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春波 黃睿君

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撫養費訴訟案。女子劉某與男子李某離婚后,協議兒子隨母親劉某生活,父親李某每月支付撫養費1500元。劉某再婚后,二人簽訂補充協議,約定孩子改隨繼父姓,李某不再支付撫養費。然而,幾個月后,劉某以孩子的名義起訴李某,要求支付拖欠及往后的撫養費用。李某認為已履行補充協議內容,且孩子隨他人姓有傷自尊,自己不應繼續承擔撫養費。
法院審理認為,按照民法典相關司法解釋,父母不得因子女改變姓氏而拒付撫養費,因此,雙方所簽補充協議里違反法律規定的部分無效。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李某仍需支付孩子的撫養費。
一、離婚后可以給孩子改姓嗎?
離婚后能給孩子改姓。國家規定離婚后有權給孩子改姓,但需要經過雙方協商一致才可以,父母離婚,任何一方無權擅自更改孩子的姓名。
二、子女改姓還要支付撫養費嗎?
子女改姓也需要支付其撫養費。撫養費是父母或其他對未成年人負有撫養義務的人,為未成年人承擔的生活、教育等費用。履行撫養義務與子女姓名的更改沒有實質聯系,撫養義務也不因婚姻關系的變化而消滅。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條規定:“自然人可以隨父姓或者隨母姓。”同時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條規定:“離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撫養的,另一方應當負擔部分或者全部撫養費。”子女改姓不能成為不支付撫養費的理由。
現實中,子女跟隨父親姓,還是跟隨母親姓,這點在法律上面并沒有做出強制性的規定。因此,即使女方在離婚后將子女改姓,男方也不能以此為理由要求不支付子女撫養費,否則的話就是對子女利益的侵犯。
三、對方因改姓不支付撫養費怎么辦?
上面的案件中,女方可以以孩子的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男方支付撫養費。關于撫養費數額的問題,既可以按照離婚時雙方約定的每月1500元生活費進行主張,也可以根據現在孩子實際所需的生活費和教育費進行主張。
我國法律規定,離婚的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撫養的義務,如果有一方不履行義務,便意味著侵害了孩子的合法權益,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要求支付,具體途徑如下:
1.如果法院做出過撫養費的判決書,可以憑借判決書請求法院強制執行。
2.如果沒有相關判決,可以憑借當時簽訂的離婚協議中有關撫養費的約定,到法院起訴請求對方履行。
3.既沒有判決也沒有相關約定的,可以直接起訴請求對方支付撫養費,法院一般會予以支持。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中雙方雖然簽署了補充協議,約定了“孩子改姓,生父不支付撫養費”,不過該條款因為違反了法律的規定而無效。很多人以為雙方自愿簽署協議,約定了權利和義務,就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卻忘記了協議生效的前提是不能違反法律規定。
孩子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但是父母雙方應該要協商一致。通過協議來約定孩子改姓而不支付撫養費的做法違反了法律規定,這樣的協議無效。
(摘自《中國婦女報》)(責任編輯 史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