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鐵
本周,微盤股指數一再創新高,H股堪稱中國資產估值洼地,卻遲遲不見投資者期待的“反攻行情”。如此分化走勢,透露出哪些信號?
當下,A 股賺錢效應看似稀缺,實則牛股并不少。截至11月10日(下同),在滬深兩市逾5300 只A 股中,有1411只年內漲幅逾兩成,131只股價翻番。只是牛股多非機構重倉的績優白馬股,而是集中體現為五炒之風熱潮,大炒新股、小盤、績差、短線和題材股。
從各大指數表現來看,亦是冷熱不均。滬綜指、恒生指數和創業板指年內跌幅分別為1.16%、11.5% 和14%。滬綜指暫時企穩,不僅重上3000 點,滬深兩市本周單日平均成交重上萬億元,遠高于9 月20 日的地量5740 億元,市場所擔憂的差錢效應并未出現。
上月,滬深兩市僅有兩只IPO 上會,其中世盟股份過會,燦芯半導體暫緩表決。9 月和10 月,A 股IPO 融資規模環比分別下降68.6%、53.3%,背后暗藏休養生息的政策意圖。隨著大盤企穩,IPO 擴容進入緩慢提速期。本月,譽帆科技和云漢芯城兩只新股已過會,信凱科技和建發致新分別在10號和15 號上會,上會家數高于上月。
本月,新股上海汽配、百通能源、麥加芯彩和聯域股份上市首日漲幅分別約為181%、753%、28.8% 和57%,游資熱炒借口是新股稀缺性溢價。
新股發行節奏放緩的最大受益者,當屬享受“網紅經濟+散戶市紅利”疊加效應的微盤股指數。其K 線圖進入牛市加速期:月K 線七連陽,年內漲幅達40.4%;年K 線五連陽,較2018年的谷底上漲4.24 倍。
微盤股指數涵蓋市值墊底的400只成份股,流通市值中位數為17 億元,滾動市盈率中位數為147 倍,整體市盈率為負。最大特征是次新股居多、流通股本小和機構配置低,新玩家控盤難度低。市值低的主因多是大小非上市引發的短期超跌。當冷門、超跌和題材三大屬性疊加,往往是微盤股小雞變鳳凰的光彩時刻。
微盤股火爆,堪稱題材炒作的天花板。A 股整體估值能否見底,則要看H 股。10 日,含H 股板塊(880501)靜態市盈率平均為8.86 倍,同股同權的AH股公司中,A 股和H 股滾動市盈率中位數為15.8 倍和9 倍。從恒生AH 股溢價指數來看,A 股較H 股整體估值溢價約47%,遠高于2014 年7 月的折價11.3%。
10 年來,恒生AH 股溢價指數高企主因有三,一是A 股機構實力和本土偏好提升;二是港股流動性溢價縮水,不再是國際資本配置中國資產的惟一渠道;三是H 股遭遇內地經濟弱復蘇(企業盈利縮水)和跟隨美國加息(市場估值下行)的雙重周期擠壓,催生戴維斯雙殺效應。
截至10 日,從2021 至2023 年,恒生AH 股H 股指數年度漲幅分別是-1.99%、-15% 和-9.77%。南向資金逆勢而上,年度凈流入規模分別是8153 億元、7192 億元和6494 億元,堪稱經典的逆向投資和價值投資策略,能否成功抄上國際資金的斬倉底,最終要看中國經濟能否如期進入相對強勢增長周期。本周,IMF 將今明兩年中國GDP 增速預測較10 月份的研報上調0.4 個百分點,理由是中國救助樓市的更多舉措將到來。
逆向投資策略知易行難。過去3個月里,南向資金大幅增持昔日的某地產龍頭,持股規模從8 月9 日的約22.4 億股,上升至11 月9 日的逾38 億股,但期間股價仍承壓。地產龍頭股的股價持續調整,行業背景是房地產景氣度下滑。
數據顯示,9 月份,全國商品房住宅平均銷售價格是10484 元/平方米,較4 月下降16%。相比之下,美國樓市一片看漲聲。標普席勒全國房價指數8 月份創歷史新高。當月,“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公司披露,已對美國三家房屋建筑商投資8.14 億美元。
跟著巴菲特“抄作業”有難度,A股游資最近玩起插科打諢式投機,熱炒“公司名號”,看似好笑,實則捧場者眾。如去年11 月初,兔寶寶股價開始飆升,至次年1 月最多上漲約1.57 倍,題材是兔年將至。11 月9 日,天龍股份開盤漲停,此前已連拉十板,炒作主線是龍年將至。年末炒生肖概念是割韭菜玩法,濃縮了一夜暴富的貪念。誰持鐮刀誰是韭菜,只有到宴席結束時才會揭曉。
(文中個股僅做舉例,不做買入推薦。)