顏色飽和度提高,讓人物顯得更加活潑,給少兒帶來親切陽光的形象觀感。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在最短時間內吸引兒童的注意,很多動畫片都有顏色設計過于飽和的問題。過高的色彩鮮艷度有時并不具美感,只是有些創作者會踏入色彩區分度高才符合兒童認知的誤區,所以很多教育向的少兒動漫中出現了高飽和、高純度的角色設計。研究表明,飽和度過高的顏色加上不當的顏色搭配,會對兒童眼睛產生刺激,有時會讓兒童產生負面情緒[10]。因此,設計時要考慮色彩搭配是否具有趣味、是否適應兒童的認知,是否具有積極向上的、正面引導兒童心理發展的作用。合適的顏色搭配有助于避免兒童視覺疲勞,因此在人物設計之初就應將兒童視力健康納入考慮范圍,合理搭配顏色。
2.2 避免設計同質化
2.2.1 角色的記憶點設計
動漫中的主要角色是動漫的靈魂所在,因此角色記憶點的設計也非常重要。我國動漫形象在個性上具有雷同化的傾向[11],主角是否出彩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部動漫能否脫穎而出。
角色設計的亮點最能體現角色特征。角色的記憶點可以是突出的外形,如《小豬佩奇》中的主角佩奇以頭部的“P”字形被觀眾熟知;也可以是顛覆人們普遍認知的形象,如沒有耳朵的藍色貓咪哆啦A夢等。嬰幼兒在對世界的探索過程中會逐漸形成對特定形狀的認知,對其形成固定的印象,比如圓形讓人感到舒適隨和,帶有尖刺的形狀讓人聯想到危險和疼痛。因此,具備特定形狀的角色更有機會讓觀眾一眼記住。帶有反差屬性的角色,即顛覆了普遍認知的形象,如果同時具備突出的外形、簡約的輪廓,就很有可能成為經典角色。比較典型的有迪士尼的米老鼠,米老鼠的頭部輪廓由3個圓構成,簡約而高度概括的造型讓其成為迪士尼的文化符號。米老鼠同時顛覆了老鼠精明、尖臉的特征,是一只友好的熱心老鼠,因此獲得了廣泛的喜愛[12]。
要設計出生動、受少兒觀眾喜歡的角色,挖掘角色記憶點很有必要。國內少兒動漫《喜羊羊與灰太狼》中,懶羊羊的頭頂被設計成了一坨便便的形狀,不僅詼諧幽默,還讓少兒觀眾對這個角色產生了比較強的好奇心,讓懶羊羊成為整部作品中人氣頗高的角色,這就是記憶點的魅力[13]。可以說,不同的記憶點設計不僅能幫助觀眾區分角色,還能起到暗示人物性格、凸顯角色個性的作用。
2.2.2 畫面質感的創新
動畫制作流程的流水線化會帶來不同動漫畫面風格統一的弊端,這就需要創作者有意識地根據作品需要對角色進行藝術加工。在這一方面,我國少兒動漫可以參考借鑒一些兒童繪本,對角色美術做一些與眾不同的嘗試,比如在上色時采用蠟筆的材質實現繪本的質感。
2.3 充分發揮國內優秀傳統文化的優勢
動漫是啟蒙兒童思維、引領兒童認知的視覺作品。動漫人物的形象設計會給少兒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動漫也是引導少兒審美趨向的作品。國畫作品有著獨特的創作技巧和畫面風格[14],可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風格多變的動漫結合起來,讓少兒以觀看動漫的形式學習傳統文化,這種寓教于樂也是傳承傳統文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小鯉魚泡泡》《哪吒傳奇》等優秀國產動漫創造了很多優秀的人物形象,受到市場青睞,即便在今天也不落俗套,形象簡約又具有鮮明的藝術風格。在傳統故事題材中可以借鑒傳統藝術表達手法來設計人物形象,比如在上色時采用水墨、描線采用工筆的手法等[15]。通過藝術化的人物設計來宣傳我國優秀文化,影響少年兒童的審美趨向,對少年兒童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3 結語
有趣的動畫角色會給少兒留下深刻的正面印象。很多時候少兒觀眾可能記不清故事的具體情節,但生動的動畫角色會讓觀眾記住一部動漫,成為難忘的童年回憶。有些觀眾會以動漫角色為榜樣,追求動漫人物身上美好的品質,可以說,好的角色甚至可以影響少年兒童的成長。提高作品設計質量,完善少兒動漫人物形象設計,讓完美的動漫形象和富有意義的故事深入人心,引導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是少兒動漫設計者的使命。通過學習國內外優秀的經典角色設計案例,剖析角色設計思路,為角色設計師提供更多的創作思路,對國產少兒動畫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姚福榮.學齡前兒童動畫片中的角色設計研究[D].濟南:山東工藝美術學院,2022.
[2] 張錦華. 5-6歲兒童喜歡的平面圖形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08.
[3] 熊希培.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兒童動畫創作影響因素研究[D].成都:成都大學,2022.
[4] 唐春燕.淺析低幼兒童動畫角色的設計特點[J].美術教育研究,2015(12):76-77.
[5] 吳韻霖.兒童認知發展與色彩學習的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21(8):176-177.
[6] 劉凱.動漫卡通角色配色方法探析[J].大慶社會科學,2019(3):99-100.
[7] 陳柏蘭.學前兒童對圖畫作品的認知研究綜述[J].成功(教育版),2013(23):139-140.
[8] 張秀雙.兒童對動畫片的審美偏好特點及影響因素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音樂學院,2020.
[9] 張穎,楊鳳.基于兒童心理的動畫角色造型研究[J].美育學刊,2014,5(6):29-37.
[10] 曹涵穎.基于兒童認知特征的色彩設計原則探究[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2,35(6):71-75.
[11] 孫銘.兒童動畫的角色形象設計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09.
[12] 卿曉嵐.卡通角色造型中的幾何元素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13] 梁添淇.《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角色藝術研究[J].前沿,2014(Z7):239-240.
[14] 王燕妮.國畫在中國動漫創作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2(14):103-105.
[15] 許盛.動畫卡通造型的趣味與中國水墨動畫墨韻融合的研究[J].新聞界,2010(5):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