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圣蓉 呂國光
摘要:目的:提升學生藝術素養是藝術教育的重中之重。方法:文章提出,農民畫是一種可統一藝術感知、審美體驗、文化理解的助力學生藝術素養提升的藝術形式,應提升在美術教學中的比重。在農村小學,農民畫內容的質樸性使其更能融入學生生活、更便于建立家校聯系,并且能夠有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果:文章從農民畫的內涵及選材入手,解釋說明農民畫的特征——反映現實生活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闡釋農民畫進校園的作用。農民畫還可作為一種精神治療工具來幫助患者穩定情緒。結論:農民畫的創作可融入鄉土資源,其應當受到重視。學習農民畫,可汲取農民畫所蘊含的歷史價值、美學價值、教育價值。農民畫作為眾多藝術形式中的一種,可以彌補學科課程資源的不足,完善美術課程資源,進而傳播家鄉美。
關鍵詞:農民畫;藝術素養;鄉土資源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21-0-03
農民畫是通俗畫的一種,多系農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賞的繪畫和印畫,風格奇特,手法夸張。在網絡迅速發展的今天,農村的孩子接受藝術熏陶的機會越來越多,從電影、電視、展覽中接受的美育質量也越來越高,美術課上愿意說出自己想法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但是,學生向往、看到的只有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看不到家鄉的自然景色、民俗風情、民間傳說。農民畫作為眾多本土美術教學資源中的一種,可以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藝術素養。
1 農民畫的內涵及選材
1.1 內涵深刻,地域特色鮮明
農民畫,顧名思義,是指農民畫的畫。從最初的詩畫墻運動,到上山下鄉運動,再到改革開放,時代的進步也指引著文化的發展,農民畫的內容和形式也有了質的飛躍,出現了明顯的地域特色和藝術風格,比如陜西鄠邑、上海金山、廣州龍門、浙江嘉興、江蘇邳州、陜西安塞、青海湟中、吉林東豐、山東日照、云南騰沖、河北辛集、貴州水城等地的農民畫各不相同。
但農民畫并不是只有農民才能畫的畫。農民畫筆觸簡單、色彩亮麗、構圖豐滿,體現了真摯、深刻的情感。農民畫以傳統文化為創作根基,以自身的生活為創作源泉,以地方風俗為創作養分。農民畫創作不僅可以表現家庭幸福的美好生活,還可以用于展現自然風光、耕田勞作等。不同的內容與形式,所表達的都是農民共通的愿景。
農民畫風格簡樸、顏色豐富,造型簡練、內容真實,對于學生而言,更像是兒童畫、裝飾畫,便于接受。但它與兒童畫所不同的是,兒童畫中更多的是集體無意識的生命沖動,是個體生命和自我感情的表達,而農民畫承載著傳承發展的文化,是有意識的自我情感輸出;在表現手法上,兒童畫裝飾性鮮明,以線造型居多,不太注重構圖,而農民畫講究構圖的充實和圓滿,造型上也極注重寓意[1]。
1.2 主體的鄉土,實在的文化傳承
真武鎮地處江蘇省揚州市東郊,具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因此真武鎮的土地上到處樹立著油田井架,形成了獨特的景觀。
每年農歷二月十九日,真武鎮都會舉行盛大的廟會,從東至西,從南往北,到處是售賣農機具、日用百貨、水果吃食的攤位。除此之外,還有舞龍、揚劇等演出。這樣的民俗文化活動體現了真武鎮文化的豐富性、本真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真武的濱湖橋、真武大橋等早已被風雨侵蝕,但是那坑洼的橋面、斑駁的橋柱、不停息的河水始終在無聲地訴說著它們對這座小鎮的貢獻。今人可以通過創作農民畫展現真武鎮曾經的輝煌,同時傳遞家鄉美。
由此可知,學生接觸、欣賞、學習農民畫,能從農民畫中感受到農民對時代的美好暢想,不僅挖掘了農民畫的美學價值,還展現了本土資源優勢,進而增強對家鄉的自豪感。
2 農民畫進校園的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傳統民間美術為基礎的農民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利用鄉土資源,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藝術品位、繪畫技能,還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對傳統繪畫的熱愛。農民畫繪畫語言獨特,構圖自由,色彩不受局限,夸張大膽、基調樸實,在造型、內容上尤具獨特的魅力,由此將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
2.1 豐富學生的課程資源,彌補學科課程的不足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要凝練藝術核心素養,把育人作為教育導向,還要強調藝術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可行性,凸顯藝術課程的美育價值。美術納入中考科目,這足以證明美術的地位。然而,當前美術學科課程往往與農村學生關系不夠密切,學生并沒有認識到美術學科的重要性。繪畫最重視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是學生能直接觀察到的,所以從生活中提取相關元素并展開農民畫教學,適應新課程標準,可使學生成為美的發現者、創造者。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扮演傾聽者、觀察者的角色,學生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2.2 增強學生關注生活美的能力,用藝術療愈心靈
當今社會,抑郁癥越來越低齡化,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被廣泛關注。“美國藝術治療之母”瑪格麗特·南姆伯格為藝術治療作出最早的定義,她認為藝術創作是人的自我表達,是心理分析療法中的重要工具。在被治療者的創作過程中,治療師和被治療者透過作品中物體的象征性意義進行聯想式解析。創作過程即是治療的過程,可以增加個人經驗,內在需求會在意識中重新選擇與分類,內在沖突也會被重新體驗、重新調整,并被解決[2]。在學習農民畫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近距離接觸大自然,全身心放松。利用鄉土資源進行藝術治療,能夠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藝術創作作為一種溝通和治療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緩解壓力,培養他們的情感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在關注生活美、人文美的同時,使心靈得到療愈。
2.3 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創新主力軍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的強大底氣,是文化傳承的深厚根基,是文化繁榮的強勁動力[3]。農民畫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其素材內容、表現形式等呈現出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文化內涵,對于農村學生來說,學習農民畫更能真切感受到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學生作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力軍,受到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掌握藝術作品的創作背景、文化內涵、風格特點等知識,形成藝術感知;學習和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農民畫的藝術內涵,形成自己的文化認知,感受農民畫的魅力和價值;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創作實踐產生自己的審美體驗,更深層次地理解農民畫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價值;增加創意思維訓練,為學生打開靈感迸發的創意之門,由此對自己的感受和認知進行創意表達。
2.4 統一理論、實踐、欣賞,助力藝術素養提升
學習農民畫不僅可以增加學生關于農民畫的理論知識以及提升實踐操作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繪畫欣賞能力。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偏向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創作實踐能力的培養,對繪畫欣賞能力的培養沒有予以重視。藝術欣賞立足于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且藝術欣賞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融入每一個環節中,從感知一幅畫的意圖和價值,再到欣賞繪畫的藝術表現力和正確理解繪畫傳達的情感,最后形成文化理解、文化認同。農民畫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對其理論知識的理解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對其創作背景、表現手法、造型體現有一定的欣賞能力,學會欣賞農民畫,才能真正領會農民畫的價值所在。
3 通過學習農民畫提高藝術素養的途徑
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學校、社會、家庭和生活中應該具備的適應社會進步、終身發展的能力和品質,學生應在知識、習慣、情感、能力四個維度上有一定的發展。通過學習農民畫提升學生藝術素養,結合鄉土資源的優勢,貼合教學實際,以學生看見的、聽見的事物為素材進行創作實踐,重視學生的自我感受,使學生勇于展現自我風采。
3.1 抓特色,選素材
鄉土資源豐富多彩,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藝術。學生可通過觀看和欣賞鄉土藝術,如民族舞蹈、民族歌曲、民族繪畫等,來感受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例如,在高原地區,可以通過山歌表達對家鄉的熱愛;在水鄉,學生可學習山水畫,通過表現水鄉景色,傳承水墨藝術;在真武這樣的平原地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以當地的井架、橋梁等特色建筑或者以當地的民俗傳統、風土人情等為創作素材,進而創作出特定的農民畫。
3.2 促合作,重感受
鄉土資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學生可以參觀當地的傳統建筑或者鄉土藝術家的工作室,親身感受藝術的創作過程。一方面,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實地參觀,比如參觀剪紙工坊,學習剪紙技藝等,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加深他們對鄉土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和當地的民間社團或“非遺”愛好者合作,開展“非遺”傳承進校園活動,指導并培養新生代愛好者,擴大農民畫的施教范圍和影響力。通過學習農民畫,讓學生感受到農民畫的魅力,激發學生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欲望,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3.3 編劇本,展風采
根據《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深化教學改革,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美術動起來,讓師生不再執著于畫紙上的美。受益于鄉土資源,學生可以改編具有家鄉風味的戲曲劇本,教師及學校給予支持,將改編劇本以社團成果展示的形式展現出來,如石油工人的先進事跡、農民豐收的場景、廟會發生的事情等。再將這些內容納入農民畫創作中,從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實現深化教學改革目標,有效傳播農民畫美學價值,不僅激發了美術課的活力、增強了學生的興趣,還使農民畫的傳播范圍更廣。
4 結語
農民畫中所蘊含的情感是對特定土地的不舍與難忘,是對地域風土民俗的理解與傳承,是對生命、生活的期待與向往。農民畫融入鄉土資源,反映鄉村生活、融匯鄉土情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推動了農民畫的發展,還能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促進學生對家鄉的認同、理解。
參考文獻:
[1] 許妮娜.兒童畫與農民畫的比較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2] 章學云.表達性藝術治療研究綜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8(2):78-81.
[3] 邰昌麗.美學視域下貴州農民畫的演變與校園傳承[J].中國中小學美術,202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