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帆 編輯/蘇二
75歲的劉爺爺因反復肺炎住院,他百思不得其解,平時自己特別注意養生,也從不抽煙,怎么就反復肺炎了呢?經過仔細檢查,發現劉爺爺是因為“吞咽障礙”引起了“吸入性肺炎”。什么是吞咽障礙?為什么老年人容易出現吞咽障礙?發生吞咽障礙時應該如何診斷及治療?容易嗆咳的老年人有哪些居家注意事項?
吞咽障礙是指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可發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困難,可導致嚴重的并發癥。
一般誤吸是指食物或液體進入聲帶以下的氣管,表現包括咳嗽、氣短、呼吸困難等。正常人偶爾也會發生誤吸,也就是不小心被嗆到了,一般都能通過咳嗽將誤入氣管的食物或液體排出。但是老年人由于肌肉無力,導致呼吸、清喉、咳嗽力量減弱,故會頻繁發生誤吸。
隱性誤吸是指食物進入氣管但沒有出現咳嗽、清喉、聲音改變等表現,這與喉部感覺減退有關。隱性誤吸需要吞咽造影檢查才能發現,甚至有的患者是在發生呼吸道并發癥(吸入性肺炎)后才被發現。
吸入性肺炎主要是異物或細菌進入肺內造成的肺部感染。這種呼吸道并發癥在老年人和卒中(腦梗塞、腦出血)患者中比較常見,與吞咽困難造成的食物或液體反復進入肺內有關。
由于進食后會有嗆咳、氣促等情況,老年人進食就會變慢、進食量減少。過一段時間,就會表現出貧血、消瘦、肌肉萎縮、活動減少、精神萎靡等癥狀。有些老年人如果發生嚴重的吞咽障礙,會造成完全不能進食的情況發生,十分危險。
脫水指身體組織內缺乏足夠的水和電解質來維持健康。吞咽困難是脫水的危險因素之一,因進食固體或流質易導致誤吸,會給患者帶來進食的恐懼感,故患者會減少進食量,從而導致脫水。
老人或者卒中患者吃飯時出現咳嗽增多、氣喘、不愿或害怕進食等情況要及時就醫。不明原因的消瘦、厭食、反復肺部感染等,也要警惕是否發生了吞咽障礙。
臨床上為研究吞咽障礙患者康復治療的情況,會進行康復治療前后的量表和儀器測試,通過量表和儀器的測試情況反饋出吞咽障礙患者的治療情況。量表中最常用的洼田飲水試驗,根據患者飲用30毫升水所反饋的情況來調查患者是否患有吞咽障礙及其患病的程度;才藤氏吞咽障礙評定量表,用7個等級來評估患者吞咽困難的程度。吞咽障礙的評估儀器主要有視頻熒光造影檢查(VFSS)和纖維鼻咽鏡吞咽功能檢查(FEES),其中吞咽造影檢查是診斷吞咽障礙的金標準。
吞咽障礙的治療方法包括促進食團運送的方法以及減少滲漏、誤吸的方法。
冰酸刺激、氣脈沖刺激、震動覺刺激、食物的直接刺激。
主動做唇攏唇縮、唇攏縮交替運動,唇夾壓舌板,吹哨子訓練,唇含紐扣運動控制力量訓練,及唇功能訓練:發功能音b、p、i、u。
癱瘓無力患者可進行鼓腮+輕拍、抗阻力吸吮動作、張口合口運動、下頜左右運動訓練、咬合分級運動控制訓練。
舌抵上齒、左右嘴角或面頰部內側,舌伸出繞唇周或舔唇周食物,用舌頭頂壓舌板或棒棒糖,舌尖抵上牙齒背,沿硬腭后卷,發功能音d、t,用于加強舌前部的力量。舌根盡力后縮,漱口動作,打哈欠動作,可發功能音g、k、h,用于加強舌根部的力量。舌中部抵硬腭后縮至軟腭處,舌中部貼緊硬腭做上下運動,可做舌壓訓練器練習,發功能音j、q、x,用于提高舌中部力量。
吸管吸吮練習、冰棉簽刺激、用力推壓發音練習等。
喉部按摩、嗓音發聲器練習。
吞咽時,食團被舌頭推向咽部,舌背與硬腭緊貼,腭被封閉,使咽部內壓力增高,吞下食團。增加舌根的力量,延長環咽肌開放時間,促進咽后壁肌群代償性向前運動。
間接訓練咽部肌群,也稱等長或等張吞咽訓練,增強上食管括約肌(UES)開放的肌肉力量,增加UES開放程度,減少下咽腔食團內的壓力,使食團通過UES入口時阻力較小。
采用機械的方法,使得環咽肌張力、收縮性或彈性正常化,解決環咽肌功能障礙導致的吞咽困難。
應用電刺激,使用單通道電刺激刺激舌骨上肌群,以增強吞咽肌群的力量。
從鼻腔深吸一口氣,然后屏住氣進行空吞咽,吞咽后立即咳嗽。這一吞咽模式的訓練可防止誤咽。保持隨時屏氣,可在吞咽前或吞咽中關閉聲帶,在咽期吞咽延遲之前或延遲時關閉聲帶。
鼻腔深吸一口氣,然后努力屏氣,進行空吞咽,吞咽后立即咳嗽。努力屏氣使杓狀軟骨向前傾斜,在吞咽之前或吞咽時關閉呼吸道入口(關閉聲帶及假聲帶)。
正常在吞咽時,呼吸暫時停止,而吞咽障礙患者有時會在吞咽時吸氣,引起誤咽。
根據患者吞咽障礙的臨床特點,決定食物形態以及量、內容、攝食姿勢、攝食方法,目的是使患者安全的吞咽。包括 “空吞咽”“交替吞咽”“點頭吞咽”及“側方吞咽”。
端坐位,頭略低位。30°~60°半臥位,頭略低位(頭后可放置枕頭使頭位略前屈,下頦內收),避免飲水過程中頭位過度后仰,可使用缺口水杯。
在液體中加入增稠劑,調整食物性狀為蜂蜜狀、酸奶狀或布丁狀,減少嗆咳發生。
飲水時避免頭位過度后伸;喝一口水的量控制在3~5毫升;近期發熱、咳嗽、肺炎患者暫時不做吞咽障礙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