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紅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25歲是軟件工程師,28歲是高級軟件工程師,32歲是架構師,35歲成了外賣騎手;25歲是產品經理,28歲是高級產品經理,32歲是產品總監,35歲只能去開網約車;25歲是HR專員,28歲是HR經理,32歲是總監,35歲開始賣保險;25歲是運營專員,28歲是運營經理,32歲是運營總監,35歲開始做微商。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單位在招聘時,會把年齡限制卡在35歲。這導致很多人在職場里,隨著年齡的增長,焦慮感反而會越來越嚴重。
不自信:面對年齡限定值,有些職場人不夠自信,認為自己再也找不到其他工作和合適的崗位,無法重返職場。
婚育恐慌:30—35歲的職業女性,害怕懷孕生孩子令自己的事業受阻,但不生也不行,越往后拖年齡越大,于是感到糾結、焦慮,甚至恐慌。
成就恐慌:人說“三十而立”,不少人感覺自己已經到了而立之年,事業上卻還毫無建樹,缺乏應有的成就感,并因此產生危機感,為自己的職場前景而擔憂。
1.意識到“年齡焦慮”一定會來。每一個職場人到了一定年齡都要面對矛盾與失衡,所以要做好心理準備。
2.不要停下求“發展”的腳步。在職場一天,就要求發展一天,我們不能控制年齡,但我們可以通過不斷的思考和進步,增強技能、提高認知、擴大職場影響力,這樣才能彌補年齡帶來的劣勢,穩定自己在職場中的位置,增加決勝職場的砝碼。就算如果有一天,你不得不離開現在的崗位,你也更容易尋找到下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平臺。
3.立下實際的目標。很多人在初入職場時,就會為將來5年、10年甚至20年做好計劃,但實際上,我們在職業發展初期設立的計劃,很可能是不切實際的。我們在做計劃時,經常去仿照一些成功人士,認為他們在什么年紀成功,自己就一定要在什么年紀成功。但成功不可復制,因為每個人的性格、時機、能力、精力都不同。
設定目標要考慮到自身的實際情況,而且要隨時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更改,比如你現階段的精力在什么水平、人脈有多少、個人能力積累得如何。其次,可以根據時間周期來確定自己的職場目標,比如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1年內的目標和3年內的目標都可以不同。
4.做好自己的婚育計劃。婚育對女性的職場生涯影響很大,所以女性一定要做好適合自己的婚育規劃,將婚育對生涯發展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不能因為工作擱置了自己的人生計劃,也不能因為生育阻礙了職場的發展。
提醒女性朋友,做婚育計劃時,一定要對成本付出做一個詳細的調研和計算,把風險預估清楚,并且要設想出解決方案。婚育是女人的人生大事,事業發展也是職業女性的人生大事,當兩件事發生沖突時,一定要三思而后行,給自己留出后路。
總之,應對職場年齡焦慮的根本方法就是做好規劃。無論職場還是生活,每件事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你的心里才不會恐慌。
(摘自《心理與健康》,本刊有刪節)(實習編輯 劉虹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