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道
芙蓉二字,在我國最早曾被先民為“荷花”命名,《詩經》中寫作“荷華”,后寫作“荷花”;《楚辭》中寫作“芙蓉”。至于古人何時又以“芙蓉”指稱豆科合歡屬的木本花樹,我未考證過。據資料記載,芙蓉樹別名合歡、絨花樹、馬纓花等,原產于亞洲及非洲,中國東北至華南及西南各省均有種植。但據我以往所知,這樹種在北方雖然也能見到,卻很少見,且往往形只影單,很難見到成片或成林的。
記得最早見到芙蓉樹,還是在半個多世紀前,我在遼南山區下鄉做知青時。下鄉后的翌年,我被抽調到公社報道組搞新聞報道,公社機關的門前,便有兩棵芙蓉樹,只是那時并不知道它們的名字。兩棵樹每到仲夏進入花期,那花剛綻放時略顯淺紅發白,盛開后則菲菲粉紅,頭狀花序形似輕盈柔軟的絨球,壯碩的樹干支撐著滿樹的繁花,那花朵密密麻麻,數量多到幾乎不可勝數。請教當地公社干部,知道了它的名字。芙蓉花的花期很長,從仲夏到立秋,跨越6、7、8三個月。盛夏暑氣難耐之時,每到下午或傍晚,公社黨委書記時常讓機關的同志們把椅子搬到兩棵芙蓉樹下,開會或商談有關工作。書記大我七八歲,他為人和藹可親,工作之余,常在芙蓉樹下與我談心,鼓勵我珍惜在鄉下的時光,努力工作,鍛煉自己。我聆聽著書記親切的話語,看著芙蓉樹上紛繁的花朵相互簇擁的蓬勃恣意,深感有種生命釋放般的呼喚……
兩年后,正值芙蓉花盛開之時,我接到調令,返城工作。在公社機關為我舉行的歡送會上,書記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幾年前,你若是高中畢業正常升入大學,如今也該正是畢業季呢。其實換個角度說,農村也是大學。這幾年,親眼看到你成長了,進步了,為全公社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如今可以說,你在農村這個學校畢業了。畢業,是結束,也是開始。相信你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一定能作出更優異的成績。就像門前這兩棵高大的芙蓉樹,花開連年,永無盡期……光陰荏苒,歲月不居,離開插隊的農村,轉眼已逾半個世紀,書記在我返城后不久,也調回城里工作,并擔任領導職務,退休多年后,去年以耄耋之年仙逝。幾十年來,當年我插隊所在的公社,體制幾經變革,那兩棵粗壯高大的芙蓉樹不知被移栽到了何處。時光流逝,記憶中的諸多往事常因眼前的公私兩忙而漸漸荒疏或遺忘。退休后的十多年擺脫了案牘勞形、公務倥傯的局面,時而在書本和記憶的底片中回到過往時光的隧道,回想起當年觀賞兩株芙蓉樹花木婆娑時的美好時光,遂想起明人王象晉《群芳譜》中談及木芙蓉花所言:“清姿雅質,獨殿眾芳……可稱俟命之君子矣。”退休后這些年,我的時間大多沉浸在作家基地里讀書寫作,與眾多文學愛好者交流切磋創作體會,并參加一些深入基層接地氣的采風活動。仲夏時節的一個上午,因寫作過程中某個章節不夠通透,遂踱出房門,在附近一處幽靜的濕地公園徜徉。信步徐行之中,倏忽眼前一亮:綠波掩映之中,一棵芙蓉樹闖進我的眼簾。遠遠望去,那一層裊裊娜娜彌漫在枝頭的粉紅色霧靄,似真似幻,朦朦朧朧,滿樹隨風搖曳著的粉紅色絨花,似乎不只是花,更是我心頭的一重重心結,一個個奇思妙想,創作思路遂奔涌而出。
這座濕地公園地處本市一個較為集中的學區之中,周邊有小學、初中、高中各類學校五六所,環境頗為清靜幽雅。自從在這里發現了這株少見的芙蓉樹,此后的日子我便時常來此散步消閑。7月間,正值“綠樹陰濃夏日長”,那棵高大的芙蓉樹上盛開的絨花,更是散放著陣陣幽香。7月,又正值各類學校的畢業季,濕地公園的幾條小徑之上,常常會看到孩子們快活的身影,其中不乏身著某某高中校服、手握著書冊的男孩女孩。他(她)們每每從芙蓉樹下走過,總會抬起頭,仰望幾眼那滿樹粉紅的絨花。或許他(她)們中的許多人,即將從原有的學校畢業,開始新的生活。那一朵朵嬌柔嫵媚的絨花也是掛滿他(她)們心頭的一個個美好的夢想吧……
細想起來,就廣義而言,每一個人,一生之中都會經歷諸多“畢業”和“開始”,抑或說“結束”和“未來”。不單僅就學歷而言,除學歷外,一個人一生中的幾個年齡段,幾個生命的結點,乃至大病初愈,劫后余生,迷途知返……都是一種結束和新的開始。就我個人而言,就有過諸多這樣的經歷:從不同學校畢業,升入更高一層的學校就讀;從一個崗位到另一個崗位的工作輪崗;從一座城市調到另一座城市工作,等等。即便是一個人擇一事,干一生,也同樣有著一生中不同年齡段的“畢業”和“開始”,正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近日,在媒體上讀到兩條新聞,讓我十分感動。一則是葉嘉瑩先生的“百年詩心”。葉先生認為每一代人都有責任將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傳承下去,不損毀、不丟失,否則上對不起古人,下對不起來者……另一則新聞是音樂指揮家鄭小瑛“歲月從不敗青春”。作為新中國第一位歌劇、交響樂的女指揮家,第一位登上外國歌劇院指揮臺的中國人,鄭小瑛在漫長的歲月中參與創建了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培養了一批優秀指揮人才。如今,94歲的她仍然活躍在舞臺上,指揮演出,開辦講座……葉嘉瑩、鄭小瑛兩位我國文藝界的泰斗,于其頤鮐背之年仍不遺余力地將中國精美的文化種子一粒粒撒進時間和大地,其拳拳之心讓人感佩不已!她們的一生曾經歷一次次“畢業”和“開始”,卻始終如挺拔剛勁的芙蓉樹,浪漫綺麗地把中國文化精粹從一代人傳到另一代人的手中。
暑氣已近尾聲,颯颯秋風已透著新涼拂面而來。來濕地公園徜徉,見那株芙蓉樹依舊粉紅染枝,滿樹繁花。衷心企盼這株芙蓉在悠悠歲月里,任憑時光百轉千回,永遠枝繁葉茂,花開連年。
選自《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