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宇
(中冶南方城市建設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223)
隨著我國公路建設的迅猛發展,瀝青路面以其優越的性能在全國得到廣泛應用。然而隨著車輛數量的日益增多,車輛軸載不斷加重,加上我國大部分地區夏季高溫時間長、氣溫高,因此對瀝青的高溫性能要求不斷提高。在瀝青中摻加各種性能優良、價格適中的改性劑,是提高瀝青高溫性能比較有效的方法。
多聚磷酸(PPA)是一種硫磷類化學瀝青改性劑。將PPA 摻入基質瀝青中,改性劑將與石油瀝青組分中的瀝青醇發生酯化反應,使基質瀝青平均分子量增大、瀝青黏度增大、高溫穩定性增強,改善了瀝青的高溫性能。
長期以來,SHRP對瀝青高溫性能的評價方法是采用動態剪切蠕變儀DSR 對未老化及RTFO 老化瀝青進行動態剪切試驗,在不同的溫度和荷載頻率下測得車轍因子G*/sinδ作為高溫性能指標。但后來的研究發現,車轍因子G*/sinδ對基質瀝青高溫性能的評價效果雖然較好,但不能準確地對改性瀝青高溫性能進行評價。
多應力蠕變恢復(Multiple Stress Creep Recovery,MSCR)試驗[1-3],目前被用作研究Superpave 高溫性能指標G*/sinδ的替代指標。2008 年,作為Superpave 性能規范中新的進展,MSCR 被編入ASTM和AASHTO規范中,并進行了多次修訂完善。
綜上所述,使用MSCR試驗可以更好地評價改性瀝青的高溫性能。本研究對不同摻量的PPA改性瀝青進行MSCR試驗,從而評價改性瀝青的高溫性能。
本研究中選用70 號A 級石油瀝青作為基質瀝青,其技術指標見表1。由表1 可知,本研究選用的基質瀝青滿足《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的技術要求[4]。

表1 基質瀝青的技術指標
多聚磷酸(PPA)是由磷酸(H3PO4)加熱脫水縮合而成。本研究所用多聚磷酸(PPA)為市售產品,購自濟南盈動化工有限公司。
將基質瀝青加熱至160 ℃,摻入預定比例的PPA,摻加過程中不斷攪拌,使得PPA 均勻混合于基質瀝青中,并將混合物放入150~160 ℃的烘箱中,發育1 h 后取出,在150~160 ℃的溫度下采用高速剪切機以3 000 r/min 的轉速剪切1 h。在高速剪切后可以觀察到瀝青質地均勻,冷卻后呈光滑的鏡面,即制得PPA 改性瀝青。基質瀝青也使用同樣的制備方法,得到空白樣。
老化試驗按照《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 E20—2011)[5]中T0610—2011“瀝青旋轉薄膜加熱試驗”方法進行。
多應力蠕變恢復試驗選用的儀器是動態剪切流變儀DSR,對經瀝青旋轉薄膜加熱(RTFOT)老化的瀝青樣品進行試驗。首先,用0.1 kPa 的剪切應力加載1 s,卸載9 s,重復20 個周期。然后,用3.2 kPa 的剪切應力加載1 s,卸載9 s,重復10 個周期。整個試驗共30 個周期,耗時300 s。其中,0.1 kPa 剪切應力的前10 個周期用于調整試樣,數據不予采納。由計算機繪制出累計應變和時間的關系曲線,并計算出對應的3.2 kPa 剪切應力下平均不可恢復蠕變柔量Jnr3.2值和不可恢復蠕變柔量相對差異Jnrdiff。
在一次由加載至卸載的過程中,瀝青均經歷了由蠕變至恢復兩個階段,其應變—時間變化曲線如圖1所示。

圖1 應變—時間變化示意
每個周期恢復階段的末期(10 s 后)校正應變值γ10的計算公式見式(1)。
式中:γ10為每個周期在恢復階段末期(10 s 后)的應變校正值;γr為每個周期在恢復階段末期(10 s后)的應變值;γ0為每個周期在蠕變階段開始的初始應變值。
0.1 kPa 剪切應力下每個周期中不可恢復蠕變柔量Jnr(0.1,N)的計算公式見式(2)。
式中:Jn(r0.1,N)是0.1 kPa剪切應力下第N周期中不可恢復蠕變柔量,其中N取11到20。
0.1 kPa 剪切應力下10 個循環周期平均不可恢復蠕變柔量Jnr0.1的計算公式見式(3)。
式中:Jnr(0.1,N)是0.1 kPa 剪切應力下10 個循環周期平均不可恢復蠕變柔量。
3.2 kPa 剪切應力下每個周期中不可恢復蠕變柔量Jnr(3.2,N)的計算公式見式(4)。
式中:Jnr(3.2,N)是3.2 kPa剪切應力下第N周期中不可恢復蠕變柔量,其中N取1到10。
3.2 kPa 剪切應力下10 個循環周期平均不可恢復蠕變柔量Jnr3.2的計算公式見式(5)。
式中:Jnr(3.2,N)是3.2 kPa 剪切應力下10 個循環周期平均不可恢復蠕變柔量。
3.2 kPa 與0.1 kPa 時不可恢復蠕變柔量相對差異的計算公式見式(6)。
車轍現象是由不可恢復應變的積累造成的,因此平均不可恢復蠕變柔量Jnr是新標準的一個重要指標。平均不可恢復蠕變柔量Jnr越大,說明瀝青抗車轍能力越弱,高溫性能越差。不可恢復蠕變柔量相對差異Jnrdiff反映改性瀝青黏彈性能對于應力變化的敏感性,Jnrdiff越大,瀝青黏彈性能對應力變化的敏感性越強。按照AASHTO M332-14 規范要求,3.2 kPa剪切應力下平均不可恢復蠕變柔量Jnr3.2不得大于4.5 kPa-1,不可恢復蠕變柔量相對差異Jnrdiff不得大于75%。
本研究采用德國SmartPave 型號的動態剪切流變儀,按照AASHTO T350 的要求進行試驗,試驗結果按要求采用Jnr3.2和Jnrdiff,且須滿足Jnr3.2≤4.5 kPa-1,Jnrdiff≤75%。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PPA改性瀝青MSCR試驗結果
由表2 可以看出,在同一溫度下,PPA 改性瀝青在3.2 kPa剪切應力下平均不可恢復蠕變柔量Jnr3.2均隨著PPA 摻量的增加而減小,說明摻入PPA 可以改善基質瀝青的高溫性能,增強瀝青的抗車轍能力。
另外,PPA 改性瀝青的不可恢復蠕變柔量相對差異Jnrdiff隨著PPA 摻量的增加而增大,說明瀝青黏彈性能對應力變化的敏感性增強。然而,對于不同摻量PPA 改性瀝青的Jnrdiff,均遠小于規范要求的75%,這說明瀝青對應力變化的敏感性增強的幅度較小,但符合規范要求。
按照ASTM D7643-10 規范要求,本研究采用RTFO 老化瀝青Jnr3.2=4.5 kPa-1所對應的連續分級溫度作為PG 高溫連續分級溫度HT(High Continuous Grading Temperature)。
不可恢復蠕變柔量Jnr3.2的連續分級溫度則應按式(7)取線性插值進行計算。
式中:TC是分級溫度,℃;T1、T2是兩種試驗運算溫度,℃,且T2比T1高6 ℃;PS是不可恢復蠕變柔量Jnr3.2對應的PS=4.5;P1、P2是兩種試驗溫度T1、T2所對應Jnr3.2值。
分析PPA 改性瀝青MSCR 試驗結果,得到不同摻量PPA 改性瀝青的高溫連續分級溫度,見表3。PPA改性瀝青的HT如圖2所示。

圖2 PPA改性瀝青的HT

表3 不同摻量PPA改性瀝青的高溫連續分級溫度
由表3 和圖2 可知,隨著PPA 摻量的增加,PPA改性瀝青的高溫連續分級溫度HT 逐漸增大。摻量為0.5%、1%、1.5%、2%、2.5%的PPA改性瀝青,其HT分別為基質瀝青的102.8%、106.4%、109.0%、112.9%、117.9%。說明PPA 改性瀝青PG 高溫等級隨PPA 摻量的增加而上升,PPA 可以明顯增強基質瀝青的高溫抗車轍能力,改善瀝青的高溫性能。
本研究通過RTFO 老化后的PPA 改性瀝青進行多應力蠕變恢復MSCR 試驗,采用3.2 kPa 剪切應力下平均不可恢復蠕變柔量Jnr3.2值、不可恢復蠕變柔量相對差異Jnrdiff和PG 高溫連續分級溫度HT 作為指標,評價了不同摻量的PPA 改性瀝青結合料的高溫性能。根據試驗結果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①PPA 改性瀝青的3.2 kPa 剪切應力下平均不可恢復蠕變柔量Jnr3.2隨著PPA 的摻量的增大而減小,說明摻入PPA可以改善基質瀝青的高溫性能,增強瀝青的抗車轍能力。
②PPA 改性瀝青的不可恢復蠕變柔量相對差異Jnrdiff隨著PPA 摻量的增加而增大,說明瀝青黏彈性能對應力變化的敏感性增強。然而,對于不同摻量PPA 改性瀝青的Jnrdiff,均遠小于規范要求的75%,這說明瀝青對應力變化的敏感性增強的幅度較小,但符合規范要求。
③PPA 改性瀝青PG 高溫等級隨PPA 摻量的增大而提升,說明PPA 可以明顯增強基質瀝青的高溫抗車轍能力,改善瀝青的高溫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