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云南彌勒市一商場墜落的電梯,奪走了3人性命,導致17人受傷。事故發生后,北京、江西、上海等多地開展電梯安全專項排查整治。歷年的“通告”以及不少研究論文都指出,包括電梯在內的特種設備事故,主要原因是使用、管理不當和維護保養不到位。
積“故障”成“事故”
鄭倫(化名)所住小區2014年才交房,但現在電梯平均每周壞一次,有次從30樓掉到20樓,很驚險?!拔飿I說是電梯質量差,是開發商的問題,讓他們背了鍋。”鄭倫告訴記者,他們想過成立業委會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但動議后最終還是沒成立起來,導致問題遲遲沒法解決,隱患仍存。
劉薇(化名)租住小區的幾個電梯也是輪流出故障。她住的樓棟電梯已經壞了兩個月了,仍沒有修好的跡象。更讓人擔心的是,她住的那棟樓有三部電梯,其中兩部電梯的年檢時間停在2022年7月,一直沒有更新。對此,物業經理說:有年檢,只是年檢的錢還沒付,合格證拿不回來。這也正是那臺壞了兩個月的電梯一直修不好的原因。至于物業為何缺錢,對方表示物業費收取很不理想,不少業主根本不交。
這當然不是個例,現實中,很多小區都會在到底該誰出錢修電梯、誰對電梯故障得不到及時解決負責等問題上出現扯皮的情況。個中緣由,頗為復雜。而這些都是導致電梯小毛病堆積得不到解決,從而發展成大故障甚至事故的原因之一。
業主、物業,兩方扯皮
上海秦兵律師事務所主任徐斌告訴記者,業主繳納的物業費中,有近一半是電梯維修保養費?!八噪娞菀怀鍪?,業主就找物業公司是沒錯的”,只不過并非所有的電梯維修費都要由物業來出。
一般情況下,物業公司大多只負責電梯常規維保的費用,其他需要更換重要配件以及大修的情況,不包括在維保費中,而是需要業主額外出錢或者動用小區的公共維修基金??深~外收錢并不容易,動用公共維修基金也不簡單。
徐斌告訴記者,如果有業委會,能減少不少扯皮的空間,對電梯等的維修會更加積極有效。但事實是,業委會往往難以成立,很多都是中途夭折。
這只是一個側面。在上海從業10年的電梯維保人士張兵(化名)告訴記者,在日常維保中,經常會遇到他們發現了電梯的一些隱患,但將這些問題告訴甲方,并表示需要維修或更換配件時,甲方也即各物業管理方多表示“只要不壞就不修”。但他們能理解這種不積極——電梯修的少,換的零件少,物業支出就少,盈利就多。
低價競爭折損維保質量
電梯使用、管理方想盡可能省錢,這種行為傳導至電梯維保行業就會加劇行業開展低價競爭,以贏取客戶?!氨热?,按常規,一臺電梯一個月維保費可能300~500元左右,但現在出現了惡意競爭,有維保公司就會以100元、200元等把這個維保項目接下來。”廣州市城市建設職業學校電梯安裝與維保專業高級講師何國寧告訴記者,維保公司靠低價優勢接下項目后,如果它按照正常一個月維保兩次的話,“這個賬是算不過來的,可能連維保人員的車馬費、伙食費都賺不回來。那他怎么去賺錢,就只有不做平時的維保,而是電梯壞了才去修”,或者維??赡茏邆€過場。
張兵也告訴記者,在維保行業惡意低價競爭中,維保的質量的確難以保證。為了盈利,維保公司會加大維保員的工作量?!鞍凑粘R?,一個維保員一個月40臺電梯的工作量?!睆埍f,但拿了低價項目的公司會在此基礎上再加增加維保臺數,維保員為了完成任務,只能減少每臺電梯的維保時間或有些電梯直接“拍照打卡”。
在維保企業進行惡性循環的低價競爭的同時,電梯維保行業面臨的較大人才缺口,也讓電梯維保承壓。
張兵等業內專業人士多次向記者強調,就目前而言,電梯本身已經足夠安全,重要的是解決電梯維保、檢修檢驗等環節出現的問題,避免小問題積累成大事故。
(摘自《南風窗》 何國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