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雁裙 唐山茶 覃小淘 藍玲曲 劉婷
【摘要】本文論述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根據場域理論,從課程建設角度分析傳統校企合作“訂單班”存在的弊端,提出構建以校辦企業為平臺,崗位能力和核心素養為基點,理論知識學習、校內實驗中心實訓、校辦企業實踐為三階的“三階兩點一平臺”校辦企業協同育人模式,并將這一模式運用于美容美體按摩學課程教學中,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的方式對教學實施效果進行評價,以期為美容美體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教學模式改革提供參考,從而為美容行業培養高素質美容美體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三階兩點一平臺 校辦企業 協同育人
課程建設 美容美體專業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6-0039-06
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人社部印發的《“十四五”時期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實施方案》提出,集中支持一批優質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在場域理論視域下,產教融合主要包括政治場域、經濟場域和文化場域等三種場域。這三種場域由不同的主體主導,對應不同的實踐場域,遵循不同的制度規則而產生角色定位與意向表達差異。國家鼓勵中職學校探索產教融合場域內多元主體的互動運行,建立高質量的產教融合新場域組織結構體系,對中職學校而言,就是要培養符合科教興國戰略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其核心和關鍵是強化產教融合,實現校企合作。
美容美體按摩學是美容師職業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也是中職美容美體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旨在培養學生為顧客實施面部及身體常見美容護理項目服務的能力,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廣西中醫學校(以下簡稱我校)以校辦企業為平臺,以崗位能力、核心素養為基點,以初階理論知識學習、中階校內實驗中心實訓、高階校辦企業實踐為三階,構建了“三階兩點一平臺”校辦企業協同育人模式,并運用于美容美體專業的美容美體按摩學課程教學中,以期與校辦企業構建產教融合新場域,實現職業與學業、產業與教育高度融合,從而為美容美體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教學模式改革提供參考,培養高素質的美容美體技能型人才。
一、“三階兩點一平臺”校辦企業協同育人模式的構建
中職學校以往的校企合作普遍采取與校外企業合作的“訂單班”模式,該模式可以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對接,解決企業用工困難,緩解學生就業壓力,故學校與企業都有深度合作的意愿。但由于學校與企業是兩個不同的機構,常出現合作形式單一、合作領域較窄、運行機制尚未形成、運作管理欠規范等問題。我校自建立美容美體專業“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以來,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面臨著一定的困難。美容美體按摩學是中職學校美容美體專業的核心課程,一般在二年級下學期開設,學生在三年級進入企業上崗實習,故該課程實訓課強調在真實的崗位情境中完成真實的工作任務,學生可以習得預期的技能。2015至2018年,我校“訂單班”模式教學目標不明確、實訓教學方法枯燥單一、考核方式過于簡單等缺陷日漸凸顯,導致實訓技能與崗位需求不相匹配,教學效果很難滿足行業要求,急需尋求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為此,我校立足學生的崗位能力要求和核心素養培養,協同校辦企業構建“初階+中階+高階”三個階段、“崗位能力、核心素養”兩個基點、校辦企業協同育人平臺的“三階兩點一平臺”育人模式,通過課程改革實現育人目標。
(一)“初階+中階+高階”三個階段
初階即理論知識學習階段,中階即校內實驗中心實訓階段,高階即校辦企業實踐階段。在“初階+中階+高階”三階教學中,學生在校內學習階段完成理論知識學習,為“從業—專業—職業”進階式提升打下基礎;在校辦企業提供的實踐平臺中,學生可以提前進行職業體驗,以便在實習階段能夠快速適應工作環境。在“初階+中階+高階”三個階段基礎上,我校通過實施“三階兩點一平臺”校辦企業協同育人模式,引導學生完成每個教學項目的“從業—專業—初步職業—進階式職業”循環(如圖1所示)。
(二)“崗位能力”“核心素養”兩個基點
崗位能力是指學生勝任崗位工作所需具備的能力;核心素養是指適應學生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中職學校培養符合美容美體行業需求的專業人才,既要掌握“必須夠用”的專業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又要具備職業綜合素養。我校堅持以崗位能力、核心素養為兩個基點,打破課程局限于自身專業領域的束縛,全面推進美容美體按摩學課程建設,幫助學生形成立體式的思維框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性職業技能。
(三)構建校企協同育人平臺
校辦企業是由中職學校創辦的,集教育目標與盈利目標為一體的企業,既有中職學校的教育特性,又兼具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創造經濟效益的作用。借助這一優質平臺,校企之間可以進行更加深入的溝通協調,使學校教育教學走上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在科學成果孵化、師資力量培養、學生創新學習、專業發展建設、課程教學改革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我校依托多家校辦企業優勢,創設校辦企業協同育人模式,如2019年與廣西中醫學校康體保健中心合作,初步構建美容美體專業校辦企業協同育人模式。
二、“三階兩點一平臺”校辦企業協同育人模式的實施
我校針對2020級、2021級、2022級美容美體專業的美容美體按摩學課程,運用“三階兩點一平臺”校辦企業協同育人模式實施教學改革。
(一)更新理念,搭建育人平臺
我校成立了產教融合辦公室,統籌組織校辦企業與各個相關專業進行對接,從校企合作評價標準的向度、量度、深度、持續度、有效度等五個維度進行評價,并將五個維度的優勢不斷擴大。如我校美容美體專業與康體保健中心基于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搭建協同育人平臺,以專業教師參與企業實踐、企業教師參與課程建設為突破點,打通校企人員雙向流動渠道,促使知識、技能、人才等實現充分流通。專業教師進入企業學習,了解最新的人才需求、新興技術及產品信息,服務企業的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及產品升級,既豐富知識、精湛技藝,又為企業的發展注入能量(如下頁圖2所示)。由此,學校聯合校辦企業敏銳地把握美容市場風向標,隨著市場的動態變化對教學標準、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等進行迭代更新。
(二)夯實兩個基點
1.修訂教學目標
我校依據美容美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由任課教師及企業一線技術人員對就業崗位的見習美容師、美容師、美容顧問、見習美容導師、美容導師等進行知識、技能和素養調研,完善教學目標。我校堅持以實現應用型課程為目標,以實踐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的培養原則,遵循多元開發宗旨,構建課程內容與職業內容對接、教學任務與工作任務對接的課程目標,在全面改善教學質量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全面提升應用能力,實現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需求同頻共振。以美容美體專業面部護理模塊為例,我校修訂了“三階兩點一平臺”校辦企業協同育人模式下的課程教學目標,將美容市場和校辦企業所需的面部護理模塊對應的崗位能力和核心素養分為三個階段,即初階在學校教學階段培養學生面部護理基礎知識能力,中階在學校實驗中心培養學生面部護理崗位技能基礎能力,高階在企業服務崗位培養學生崗位技術應用能力,層層遞進,最終實現高階目標(如下頁表1所示)。
2.優化教學內容
我校依據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標準,結合中級美容師職業資格考試大綱,梳理了本課程相關的教學內容,包括職業態度、知識、技能等,并穿插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將完成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及能力融入教學。其中,職業態度包括職業道德基本知識、職業守則;知識包括皮膚生理知識、美容產品知識、美容儀器知識、經絡腧穴知識、美容美體按摩基礎知識、處理客戶關系、客戶咨詢服務等;技能包括皮膚的測試與鑒別、美容美體按摩流程及技巧、美容美體服務項目操作、皮膚分析表的填寫等。教學以項目化教學為主要形式,教學內容方面由面部美容護理、身體保健護理、芳香療法等學習任務及若干典型工作任務組成,實現典型工作任務與真實工作任務結合、課程內容與企業技術的創新動態對接。我校美容美體專業融合中醫傳統特色,納入中醫經絡腧穴基礎知識及中醫常用基礎按摩推拿手法、循經按摩手法,養生保健按摩等,契合大健康產業需求,發揮了傳統教學優勢,有效增強了學生的專業自信和文化自信。
3.整合課程資源
在整合課程資源方面,我校引入真實項目編寫實訓手冊。實訓手冊由校辦企業教師主導編寫,內容以校辦企業真實項目為載體,將真實項目實施過程進行系統化串聯、任務化分解、結構化重組,形成聚焦實踐技能培養、面向職業崗位需求的工作任務單。為緊跟市場需求,實訓手冊采用活頁式形式,便于及時更新內容。我校還借助信息化手段開發學習通資源,采取了三階模塊形式建設資源庫,即初階內容包括情境導入案例、PPT、微視頻、習題、公眾號文章展示、書籍推薦等;中階包括崗位情景模擬案例、操作視頻,各平臺優質視頻分享;高階內容包括崗位典型工作項目案例、校辦企業教師在工作現場錄制的教學視頻、最新技術及產品資訊等。此外,我校依托中醫專業群構建虛實結合實訓平臺,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形象展示美容腧穴定位、經絡循行等知識,在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還原按摩操作流程,讓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提高學習興趣,進一步鞏固知識與技能。
4.完善教學評價
我校聯合校辦企業構建三階段能力考核與課程評價。一方面,實施具有應用型、過程性、自主性和探究性的考核方式,通過設計三階目標,梳理每次教學活動的學習結果或指導目標,將本階段目標與下一階段目標緊密關聯,實現三階環環相扣,以全面衡量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另一方面,豐富評價主體,包括學校教學督導、校內專業教師、校辦企業教師、學生(自評和互評)等。我校改革評價形式,通過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形成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完善了評價內容和權重比值,即初階評價內容包括課堂表現、課程作業、理論考試,占比為30.00%;中階評價內容包括實訓表現、實訓作業、實訓考核,占比為30.00%;高階采用自制美容師崗位能力和核心素養評價量表,評價內容包括專業實踐能力、溝通與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獨立工作能力、愛崗敬業能力、安全責任能力、應變能力、銷售能力、自我學習與發展能力、創新能力等,占比為35.00%;拓展增值評價包括參加社會服務活動(美容協會、校辦企業頂崗實戰)、美容第二課堂、技能大賽等,占比為5.00%。
(三)校企協同,開展三階教學
1.初階—理論學習
初階即在課堂上完成理論知識學習,初階教學是學生開啟學科學習的鑰匙,是進行實踐教學的前提。專業教師基于崗位需求開展理論教學,將典型工作崗位任務對接學習模塊,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手段,融入課堂討論法、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等,保障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并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構建職業崗位框架、獲得專業基礎知識,為專業化實訓和職業化實踐筑牢根基。
2.中階—實訓操作
中階即在實驗中心完成實訓操作學習。校辦企業全程參與美容美體實訓中心建設,把前沿技術、主流儀器設備和實訓平臺引入學校實訓中心,學生實訓的項目內容、使用的儀器設備、實訓的場景布局參照企業真實經營現場設計;教學以校內教師為主,校辦企業教師為輔,采用演示法、練習法、情境教學法等,將工匠精神融入服務性實訓教學全過程,使學生充分利用常規的實訓課堂,鞏固理論知識和完成市場化專業技能學習,為通向職業化的校辦企業實踐打下基礎。
3.高階—企業實踐
高階即在校辦企業完成企業實踐。在校辦企業實習期間,學生開啟“準職工”工作模式,嚴格遵守企業管理規章制度,執行企業考核指標,融入企業文化,從“校園人”變“企業人”。企業課程是基于工作本位學習的課程,校辦企業教師通過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法、項目教學法等,指導學生完成工作項目、獲取技能、積累工作經驗。課后,學生利用校企微平臺開展第二課堂、頂崗實踐等活動,既解決了美容企業中午、晚上、節假日客流高峰期用工不足的問題,又彌補了學生校企實踐時長不足的缺陷。由此,通過多種形式利用校企平臺進行實踐活動,實現學生“零距離”試就業,初步實現職業化轉變。
三、“三階兩點一平臺”校辦企業協同育人模式的實施效果
(一)學生評價反饋
在本課程的持續改進機制下,我校于2022年對2020級、2021級、2022級美容美體專業學生共132人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表2—表5所示。其中,96.21%的學生對“三階兩點一平臺”校辦企業協同育人模式持滿意態度;81.82%的學生認為,本課程的學習對將來從事美容美體相關工作影響大,可以大幅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提升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獨立工作能力等,但在提高應變能力、銷售能力、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上影響較小,而這四項能力可以在校辦企業實踐中迅速提升,因此,大多數學生希望加大校辦企業實踐教學;此外,多數學生建議增加課堂案例分析、豐富校辦企業實踐內容與形式、增加課程課時量、增強實訓課與企業實踐工作的相關性等。因此,在有限的美容美體按摩學課程課時下,我校應更大程度利用“三階兩點一平臺”校辦企業協同育人模式,開展美容美體專業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讓學生主動將知識技能融入校辦企業實踐中。
(二)學校和企業評價反饋
我校教學督導組認為,本課程教學內容合理、邏輯性強、深度和廣度結合,教學材料豐富、理論聯系實際,教學效果好,“三階兩點一平臺”校辦企業協同育人模式能激發學生培養技能,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我校于2022年對校辦企業教師12人、校外實習基地教師25人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表6—表8所示。其中,92.67%的校辦企業教師對美容美體按摩學“三階兩點一平臺”校辦企業協同育人模式滿意度高;同時,認為需要加大集體備課的頻率、豐富校辦企業實踐內容與形式、強化學生服務意識、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開展企業教師教學培訓等。校外實習企業對學生崗位能力和核心素養的滿意度高達88.00%,校外實習企業教師在訪談中普遍反映,學生在實習期間退學率降低,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全面扎實,其實踐能力增強,能更快地將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有效運用于企業實習,由此在實踐中樹立了服務意識,提高了溝通和應變能力,能較好地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總之,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我校在美容美體專業的教學改革中依托校辦企業,以美容美體按摩學課程建設為突破口,進行“三階兩點一平臺”校辦企業協同育人試點實踐,通過校企教師團隊攜手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如何擴大“三階兩點一平臺”校辦企業協同育人模式的覆蓋面,豐富校辦企業實踐內容與形式,增強實訓課與企業實踐工作的關聯度,建立客觀、全面的量化評價指標等方面,我校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易招娣,衡孝慶.場域理論視域下產教融合的權力結構及運行策略[J].浙江社會科學,2023(5).
[2]王久梅,崔晨秋.技能強國建設背景下職業院校產教融合“四鏈協同”育人體系構建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23(11).
[3]陳志杰,劉瑞平.校辦企業在高職院校培訓產業化發展中的作用與實踐研究[J].職業,2020(32).
[4]任一兵,劉文全.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 促進卓越醫生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4(49).
[5]吉亞兵.產教融合機制下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職教發展研究,2020(4).
[6]修南,唐智彬.基于職業核心素養的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標準研發理念[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9).
[7]王屹,方緒軍.“兩模塊五維度”:廣西中職示范特色校校企合作探索[J].職教論壇,2016(36).
注:本文系2021年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重點課題“基于校辦企業協同育人背景下的中職《美容美體按摩學》課程標準建設研究與實踐”(GXZZJG2021A040)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譚雁裙(1981— ),廣西桂林人,碩士研究生,高級講師,主治醫生、高級美容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醫美容、中醫針灸推拿、中醫職業教育;唐山茶(1992— ),通訊作者,云南昭通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治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中醫職業教育、中醫針灸推拿。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