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叢悅
(南京藝術學院 人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民族民間音樂有以下幾種特征:一是區域差異特征。區域差異性是指不同地區、不同人民的民族特點,是民族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質,也是民族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各個民族的地域分布都不相同,在復雜地形和氣候的影響下,各個區域的民族民間音樂形式也存在差異。另外,各個地域人民的性格特征、民族特點也是音樂區域差異產生的因素。例如:以我國南北區域差異劃分,南方地區民族民間音樂柔和、舒緩;北方地區民族民間音樂粗獷、豪放。二是即興表演特征。人民是民族民間音樂的創作主體,是勞動和文化、藝術的結合體,是人們對音樂藝術表現的理解和追求的總體體現形式。無論是在田間地頭,還是在城市弄堂,人們在強烈音樂氛圍的熏陶下,會以即興表演的方式表現音樂。以民族民間音樂的方式表達情緒和情感,凸顯音樂的即興表演價值。在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和發展中,要將這種即興表演的優勢傳遞下去,回歸音樂藝術的本真,使音樂成為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形式。三是音樂具有變異特征。隨著時間的推移,五十六個民族在發展中具有統一性和變異性特點。音樂是一種集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于一體的、親民的藝術形式。通過運用多樣的音樂表演風格,使各個民族、各個地區的音樂融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變異性的音樂風格。民族民間音樂在改變文化內涵的過程中完善自身的表現形式,使音樂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傳唱。
民族民間音樂具有民族性特征,在民族歌曲、民間樂器、民間戲曲中,都要凸顯“民族”特點,使人們在傳承和保護中具備民族文化素養,凸顯民族民間音樂人文要素特性。民族民間音樂扎根于基層勞動者,是人們生產生活的調味劑,對培養具有民族特色的基層文化人具有積極作用。不能揭露民族民間音樂的“接地氣”本質、使音樂與地域生活脫節,將難以體現民族音樂的人文優勢。在新一代藝術人才培養過程中,受對傳統民族民間音樂認知能力不足的影響,民族民間音樂的民間性優勢逐漸褪去,這種人文因素制約著民族民間音樂傳承與保護工作。
民族音樂與社會要素具有緊密的聯系,具有特色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往往在音樂中體現日常生活,通過歌唱民族音樂,使人們的生產生活色彩更加豐富,體現出民族民間音樂的社會要素價值。首先,在農村地區,人們離不開古色古香的農村生活,一些藝術者借助鄉土文化創作出民族民間音樂,使之具備鄉土氣息,是體現藝術價值的重要形式。通過演繹民族民間音樂,可以將一個個真實的生活故事以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被更多人熟知。同時,民族民間音樂也是基層勞動人民表達情感的重要途徑,可以在勞作中舒緩疲憊。其次,在城鎮的生產生活中,民族民間音樂占據主流文化市場,是城鎮居民民間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提升城鎮居民文化生活水平的主要形式。但受外來文化的沖擊,農村與城鎮民族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影響民族民間音樂的存在形態。
在新時期背景下,社會結構和經濟環境都發生了變化,使民族民間音樂受到一定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民族音樂愛好者受經濟影響,離開音樂傳承與發展的隊伍,阻礙民族音樂發展。在城鎮和農村地區,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外來文化沖擊著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使人們的審美視野變得復雜、不穩定,使他們不能結合現代化城鎮生活和鄉村生活進行藝術傳承,使民族民間音樂不被大眾所接納。在經濟環境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民族民間音樂被忽視,越來越多的民族民間音樂傳承人被遺忘,使得民族民間音樂的發展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基于此,在經濟因素的影響下,民族民間音樂發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礙。
民族民間音樂起源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具有濃厚的民族特性。在我國多元化社會文化的影響下,民族民間音樂的表演空間越來越狹小,其中的藝術性價值難以體現,使得音樂自身的影響力下降。同時,民族民間音樂自身具有封閉性,難以結合具體的表演形式進行展現,使民族民間音樂的精神發展后勁不足,不能隨著時代發展而推陳出新,不能吸引藝術愛好者成為民族民間音樂傳承人。例如:民間樂器、民間戲曲等文化形式已經少人問津,其傳播范圍和影響范圍都在縮小。民族民間音樂藝人培養模式存在局限性,造成音樂傳承和發展的路徑越來越窄,制約著民族民間音樂傳承與保護工作的多元化開展。
在民族民間音樂發展中,要加大音樂團體建設力度,使民族民間音樂團體成為主流藝術表現團體,肩負起傳承和保護民族民間音樂的重任。民族民間音樂團體的力量不可小覷,要運用正確的團體建設方式方法,激發民族民間音樂傳承人的潛力,精進音樂表演技藝,深化音樂情感,充分展現民族民間音樂價值。民族民間音樂團體通過豐富、多樣的表演形式,將具有民俗特色的文化表現出來,使之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態,在傳唱和表演中降低難度,使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民族民間音樂傳承和保護工作中來,發揮民族民間音樂的價值性和文化性作用。在加強音樂團體建設工作中,選擇具有本地特色的民族民間音樂形式進行深度研究,激發大眾對音樂的欣賞興趣。因此,我國相關文化部門要結合本地區民族民間音樂的結構、特點等,科學開展專業化民族音樂團體組建工作,使民族民間音樂在團體的傳承和保護中發揚光大。在這個團體中,要發揮民族民間音樂的親民性特點,無論是教師、學生、工人還是農民都可以加入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團體,通過整合教育教學資源,提高團體傳承和保護的能力,凸顯民族民間音樂的價值,并展現民族民間音樂的魅力。當地文化部門要投入財力、物力、人力,從專業技術、文化思想等方面給予群眾支持和幫助,逐步壯大民族民間音樂表演者隊伍,讓地區文化被更多人了解,發揮文化傳承的價值與作用。
校園是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主戰場,也是培養民族民間音樂傳承人的孵化園。將民族民間音樂引入校園,是民族民間音樂傳承和保護的重要途徑。因此,在當代青少年發展中,要結合校園音樂課程內容,合理引入民族民間音樂,在學生群體中培養傳承與發展民族民間音樂的中堅力量。將民族民間音樂與音樂課程有效融合,既滿足“雙減”政策的教學要求;又踐行素質教育的總體理念,為增強學生群體美育能力提供助力。首先,在課程選擇上,教師要結合各個學段學生的特點,逐步開展民族民間音樂滲透活動,要為民族民間音樂生根發芽選擇沃土,讓學生群體認識到民族民間音樂的價值與魅力,進而提升學生探索學習民族民間音樂的綜合能力。例如:教師要組織學生通過開展民族民間音樂欣賞活動,分析與體悟音樂內容、音樂類型、音樂特點,提高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形態的了解程度,為開展多樣性課程以及體驗式學習活動做好準備。其次,教師要借助任務教學法,結合各個學段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合理開展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探索活動,為學生開辟充足的民族民間音樂探索學習時間和空間,凸顯民族民間音樂的特色性和價值性,進而培養民族民間音樂發展傳承人。例如:教師要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布置相關的民族民間音樂學習任務,發揮任務教學法的作用,促使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了解民族民間音樂的特殊性,從基礎音樂學習階段著手,逐步建立民族民間音樂傳承和保護的意識。最后,科學應用多樣性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開展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探索活動,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模式下,逐步掌握民族民間音樂的技巧掌握能力,在聽、唱、演等活動中,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思維,科學開展民族民間音樂內涵,感悟學習活動。如借助豐富的故事情節展現音樂主題,發揮民族民間音樂傳唱優勢。
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民族民間音樂以口頭創作、口頭傳唱的方式,在民眾群體中廣為流傳,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口傳心授的過程中,民族民間音樂經過改良、篩選、加工、創新,逐步適應社會發展形態。因此,在民族民間音樂發展壯大的道路上,要順應社會音樂發展的需求,以社會化理念改良與發展民族民間音樂,充分體現民族民間的音樂價值。民族民間音樂要結合信息時代背景,重視文化性價值與商品化價值,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如民族民間音樂要在“口頭形式”上進行優化升級,并在電子終端設備上體現出來,以“信息化”模式完善民眾生活需求、滿足受眾欣賞需要,加強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播速度、提升民族民間音樂傳播質量。民族民間音樂要滿足民族的發展需要,只有加強保護、不斷創新、深度篩選民族民間音樂,才能使音樂藝術特點充分體現出來,使音樂的獨特性魅力發揮出來,并影響更多人。另外,在民間民族音樂保護與發展中,要在原有音樂形式和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在固有音樂形態下發揮民族民間音樂的文化作用。新時期背景下,各個民族民間團體和學校要培養學生的民族榮譽感,并在其中凸顯民族民間音樂的特點,使各個民族之間的民族民間音樂擁有更多交流和發展的空間,在勇于吸納新思想、新元素的前提下開展互動活動,將多樣性音樂元素融合起來。
我國民族民間音樂隸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和保護工作中,相關從業者要發動民間傳承人的力量,加大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與保護力度。首先,政府要加大對民族民間文化的宣傳力度,吸引更多有識之士投入到“非遺”項目傳承活動中來,通過默契配合、有效溝通為民族民間音樂發展謀求新路徑。如政府要加大民族民間音樂的宣傳力度,使更多普通百姓認識到民族民間音樂的價值,體會民族民間音樂的趣味,在黨和政府的號召下加入民族民間音樂傳承和保護隊伍,發揮基層群眾的力量。其次,相關部門要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科技優化民族民間音樂傳播路徑、拓寬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播方法,在新舊體系的傳播和發展中,增強民族民間音樂的“流行性”作用。再次,發展自然傳承優勢。通過在節日表演、旅游表演等活動中展現民族民間音樂,凸顯各個民族音樂的特性,完成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任務,將“民族民間音樂”還給“民間百姓”。最后,實現家族傳承目標。地區政府和相關文化部門,要做好民族民間音樂家族的傳承工作,在進行民族民間音樂技藝傳承中,鼓勵家族傳承,提高家族傳承的影響力,讓具有“非遺”民族民間音樂傳統的家族培養音樂藝人,以物質獎勵、精神獎勵等形式鼓勵其發揮家族傳承的優勢,并倡導“家族傳承人”將更多的“獨家技藝”普及給人民群眾,為“非遺”民族民間音樂傳承和保護工作助力。
總而言之,我們要通過外部力量干預,使人們認識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理念,在民族民間音樂傳承和保護工作中發揮“后備”力量的作用,一方面,深入挖掘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精髓與靈魂;一方面,感受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創造力和影響力,使越來越多的音樂愛好者投入到“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和保護工作中去,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具有音樂文化實力的傳承人,為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